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
疫情下,我们的养老金仍然可以按时足额发放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少企业职工被降薪甚至失业,一些企业职工的工资都难以保障按时发的。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政策,比如说2~12月份减免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企业部分。大家都知道退休老人的养老金主要是有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如果国家减免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减少,退休老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吗?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有充足的结余。2019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52919亿元,总支出49228亿元,当期结余超过了3,500亿元,累计结余达到了5.46万亿元。累计结余,仍然能够支付无收入情况下14个月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今年虽然我们减免了中小微企业养老保险的企业负担部份,但实际上职工的个人负担部分还是要缴纳的。另外,大中型企业的养老保险费只是减免了2~6月企业负担部分的50%,他们才是养老保险征缴的主力军。财政拨款单位的养老保险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单位部分,都是继续缴纳的。
财政补贴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重要部分。2020年预算财政补贴社保基金高达2.16万亿元,前三个季度中央财政本级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高达5800亿元。另外,国家还将划拨10%的国有企业股权至社保基金,为社保基金带来股权收益。
所以,今年疫情期间所有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都仍然保持按时足额发放状态。
养老金计算的影响。明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速可能会放缓。毕竟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和企业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养老金计算公式,一般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工资增速放缓,因此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也会放缓。
不过,2019年由于国家实施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征缴养老保险费,国家又为了养老金计算的平稳过渡,因此出现了计算养老金的社平工资和征缴养老保险社会平均工资不一致的问题。
比如山东省202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100%缴费基数是5761.33元,而养老金的计发基数确实6573元,按照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260元加5%计算的。
一般来说,养老金计发基数和社会平均工资增幅很有可能会继续放缓,但肯定会继续保持正增长状态。
养老金增长的影响。每年我们的养老金都会按照国家统一的调整通知进行调整。2015年以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相对而言也引起了晚退休继续缴费增加养老金,反而比不如早退休调整养老金高的情况。这跟未来要推动延迟退休的导向是完全相悖的。
2016年开始,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统一调整。养老金增加幅度降为了6.5%,2017年降为了5.5%,2018年至今一直保持在5%的水平。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家要根据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和物价增长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养老金。
今年我国经济、国民可支配收入、职工工资收入尽管增速放缓,但仍然大概率会处于正增长状态。今年的CPI增幅仍有可能会在2%左右,因此,明年养老金的平均调整幅度可能仍然会在2%~5%之间。
总体来看,国家通过适时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保值增值将是长期稳定不变的目标。由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会高于养老金的增长幅度,这种情况下越晚退休,会显得越划算。
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
多少会有影响,物价上涨是事实吧!每年退休工资按5%上涨,物质上涨比这多。
爱购物的,爱上菜场的都有这体会,就说民生这一方面,还是有冲击力的。还好,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对退休老人非常关注,与美国的普通老人相比,是幸运的。
连续十六年退休工资上涨,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家财政只减不增,2021年退休工资涨不涨是未知数,更多退休老人翘首期盼。
生活在中国,有党的正确领导,政府会考虑民生问题,解决百姓温饱问题,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国与世界多国相比,疫情后经济在复苏,逐渐的增长,养老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军事,科技强大,我们要有信心,不会被祖国抛弃。
退休老人莫太注重退休工资,顺其自然的快乐生活,一觉醒来,太阳又是崭新的多好。
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
2021年退休工资应该还会迎来第十七连涨,受疫情影响,2021年退休工资涨多少确实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国家人社部门相关数据,截止到2020年,我国养老金已经连续16年持续上涨。我国2005年建立了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2005年至2015年,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涨幅10%,从2016年开始,退休人员养老金有所放缓,人均养老金涨幅6.5%,2017年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涨幅略微收窄,涨幅5.5%。从2018年至今,人均养老金平均涨幅5%,即使今年受疫情影响非常大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仍然保持平均养老金5%的增速,实在是非常不容易。近几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平均增速达到6.5%,而退休人员养老金紧跟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2021 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否还会上涨,主要跟2020年全年的经济数据密切相关。这个数据估计最早也会到明年一季度才会公布出来。众所周知,今年年初我国爆发了疫情,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从年初低谷快速的恢复过来,形成正增长,各地也都喊出了“决战四季度”的口号。
为什么2021年退休工资仍然会增长?
虽然今年发生了疫情,但是笔者认为2021年退休工资仍然会增长,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点,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决定了养老金会持续上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第二点,退休人员养老金结余情况比较乐观,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4.26万亿元。第三点,调整养老金可以缩小企业退休职工和事业单位退休之间的差距。第四点,养老金的调整是扩大内需、平衡物价上涨的客观需要。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中国经济的韧性非常大,全年经济总量仍然积极向上。笔者觉得,2021年退休工资仍然会上涨,至于能够上涨多少,只能到明年拭目以待了。
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
感谢邀请,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我想当然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工业生产发展迟缓,制约经济普遍下滑下降的因素,交通受阻,全国旅游事业有限制,物流运输困难,人们的生活不成限度受到物价影响,购买力下降,也就是内需受到冲击,货币流通不畅,加大了国家经济运转速度缓慢,造成经济压力,但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祖国,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有一个杰出的领导班子,他们考虑各个方面存在弊端 ,提前做好应战准备,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在人代会政协会上早有按排,拿出财政总收入的50投入民生,对全国退休人员每年上调百分之五的养老金不变,要求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待农民朋友国家正在制定新的计划,釆取多渠道措施加大投入社保资金,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疫情尽管对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困绕,据有关部门透露,疫情的经济损失,不亚于一次爆发战争的费用,损失相当具大,对全球执政者也是个考验,大家不必担忧,中国人民是个英雄勤奋的民族,在我党正确领导指挥下,带领各族人民不忘初衷,实现我中华梦,奔向小康目标近在指日可待 ,回答的不够精彩凉解。
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
影响挺大,疫情会导致2020年社会平均工资缩水,所以也会影响2021年的养老金。
疫情对2021年的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呢?你好,我是社保专家司思之想之,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疫情对明年的养老金还是有挺大的影响的。
疫情导致社会平均工资涨幅缩水
疫情并不会直接影响养老金,不过是通过影响社会平均工资来实现影响养老金的。
2021年的养老金,计算的时候是要依据2020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
2020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受到疫情的影响,肯定没有正常年份上涨的水平高。
2020年一季度,居民收入一度出现了负增长,到三季度的时候居民收入增速成功实现转正,不过仅仅是实际增长了0.6%。
所以预计2020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虽然会保持正增长,但涨幅会大大缩水,预计可能只有1%或2%的样子。这样的涨幅相比于2019年的6.8%是大大收窄了。所以这会导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上涨金额有限,进而会影响明年养老金的高低。
社会平均工资缩水会导致养老金缩水
因为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是决定基础养老金的关键条件。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平均工资(1+个人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2020年社会平均工资可以达到7000元,那么缴费15年,100%缴费,基础养老金可以拿到7000×(1+1)÷2×15×1%=1050元。
现在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社会平均工资只涨到了6500元,那么同样情况下基础养老金6500×(1+1)÷2×15×1%=975元。
所以,疫情会导致基础养老金少涨75元。
当然,只要2020年社会平均工资保持正增长,2021年退休养老金就能比2020年退休要高。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
疫情对2021退休工资有多大影响?
准确的说,疫情对2021年退休人员工资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对2021年以前退休的人员上调养老金的上涨幅度(比例)有影响是确定无疑。其主要的依据是:每年国家对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是依据上一年度社会物价指数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来测算和确定上涨幅度(比例)。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有几个月出现了负增长,从三季度才进入正增长,约为3%左右。而与2019年的6%点几相比,相差较大。预计202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达不到2019年的发展水平,所以会影响2021年,国家对2020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的上调比例,即:≤5%。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