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
管理退休职工通常来讲属于社会管理职能。但是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过去一直沿用的是国有企业管理自家的退休职工。1957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就明确有关退休费待遇是用人单位发放。为了便于退休职工管理,做好退休金的审核发放工作,一般国有企业采取的都是原企业继续管理退休职工。
可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能否领取养老金的并不仅仅只有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像广大的私企等其他形式的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职工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应对老龄化,解决退休老人养老和生活的难题,必须依托街道社区,对老人们实施统一标准、优质便捷的服务。可是,对于国有企业管理的少数退休职工,确实会出现公共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为此,201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印发〈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开始,国各地推动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并要求于2020年底之前全部移交完毕。
大多数人是不反对移交街道社区管理的,毕竟相应的管理、服务就近更方便,特别是一些外地安置的老职工,想回一趟企业真的不容易,企业也很难跨越区域给提供服务。但是,很多老人担心的是自己享受到的各种养老金以外的单位福利和待遇的问题。
1991年我国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确实有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其实也包括一些做大的民营企业),会对退休职工额外发放一部分养老待遇。一般我们称纳入养老保险的部分叫做统筹部分,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部分叫做统筹外部分。比如说住房补贴、补充养老金、精神文明奖等等。像这样的待遇,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比较多,比如还有创城奖、年终绩效奖等等。当然这些待遇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改革并不能一刀切,伤害到退休职工合理合法取得的有关待遇。因此,一般采取的是分类处理的方式。
国家明确对于国有企业职工统筹外费用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统筹兼顾、逐步消化”。
首先,由国资监管部门通过企业年金等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对退休人员现有统筹外费用进行认真清理、分类处理,不再新增项目和提高标准。
第二,对于符合规定的项目,国有企业可以一次性计提,按现有方式发放。也可以与退休人员协商,参考所在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次性支付。相信对于刚退休的老人,一次性支付可能会更受欢迎。对于年纪大的老人可就不划算了。
第三,设置三年过渡期。对于2020年底及以前退休的职工,各种福利待遇维持线标准不变;2021年开始到2023年底,在执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享受的待遇基础上,逐渐削减本企业设置的各种统筹外费用;2023年以后,只执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应享受的待遇。而且相关待遇由企业一次性支付,企业不再发放统筹外费用。
所以说,2020年底以前退休的国有企业职工即使划归社区管理服务,原有单位的退休补贴待遇都会继续按照以前的规定享受,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后边退休的职工有关的补贴福利待遇都会正规化,要么纳入企业年金管理,要么会有设区的市以上国资管理部门进行规范,会退休时一次性发放的,可能相对会更合算一些。
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
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其实关于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划归社区管理以后,只是党组织关系,活动场地和个人人事档案等划归社区管理,以前退休职工原有的补贴、补助等基本不会受到影响的,但是以后退休的人员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这是一个逐步过渡的问题。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以前基本上都是属于原单位管理,大家在原单位工作了一辈子,对原单位的感情比较深,同一个单位的退休人员之间往来也比较方便,很多单位在过年过节还要对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有的还要组织退休人员进行旅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定期为退休人员体检,报销部分医疗费用,提供各种各样的补贴等,增加了很多统筹外的补助项目,这就是退休人员不愿意离开原单位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19号文件精神,即《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按照该指导意见的精神,2020底之前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划转工作。划转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实现统一管理,地方政府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确保工作顺利交接;二是做好服务保障。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三是增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有序移交,平稳过渡。
划转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管理服务功能,街道和社区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建设;保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有效衔接。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但是原来享受的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互助帮困等措施还是有原来的企业负责解决,确保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要转移到街道或是社区,人事档案实行属地集中管理,分类处理统筹外费用等。
划归街道或是社区管理以后,可能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统筹外费用的问题,这个统筹外费用就是大家所说的各种补贴。但是文件明确指出了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统筹兼顾、逐步消化的原则。所谓老人老办法就是原有待遇,在一定时期内还要保留,但是要逐步规范,原则上不再提高发放标准,有的可能按照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的办法,按照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一次性补助到位,由原企业按照现有途径处理,所以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讲,这部分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但是对于以后退休的新人,可能就没与那么幸运了,今后国家和各级国资委对企业的监管更加严格,对于财经纪律的要求更严,不再新增统筹外项目等。
综上所述,按照国办发(2019)19号文件精神,到2020年底,国有企业退休职工要全划转街道或是社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是形式的变化,也是内容的变化,更是管理方式的变化。在我国退休制度实行社会退休以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长期依赖原单位的历史将得到终结,那些巧立名目增加统筹外项目的各种补助,也会逐步消失,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化退休养老制度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
2019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里面明确的提出了对于国有企业已退休人员需要在2020年底之前全部完成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也就是说,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只能接受。我想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很多退休人员担心的无外乎就两点,第一是原先单位的补贴会不会有影响;第二就是移交到社区之后,社区人员是否能够为我们解决切身的问题。下面,结合以上两方面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社会化管理?对于以往国有企的退休人员,即使退休了其人事档案、社会保障及党组织关系还是会归国有企业管理。如果退休人员遇到相关问题,会第一时间找到原单位,由原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在实行社会化之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将完全与企业分离,管理的主体由企业转移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和社区进行属地化管理了。简单地说就是目前国有企业人员退休之后,就与原单位没有什么关系,日后相关的工作都由街道相关人员进行负责了。
二、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原先单位的补贴会不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实行社会化管理之后对于已经退休了的国企人员,其补贴是不会受到相关影响的。为了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国家也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2021年-2023年)。在此期间国家已经明确的表示了国有退休职工原先所享受的离退休统筹外费用(比如生活补贴、军龄津贴、取暖费、交通费、高寒补贴)以及补充医疗保险等仍然有效。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归社会化管理之后,该享有的待遇我们一样会享有,并不会减少。
但是,对于2021年之后再退休的国企职工来说,除养老金之外,可能在其他待遇方面就会有所减少了。因为此次移交社会化管理,重点就在于对于统筹外费用的把控。国家以及国资委对相关企业以及街道的监管一定会越来越严格,可能日后完全会按照企业职工养老待遇的方式进行计发,不再额外的享受相关待遇补贴以及发放统筹外费用了。
三、移交到社区之后,社区人员是否能够为我们解决切身的问题?对于以前的社区办事人员确实是存在很多素质低下、专业度不够的问题。老国企退休人员习惯了有事就找单位负责人,进行解决。由于国家政策要求,各个地区在实行社会化管理政策之前已经对街道社区相关办事人员的专业度以及服务意识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以往我们有事找到单位负责人的时候,负责人还需要社保局或人事部门进行咨询办理,之后再反馈给我们的退休人员,这个过程就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如果采用社会化管理的方式,我们可以直接问到街道相关办事人员当场解决,无疑是提高了我们整体的办事效率,节省了很多需要等待的时间。
写在最后:虽然国家要求在2020年底要完成社会化管理的移交,但是现在仍有一小部分企业并没有完成移交手续,主要的原因就是退休员工担心自己的待遇会下降。但是对于目前已退休的员工来说,我们相关的补贴标准是不会下降的,该享受的补贴待遇一分也不会少。至于未来国企退休员工除养老金之外的待遇尤其是统筹外费用这部分,一定是逐年减少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退休人员的公平性原则。
大家是如何看待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政策的?你们认为将国企退休职工移交给社区管理究竟是利还是弊呢?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认为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评论、转发、点赞哦!
我是@职场敬心说,关注我,每天学习一个职场新知识!
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
不必过多关心这样的问题;一,退休人员跪社区管理这是大趋势,“单位人”迟早要回归成为“社会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桂社保发放,你的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如果在组织)。
原单位大补贴和养老金是两个不同的渠道发放;换言之,一般退休人员至少会有两张或者以上的银行卡;其中最重要的一张是社保局每个月的养老金,其它都是各种补贴。
举个例子。某大型国有企业一度为所有在职职工进行了补贴,其中有煤气补贴,降温取暖补贴还有“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员工退休后,他同时可以拿到两张银行卡,一张是单位的;专门发给你补贴,这是一般不会变的;还有一张是社保局的,这里面的钱就会有变化,比如每年的增加养老金的钱。
换言之,如果你只有一张银行卡(一个存折),那就是没有了单位补贴(单位效益不好);如果有两张银行卡,单位一般是不会取消补贴的。这和退休人员归社区没有直接关系。
关键是,你原来单位的性质非常重要,国企还是“大集体”,是“央企”还是“地方国营”,如果是小单位或者“合作社”基本没戏。
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
原先单位退休人员有补贴,归社区以后怎么办?这是很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比较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国企人事,我要提醒你: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是一项国家政策,关于退休人员补贴支付要求,国家设置了三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补贴仍由企业支付。过渡期以后,企业不再支付。下面结合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退休人员补贴,指的是什么?退休人员补贴,指的是企业发放给退休人员的统筹外费用。包括:生活补贴(如:洗理补贴、房租补贴等)、采暖费、以及体检费等。
二、退休人员归社区,指的是什么?退休人员归社区,指的是退休人员社会化,退休人员的管理权由企业移交给了社区、党组织关系转移到了社区。
三、退休人员归社区以后,原来的补贴谁来支付?根据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要求:退休人员归社区以后,对退休人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即2021~2023年。
1.在2021年以前退休的人员,已经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群体,正常享受统筹外费用。
2.2021~2023年期间退休的人员,退休的人员统筹外费用逐年递减。
3.2023年以后退休的人员,企业将取消退休人员的统筹外费用。
注意:统筹外的费用主要由企业来支付,养老金主要由社保基金支付,所以,社区没有支付该笔费用的义务。
写在最后:对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是退休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取消或者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退休人员的个人利益。所以,目前来看,这些原有的补贴(统筹外费用,仍然由企业支付)。未来如何,重点要看企业与退休员工之间的协商结果,以及国家后续的政策了!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问答,感谢阅读!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呦!
我是@人事通 ,你身边的人事小助手。
原先单位退休有补贴,归社区怎么办?
国企退休人员从原单位划给当地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全国性统一部署的一项工作,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举措。按照处理这个问题的相关规定,原先国企对退休人员的统筹外费用(或俗称补贴),经过摸底清理后,对原退休人员认定可以发放的部分划归社区管理后单位仍会继续发放。新退休的人员将按规定的过渡时间逐步取消补贴。这项工作因各行业的国企情况不同,政策性强,涉及退休人员多,相关国企和当地政府部门一定会稳妥做好这项工作的。如果你涉及到这个问题,可以向原单位咨询,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