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
在养老金比较的时候,很多人总认为工龄相同待遇就应当一样。实际上,我国就从来没有这样的时候。
1957年,依据《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我国全面建立起了退休制度。当时的退休制度是根据连续工龄长短发放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5~10年发放50%,10年到15年发放60%,15年以上发放70%。每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也是有这级别和工龄的差距。所以,不是说工龄相同退休待遇一样。
另外,连续工龄指的是不中断的,一直被国家认可有效的工龄。失业或者无业职工是没有退休金待遇可以享受的。毕竟当时的退休金都是由用人单位发放。
1991年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后,过去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作为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但是,目前我们的退休条件是要求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中断,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造成养老金待遇差别的因素更多了。
养老金计算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主要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三个因素相关。
本人缴费指数,如果是实际缴费,是按照当年本人所有缴费月份缴费基数之和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所有缴费指数之和除以缴费年限就是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一般在0.6~3之间。目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普遍较高,因此平均缴费指数也较高。
企业职工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有的地方是按照一计算,有的地方直接按照实际平均缴费指数。
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主要跟本人退休时的职务、级别等因素挂钩,级别越高视同缴费指数越高。
总体来看,基础养老金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由于相应的平均缴费指数较高,因此相应待遇也较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形成个人账户部分,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这一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是一样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之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也没有个人账户。因此,跟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也是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予以补偿。但总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并不是太高,目前一般也就三五百元。
同时,机关事业单位还统一建立了职业年金,跟一些好的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待遇一样,这是一份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也能额外提升养老待遇。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2014年10月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确定的,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跟视同缴费指数挂钩,过渡性系数一般在1%~1.4%。如果视同缴费指数是1.5,过渡性系数是1.4%,35年这样的视同缴费年限就可以领取63%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企业退休人员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指的是当地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一般是1995年以前。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还是按照新办法和老办法确定的10年过渡期来计算,但总体来看,由于缴费年限长、缴费指数高、职业年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等因素综合起来,养老待遇要比普通企业退休人员高出一大节。
不过相对而言,像一些电力、烟草等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并不低,一方面这些退休职工建立了相应的企业年金制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还会给予一定统筹养老金外的补贴,主要是因单位而异了。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待遇计算方法的并轨。对于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实现过渡的。
来形成养老金的差异,还是因为相应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区别,以及单位的福利待遇高低问题了。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
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实行改革并轨,有所谓老人老老法,新人新办法,对并轨前参加工作并轨后退休的中人则另外有为期十年的过渡性养老金到2024年止。改革前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相差更悬殊,有的差一多半。本题所说的相差一千来元,有可能属“中人",原因可能是中人有部分过渡性养老金。到2024年10月后新人就可能不再存在这种差别了。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金相差1000元?
工龄相同企事养老金差距何止1000元,一般条件相同,比如学历、职级、专业、工龄、地区相同同时在近两年退休养老金差距是一倍以上,三线城市多在3000元左右,有的达到4000元之差。为何会达到这大差距?归纳起来三大原因:一是计算公式差别,二是缴费规则差别,三是养老金计算规则差别。
一、公式差别
1.企业养老金计算公式
2.事业养老金计算公式
3.公式区别在哪里?
1.养老金组成以中人为例,事业多一项职业年金,企业一般没有,因大部分企退人员都是改制下岗职工,且2015年企退人员没年金政策。
2.中人过渡性养老金比较,
①事业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月社平*视同年限*视同指数*0.013;
②企业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月社平*视同年限*平均指数*0.013;
二、缴费差别
1.因为事业人员没有经历改制是在岗员工退休,养老金中的缴费,个人只承担个人账户缴费,以工资基数缴8%,职业年金部分4%个人缴费,国家承担20%统筹部分,8%职业年金部分,收入两个账户养老金,20%个人工资基数的账户储存额。
2.企退人员大都是囯企改制职工统筹自己承担外,共承担20%缴费比例,收入8%的账户储存额。
总而言之事业有国家缴费,优惠政策,个人缴费总计12%收获20%的账户儲存额(个人账户+职业年金账户),企退改制下岗人员个人缴费总计20%收获8%的账户储存额(只有个人账户)
三、计算养老金规则差别
1.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在9O年代改革,事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在10年代改革,改革时差20年,两类“中人”视同缴费年限时长,同工龄同时退休事业人员多企业人员20年。
2.视同指数规定不同,事业高企业低,拿同类人员比,例如事退副高5级视同指数1.9878企业副高为1相差一倍,
3.事业以视同指数计算,企业以平均指数计算,且平均指数企业多是下岗职工,比视同指数为1还低,多为1与0.6的平均值。原因前面已述,是缴费比例不合理造成。
4.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由于视同年限有20年差距,视同指数有1倍以上差距,所以过渡性养老金,例如同为去年退休同为副高,同工龄,相差3000元至4000元差距。
5.有人可能会说企退少20年视同,实缴多2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多很多啊!结果是恰恰相反,因为前面已述实缴:企退人员虽长20年但由于企退下岗人员个人缴费20%得到8%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而事退个人缴12%得到20%的个人账户和年金账户养老金。但是由于缴费规则不同,计算规则也不同所以企退一个账户养老金没有事退两个账户养老金多。
6.基础养老金:两类人员公式一样,虽工龄相同,但平均指数相差很大,以上述副高为例事退为1.8左右,企退为0.8左右,所以基础养老金:相差很多。
结论;以同为去年退休,同为副高,一个是事退一个是企业改制下岗人员退休,同是公式计算养老金有近2.5倍多的差距。以十年过渡,新老办法增发计发也是2倍差距,而不是1000元差距。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
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根本原因是还不明白养老金是怎么来的,退休人员存在攀比心理。
我也不是从事社保工作的,但明白一个道理:上班时缴的退休金高,退休后养老金就多。同样工龄,所缴养老金多、少,决定了退休后所拿养老金多、少。这是改变不了的实事。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也缴社保,按规定,缴费最高的比最低的高五、六倍,如果退休时领一样的养老金,谁还多缴?
因此,只要存在缴费不同,退休后,所领养老金也不会一样多。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
工龄相同,为何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养老金相差1000元?我认为,工龄相同养老金相差1000元,肯定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造成的。
一是缴费基数不一样。从总体上来说,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太多的。尤其是企业生产一线岗位上的职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是相对更低一些的。这必然导致同工龄同缴费年限,而缴费指数,个人帐户储存额,以及退休金出现明显差距,这个现象应该是十分正常与普遍的。
二是计发办法替代率水平不一样。尽管养老并轨实现了在制度模式层面上的归并统一。但是,养老金计发办法上的明显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不一样,企业计发办法中的视同缴费指数,指数值是按照整数1在切实执行着,而机关事业计发办法中的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是按照统一制定的,而且是提高了视同缴费指数权重占比的视同年限指数表,所计算得来的。
三是实际养老金的基本内涵不一样。目前,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是为单一的基本养老金居多,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而机关事业单位自2014年10月1日之后,开始强力实施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即职业年金已六年多了。随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职业年金制度的落实落地,这样,由于企业退休人员多数缺位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出现企业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明显差距,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四是基本养老金之外的津贴补贴水平不一样。企业退休人员除了单一的基本养老金之外,额外津贴补贴的发放基本归零,而机关事业单位则不一样,退休人员大都有两张银行卡,一张发放基本养老金,一张发放有关的津贴补贴,这些都是公开的祕密了。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
工龄相同,为何有些人的个人企业养老金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差1000元?对于养老金的差别的问题不仅仅是单位性质的问题,也不完全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差别问题,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养老金的计算除了缴费年限的因素以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等,还有地区之间的差别,地区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各地计算基础养老金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不同,退休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等都还存在许多细微的差别。
虽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缴费方式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没有差别,但很多地方,每年公布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时,都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来分别公布的,虽然都是属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是在具体分类时还是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这其中的差别,除了缴费比例一样,缴费年限的要求一样以外,事业单位还要缴纳补充养老保险,也就是职业年金,而且职业年金和其他的五险一样,都是属于强制性缴纳的,职业年金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最大的差别点。
从养老金的组成情况来看,企业职工退休只有基本养老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以后养老金是由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来组成的,也就是说职业年金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和事业单位职工是一样的,但由于缴费基数的不同,再加上职业年金,即使在同等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还是会高于企业职工。
缴费基数的高低不但决定了办理退休时,个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高低,而且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也不一样。个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主要是用来计算基础养老金使用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高,今后的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虽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能会低于企业职工,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退休时,具有视同缴费年限,因此在养老金计算中,还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而过渡性养老金也涉及到一个视同缴费系数的问题,视同缴费系数还要参考在职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综合计算下来,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系数也是比较高的。
企业职工虽然也有视同缴费,但是视同缴费系数,最高的也就是按照140%来计算的,最低是按照100%来计算,不和个人在岗时的职务、职级或是技术职称挂钩,即使视同缴费年限相同,但是视同缴费系数不同,过渡性养老金也可能会低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虽然企业职工和是事业单位职工相比工龄都一样,但由于计算养老金的因素太多,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工龄以外,还涉及到缴费基数,过渡性养老金、地区差异,退休年龄、职业年金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养老金相差1000元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也是非常正常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