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人口锐减,地广人稀,为什么不率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呢?

东北三省确实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状态,当然并不能称之为“锐减”。

根据三省公布的人口信息统计数据:2019年,辽宁常住人口4351.7万人,比上年减少7.6万人;吉林常住人口2690.73万人,比上年减少13.33万人;黑龙江常住人口3751.3万人,比上年减少21.8万人。东北三省常住人口2019年合计减少42.73万人,比2018年增加4.16万人。另外,除了人口减少以外,东北三省2019年劳动人口合计减少110.19万人,老龄化愈加严重。

除此以外,东北三省的出生率也是非常低的。2019年辽宁出生率6.45‰,吉林省6.05‰,黑龙江省5.73‰,全国出生率为10.48‰。即使按照全国的人口出生率,不考虑人口结构,人均寿命需要达到95.4岁才能够实现人口平衡,辽宁省则是153岁,吉林省166岁,黑龙江省175岁。

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何至于此呢?

首先,重工业既是优势也是限制。建国初,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的重工业产品,很多人习惯于依靠大树好乘凉,一些企业的工作岗位甚至可以父退子承。重工业一枝独秀,在改革开放初期根本就没有多少劳动力和主动性建设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完善服务性行业。

第二,地域确实是劣势。东北地区夏短冬长,适合居住和生产生活的时间并不多,一样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年轻人可以坚持适应,可是老人、孩子呢?相较而言,广东、海南地区四季如夏,尽管时有台风,但依然是人们生活的好地方。当年一些国有企业下岗潮,很多东北国有企业的职工拿着补偿金去三亚买房,现在三亚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居民来自东北地区。

开放以后,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地区,纷纷利用区位优势参与各种加工贸易,招商引资形成了当地的优势,年轻人更加愿意去容易就业的地区。

第三,各个地区的抢人的竞争

随着我国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杭州、深圳等很多地区都陆续推出了人才落户优惠政策,而东北的很多城市一片寂静,似乎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有些人才即使想留下,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不得已而离开。

年轻人走后不仅降低了生育率,甚至会连父母一起带走,但是,其父母的养老金确实要由当地继续发放。

关于鼓励生育方面,辽宁省政府曾经印发过《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明确辽宁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但是,至今没见有多少更多的政策落实出台。其实有时候即使生育了,孩子通过上大学留在一二线城市,也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所以,放开生育政策,并不是解决东北地区人口生育率低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要解决年轻人愿意来、能就业、留得住的问题。

东北三省人口锐减,地广人稀,为什么不率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呢?

你怕是搞笑吧?锐减?先百度一下锐减的概念。

东北三省人口按2019年末常住人口统计(不是户籍人口)

黑龙江省3751万,吉林省2691万,辽宁省4352万,加一起10794万。比十年前共下降120万不到,对于1亿的整体,10年下降1%的幅度那叫锐减吗?你家住的楼有上百户,恐怕你也没法保证这十年,没有一家搬走,即使你是在一线城市,即使你是在最发达的城市。

有些人总是别有用心,过分夸大东北的情况,引起恐慌。这个现象不仅是东北,就是在全国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仅有不足10个省市区人口明显的净流入,其余的都是平衡或净流出。人口流出大户,人家一个省流出人口就远超过东三省流出人口。

东北人受教育水平高,不会还没长大就逼迫孩子结婚,东北可没有小女孩13岁就结婚的!一般都得20多岁,所以生育率低位正常啊。东北人在执行国策上,没有任何过错,倒是其他地区有很多不遵守规矩,偷摸生,人多是多,但造成的社会负担也不小。

东北没有必要学习他们,做好自己就好。生也只生优质的人口。他们爱比人口,去和印度非洲比去呗!没有过多人口负担的东北,生活得很好,不劳你们费心了,你们也改变不了什么!

东北三省人口锐减,地广人稀,为什么不率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呢?

养生孩子需要钱的,没钱怎敢生孩子,生了怎么养,吃饭要钱,读书要钱,生病要钱,娶妻生子都要钱,东三省经济一直没发展起来,钱不好赚,谁敢生那么多孩子,怎么养

东北三省人口锐减,地广人稀,为什么不率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呢?

国家政策早就松动了,别说东北,先看看那些富裕的省份,近几年的出生率都低于国家职能部门的所料。

从全国看,就算此刻,放开生育,就是随便生,都给上户口,那结果也不会改变,人口数量,照样减少,每年出生婴儿数量,五年内,大概率降到1000万以内。

所以,东北即便当年率先放开生育,也不会是‘’风景这边独好‘’。

现在的东北可不比计划经济年代的东北,经济差强人意,收入上不去,搁啥养孩子。八O、九O后的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夫妻,绝大多数都不敢要二胎,更别提多生了。原因是生活压力重。肩上扛着三座大山:教育、房子和医疗,这每一项,都是老百姓每天睁开眼睛,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节衣缩食的人,难以计数!

时下的现状是两极分化越来越突出,贫畗阶层基本确立。富人的观念大都是享受生活,谁也不愿意多生孩子拖累自己。而穷人呢?就拿收入羞涩的普通工人来说,肩上的三座大山,压得就己经够累的了。再生一个,明摆着养不起?拿三线城市来说,有人计算过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结婚要花费150万元钱,这还是往低了说。

提到钱,想想生活在城市里的别说穷人,说普通人,又有多少人没有房贷?光还款就得二三十年。更别提教育、医疗!

此一时彼一时,早先的年代尽管孩子多,但都养得起。别管生活质量如何,穷都穷,富都富,谁也别笑话谁,不管怎么说,孩子都拉扯大了。那个时侯,哪家不是三四个五六个孩子。现在不同了,讲优生优育,注重的是生存质量。

所以,二胎放开都没有人愿意生,至于三胎四胎就别想了,即便放开,也是没有用,照样没有几个人愿意生,因为,如今养孩子,可不是六七十年代那样,随便养,放养,是龙是凤是虫,自己玩去,完全靠自己,如今每一个孩子,都是精致地养,而不是过去的粗放型养。现在的孩子,父母投入的太多了,不光是钱,还有精神上的透支,因为孩子,都活在希望的重压下!这也是现在这一代人活的那么累的原因。

因此,即便东北在当初放开生育,人口数量也不会有理想的增长!

东北三省人口锐减,地广人稀,为什么不率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呢?

我国狭义的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面积78.73万平方公里,广义的东北地区包含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盟,赤峰,通辽等地区。内蒙古地广人稀,东部地区人口也很稀少。暂且不论内蒙古的人口问题,此短文仅分析一下东三省的人口问题。结论是:东三省的人口问题比较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寻找好的应对之策。

2019年末,黑龙江省常住人口3751.3万,吉林常住人口2690.73万,辽宁省常住人口4351.7万。三省合计10793.73万,也就是说东三省人口总数比广东省的常住人口1.1亿还略少一点点。

先来看看三省的人口基本数据吧。

1、 黑龙江省: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数为3751.3万,比上年减少21.8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2284.5万,乡村人口1466.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9%,黑龙江省2018年常住人口为3773.1万人,黑龙江省人口问题在东三省中最为严峻,常住人口连续6年负增长。

2、 吉林省: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数为2690.73万,比上年末净减少13.33万人,连续四年负增长,四年累计减少人口62.59万人。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567.93万,乡村人口1122.8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27%,2019年全年出生16.3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7万人,死亡18.62万人,死亡人数高于出生人数,人口自然负增长,0-15周岁人口348.14万,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2.94%,60周岁及以上人口551.1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0.48%,65周岁及以上人口37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3.93%,人口老龄化加剧。

3、 辽宁省: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数为4351.7万,2018年常住人口数为4368.9万,减少17.2万人,2018年又比2017年常住人口减少15万人,辽宁省常住人口也是连年减少。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63.9万,乡村人口1387.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11%,全年出生人口28.1万,死亡31.6万,死亡人数也高于出生人数,人口自然负增长。

0-15周岁人口479.3万人,占比11%,60周岁及以上人口1075.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4.7%,65周岁及以上人口706.1万人,占比16.2%,辽宁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由以上三省人口基础数据可见,东三省人口问题皆十分严峻,体现在几个方面:

1、 三省人口皆出现自然负增长。

2、 三省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本地人口还有加速外流的趋势。

3、 三省人口老龄化严重,未来人口自然减员问题会加剧,同时老龄人口比重过高,让三省皆背负沉重的养老负担,经济发展更加困难重重。

4、 人口减少,整体消费规模会随之减少,老龄人口比重超过0-15岁人口比重,背负沉重养老压力,让东三省的经济发展陷入两难困境,难以有效突围。

如果国家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允许东三省或全国其他人口问题严峻的省份的年轻夫妻生育不受任何限制,想生多少生多少,真的能够一劳永逸解决好东三省人口连续减少和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吗?我看有点悬。

主要原因在于:

1、高房价高物价是天然避孕药,导致年轻夫妻生育意愿不强烈。

不论是东北地区还是全国其他省份,现在的年轻夫妻普遍生育意愿较低,导致全国放开二胎政策后,每年出生的人口也只有1400来万,没有达到专家预估的2100多万人口出生高峰,说明政策的鼓励只是影响到育龄夫妻生育意愿的一个方面,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结婚成本过高导致大量育龄青年到了结婚年龄但是迟迟不能结婚生子,即使结了婚,高房价,高物价,还有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让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大大降低。

2、孩子发抚养成本过高,让人不敢多生孩子。

孩子即使生下来,虽然有了9年义务教育,但是抚养孩子的成本依然十分高昂,很多年轻夫妻抚养一个孩子感觉压力都很大,因此不敢多生育小孩。

3、智能手机占据年轻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让年轻人没时间没兴趣生儿育女。

中国城镇化加速,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都生活在城市,2019年中国大陆人口14亿,城镇化率达到60.6%,也就是有8.5亿多人口生活在城市,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居多,成长于城市的年轻人思想观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学业工作,还有能够提供所有娱乐需求的智能手机,年轻人拿着智能手机可以快乐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对男女情感和生儿育女的兴趣变得不那么强烈了。因此人口出生率低,年轻夫妻普遍不愿意多生育孩子,智能手机占据年轻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4、结婚很难,离婚率又居高不下,婚姻和家庭变得不稳定,导致没办法生育更多的孩子。

婚姻和家庭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结婚本来已经变得很困难了,结婚门槛不断升高,导致结婚变得越来越难,好不容易结了婚,很多婚姻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又离婚了,全国各地离婚率居高不下,婚姻和家庭极不稳定,也是新生儿大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稳定家庭和婚姻关系,如何敢多生育小孩呢,毕竟孩子生下来得对其负责,培养几个小孩到成年需要父母双方付出几十年漫长而辛苦的努力。

5、全世界范围内,寒带地区的人口普遍低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气候过于严寒自然限制了人们多生育孩子,南方的人忌惮东北地区的寒冷天气,偶尔跑去旅游是可以的,但要他们常年居住工作在东北,绝大多数人受不了恶劣的天气,即使是东北地区有点条件的老人纷纷跑去海南买房过冬或养老,因此严寒的气候自然限制了东北地区人口的增长。

因此,人口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国家层面要全面思考,如何科学地系统地来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公民也有必要来思考这个问题,从自我做起,尽量让自己的婚姻稳定,家庭和谐,人丁兴旺,只有人旺才能财旺福旺,人生圆满。

东北三省人口锐减,地广人稀,为什么不率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呢?

东北对计划生育已经放开了,国家也有些相应的政策鼓励生二胎。

大概翻几页看了看大多都是算养孩子的成本,没时间陪伴。觉得国家要想放开计划生育,要是能生孩子奖励房子才会能提高生育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