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王学坤提出应当让老农民“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也有人呼吁让农民也享受退休制度。不过,我们一定要搞清楚退休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的区别。
退休制度是什么?1951年我国出台了《劳动保险条例》,设计了对于工人的养老、医疗、工伤、丧葬、抚恤、遗属等福利体制,这时的养老待遇叫做退职养老。
这种制度下,职工本人无需缴纳任何工资,有用人单位缴纳相应的保险费。职工根据档案记载的本企业工龄,符合相应年龄时就可以享受退职养老待遇。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范围是100人以上的企业,一些其他行业单位。
195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退休制度真正的建立。覆盖范围是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
相应的退休待遇是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一般从50%~70%。退休费如果参加了劳动保险,就有劳动保险基金承担;如果没有参加劳动保险,退休费是由企业行政方或者用人单位承担。劳动保险制度1969年停止,相应的退休费全部改由单位承担。
以上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退休制度。在建国初期,我国城镇人员只有10%左右,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人数也不多。城镇收入一直比农村收入要高,195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倍。
职工的退休制度是跟退休前本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相挂钩,而农民是没有工资的。而且相应的退休费都是由用人单位承担,城镇中的无业、失业人员一样没有退休待遇。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农民不可能建立起跟职工一样的退休制度。
农民的有养老制度吗?当然国家并不是没有考虑农民的养老问题。1956年,国家公布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这里边就设立了对于农民的养老制度。第53条:
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以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相信结果那个时代的农民都清楚这种体制。现在我们的五保制度就是这种养老制度的延伸。当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家又称“公社化运动”),国家的目的是想通过公社化运动,建立起一个个类似工厂的单位,解决单个农民抗击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当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收入主要是粮食以及一些农副产品。因此,也不会实行职工退休制度中发工资的模式。按照当时的分配模式,一般是收入的1/3按人头分,1/3按工分分,剩余的1/3用于缴纳农业税或其他调剂。
时代在发展随着我国推动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计划经济时代的退休制度和生产合作社制度都逐渐不符合社会实际。
对于农民我们采取的是包产到户,直接将土地承包到个人的方式,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以后,还将无偿延期30年,相应的土地承包权还可以继承。这实际上,是相当于将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长期固定给农民使用了,让农民自己解决收入和养老问题。
对于企业职工,90年代国家推动国企改革的时候,建立流动的人力资源市场,也出现了大批下岗工人。为了解决他们养老的后顾之忧,国家才建立的养老保险体系。退休费改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
建立养老保险之前的工龄原本就直接关系着退休待遇,不可能清零,因此认定为视同缴费,一样用于计算养老金。《社会保险法》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至于国有企业的拥有权,仍然保持在国家手,由国资委持股。为了解决我国退休职工养老压力问题,2017年国家发文要求将10%的国有企业股权划归社保基金,补充社保基金的不足。
不过,我们现在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全面放开,在企业打工的农民也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有条件的农民也可以通过自由职业者方式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只要符合条件,退休后可以一起分享职工养老金。
为了让参加不起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和城镇无业失业人员也有一份养老金,国家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且对于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60岁的城乡居民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待遇,不用缴费。尽管现在的基础养老金只有100~200元,这也是国家对于过去老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一种福利照顾。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
农民退休也不会洗脚上田,还会继续做农活的。
农民领取养老保险与其他人交不交社保不是一个概念。
农民交了几十年的公粮余粮,做了无数的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他们获取的报酬特别低,付出的时间和汗水谁能比?
其他人没有理由不继续缴纳社保,现在的个人收益与大集体农业是绝对不同的,集体农业的收益大部分是国家和集体的,现在工人劳动所得与个人付出相匹配,收益里含有社保基金,不继续缴纳社保就不合规。
农民,特别是年近六十岁的农民,他们的青春都献给了集体和国家,得到适度的养老保险也是对这些人的反哺。
为了区别对待,可以从国家免交公粮那一年算起,按农民在农村生产队里劳动时间权衡一下比重,分等级给予养老补助。
这样既可以避免攀比,又能够区分对待。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
农民朋友们好!只从我们的政协委员王学坤,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来让65岁以上的农民洗脚上田以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农民现在还没有实现洗脚上田可以退休,可是咱们农民已经是看到了洗脚上田可以退休的曙光。我们农民将来退体,就是每月能够领到一块钱的退休金,也总算是实现了我们农民退休的愿望。
可是现在咱们农民有一种误会,认为现在咱们农民领的社会基本保险,也包括农民购买的社会养老保险,认为将来农民洗脚上田退休就是一回事,这就是最大的误会。作为现在六十以上的老农民,领到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和购买的社会保险,现在合并到了一块统一称为社会保险,它和将来以后农民可以洗脚上田退休,无论是领到多少退休金,它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性质都不一样。它们是单独谁核算的最后加到一块发放的。作为社会基础养老金,在二千年国家比较富强了以后,在全国就进行了全覆盖,也就是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到了六十岁以后都可以领到最低的社会生活保证金。如果你购买了社会保险是加到了社会基本养老金上一起发放的。
这农民朋友们清楚现在领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和购买的养老金是怎么一回事了罢。因为现在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强,现在又是全国农民老龄化到来的高峰期,国家确实是还无有力量让农村六十五岁的老农民进行退休,可以领到退休金的时候。一旦我们的国家彻底富强了,就会象2010年那样,凡是六十岁的中国公民也包括咱们农民,发放社会基本养老金那样进行全覆盖。国家就会对六十五岁农民进行全覆盖退休,让农民每月能够领到一定的退休金,那怕是一快钱,也算是农民享受到了社会上的退休制度。就是领到了一块钱的退金,它和现在领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和购买的社会养老金,是根本上的两会事,它绝对也不会影响农民继续购买社会养老金多买多领的性质。无论是任何人都是买的多,领的多。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只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提法,并不意味着农民弃耕休闲,再不劳动。农民只要身体健康,还会照样种地干活。全社会也不会因此而不交社保,而是新一代的农民更加有了交社保的信心。看到国家把农民同其他公民同等相待,交社保的信心就更足了。
农民交了几十年的公粮,干了几十年的义务,他们付岀的心血和汗水是其他人无法比及的。现在他们老了,他们的付岀没有得到回报,甚至连基本生活保障都达不到,没有得到同其他公民一样同等的对待,这也是那一代农民最寒心的。
40、50、60这些老农民把青春都献给了国家和集体。如果国家按照农民交公粮,干义务的时间做岀权衡比较,给矛养老补助或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发放养老金。将大大调动新一代农民交纳社保的积极性,而不是相反。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
不管洗脚上田还是退休制度,根本不可能,就是可能的话,也是老老实实领取基础金,其他人社保继续交。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
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为农民建立退休制度,与社会上其它行业的人、交不交社保没有关系。正因为农民没有退休金,就是因为以前没有为农民建立退休制度。假若之前工人和农民一样,没有建立退休制度、没有交社保,那么同样没有退休金。
一直以来,很多人在网上发声,支持给60岁以上的、没有交社保的农民发放一定的养老金,没想到有很多反对和质凝的声音。说什么工人有退休金,是因为交了社保。没有交社保的农民,不能拿退休金。
按照养老金的发放制度,没有交社保不能拿退休金,正确。但应该想想农民为什么没交社保?这才是关健。工人拿工资的时候,农民拿工分。工人建立了退休制度的时候,农民不知退休为何物?
追根究底,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当时如果建立了退休制度,让农民以工分当社保,那么就不存在现在争论的问题了。有人拿农民交公粮、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由,希望给当时没交社保的农民发放一定的养老金,遭到非议。
那么就以当时制度不到位为由,如今国家富强了、经济发达了、让那些在艰苦创业的年代、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农民,享受一下经济发展的红利、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适当的发点养老金,不应该反对吧。
如今,国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一全民关注的问题,建立农民养老退休制度,农民已经在按一定的额度交纳社保,到时领取相应的退休养金。相信这是全民关注、赞同的好事。为什么说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难道农民交社保拿退休金,还有人反对吗?
总之,看到农民洗脚上田,建立退休制度,那么全社会还有人继续交社保吗?毫无疑问,建立农民退休制度,不影响任何人的既得利益。在此只想问一句,为什么总有少数人见不得农民好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留下宝贵意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探讨三农问题,敬请关注三农优质创作者:英山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