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终于尘埃落定,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吗,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那么,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吗,国家为什么一定要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并不是尘埃落定,而是刚刚起步

根据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也就是说,在2035年以前,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即将落地。

不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方案并没有出台跟社会见面。9月6日,人社部刊发了一个《工资福利司答网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来信》。有关内容中明确,目前国家层面并没有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女工人延迟退休或自愿延迟退休的政策。不过,工资福利司也表示,正在“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

关于延迟退休的有关讨论,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16年,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要研究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之所以没有出台,主要还是社会各个方面对有关政策的争议很大。一方面,只有高教育、高职级、高收入的群体才希望延迟退休;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基层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水平不高,工作劳累程度较大,或者出于个人和家庭需求更希望提前退休。

人社部在回答网友问题也明确提出,推动延迟退休政策,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劳动力总量变化情况、社会整体就业情况、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能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接受程度,才制定出台有关政策。

推动延迟退休,必须要保证社会就业的整体稳定。本来到达退休年龄以后的老人可以倒出工作岗位让给新人,由于延迟退休可能他们需要占据的时间就要更长一些。因此,社会也必须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解决相应的就业岗位问题。如果是说每年国家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大于延迟退休受到影响的老人数量,这样社会就业一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目前,国家一些部门以及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实现延迟退休的政策。2015年中组部出台文件明确,机关事业单位政副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延长至60周岁,不过也可以根据本人申请55岁退休。2019年,广东省《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定的办法》也明确企业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延长至60周岁,如果本人申请经组织批准,也可以55岁退休。山东省2019年出台文件,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退休年龄最长可以延长至65岁,不过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随时可以提出办理退休。

实际上,有关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和有关保障老年人就业的措施需要配套推进,这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相信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会逐渐实施,会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设立更大的弹性,不会强制性“一刀切”的。#理财大赛第三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