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这么富裕,人们反而不敢生孩子了?
我母亲时常跟我唠叨说,过去他们那个年代,一家生个五六个孩子,天天连饭都吃不饱,孩子就这样养活得了,而且现在看看人家个个都很有出息。潜台词是,为啥我就这么没出息?其实,老一辈人基本上也接受了独生子女的事实,但是他们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国家允许生二胎了,孩子们却仍然不愿意生呢?思来想去,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
第一,人们生育意愿降低。过去的时候,全国八成是农民,当时的农民是没有养老制度的,人们还处于养儿防老的思想中。如果没有儿子,老年以后真的会非常辛苦。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老人被纳入到了养老保险制度中。比如说目前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的老人有1.231亿人,他们都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待遇,晚年生活的很不错。
很多年轻人对比发现,真的依靠子女养老不如依靠养老保险养老。不需要依靠子女也能生活得很好,省下的钱自己还可以过得更好,干嘛要多生孩子呢?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层次都很高,比如说研究生毕业至少也要二十四五岁以后了,而且人们发现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居然超过了51%,远远超过了男性。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和减少了生育。
再加上女性也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参与者,一旦生育不仅影响自己个人的发展,而且也会对家庭收入造成很大影响。综合起来看,确实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第二,抚养成本提高。现在生孩子条件好了,科技发达了,人们都想生一个健康、聪明、有前途的孩子。人们基本上从备孕就开始花钱,怀孕期间定期检查各种营养品准备,生育费用以及奶粉、尿布费用都不低。现在的奶粉都可以喝到六岁的,而且时不时的还要补充牛奶。
幼儿园每月1000元的都是很低的收费标准了,还不包括餐费。亲子班、智力开发班、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托管班,随着孩子的长大轮番上阵。
小学开始家长就需要全程辅导,现在初中就进入了升学压力期。如果升不了公立高中,为了孩子的前途,宁愿一年掏五六万也要送到私立高中。
升入高中,现在考大学相对容易的多70%~80%的录取率,总算有个学生,可是消费绝对不低。虽然学费没有涨多少,但是每月2000~3000元的生活费,大学几年怎么也能花上个一二十万。
毕业以后找工作,买车、买房都需要家长操心。感觉现在两个孩子不准备几百万养不好。虽然自己不想这么养,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你能免俗吗?
教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很高。很多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可能会当全职太太,至少也会牺牲未来晋升的空间,少挣很多钱。在过去女性很难就业,而且相应的工资成本很低,但是现在一个人只要不就业,家庭至少一月收入损失三五千元。实际上,做一日三餐、开家长会、陪学这时间成本换算成工资的话真的不低。
第三,抚养的精神压力增大。有的孩子对父母说,“你既然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条件,干嘛还要把我生出来?”虽然孩子这么说不对,但是很多家长真的是这么想的。如果家庭收入不高,而且很窘迫,干嘛要多生孩子,让他陪着我们一起遭罪呢?比如说我家有两个儿子,上一次在一个问答中表示给两个孩子买不起房子,就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诘问,表示这样会让孩子很没面子。
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从小学开始家长就一直在努力想让孩子不掉队,更有的家长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整个社会都在跟风。很累,很累。
生了二宝以后,家长不仅要顾及两个孩子的关系,保持不偏不倚。大的需要指导作业,小得需要照看,天天忙得鸡飞狗跳,一刻不得闲。
这些压力很多人是有目共睹的,确实有的人在生育的时候也会思量了。很多年轻人,自己养过一个孩子之后,就完全打消了生二宝的意愿了。
结语。现在确实是人们生活富裕了,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几千斤粮食。可是富裕的社会,生养孩子绝对不能仅停留在吃饱上啊。人们越富裕,抚养孩子的成本就越高,压力就越大,自然而然就越不愿意生养孩子了。不仅仅是我国,发达国家也是一样的,这似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律了。
为什么国家这么富裕,人们反而不敢生孩子了?
国家是富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但一对夫妻为啥不敢生孩子?
我来浅谈一下具体原因。
原因一、传统观念在打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旧思想在慢慢地淡化,邻里世俗的口水在逐步消声沥迹,夫妻之间的传宗接代之无形的世俗压力在减小,所以婚后没生小孩也就成了普遍现象。
原因二、计划生育政策导向的结果。在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家家户户通常会有四五个小孩,有些人家多到八九个孩子,最少的人家也有两三个孩子,只要夫妻之间能生的而只生一个小孩的人家是非常少的,就算自己不能生,都会去过继别人家的孩子来养。因为那时的人们对传宗接代、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家大业大、开枝散叶等传统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信奉和坚守。而从1979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立项为基本国策。推行之初,全国的家庭夫妻很是抵触,偷偷摸摸地生,哪怕罚款、开除公职、没收家产也躲躲藏藏地生。在经过四十年来的高压手段~强制结扎、强制引产、不准上户口等措施,慢慢地扼杀了人们的生育热情。在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小孩的许可下,在四十年来的常抓不懈的努力下,独生子女成了时下的常态。等到2015年松动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二胎时,想生的都被现实里的压力碾压而不敢生了。
原因三、在当今资本高度集中的时代,国家和民众确实富裕了,但富裕的表象是纵向比较而言的。也就是说目前老百姓的富裕是和三四十年前来比较的,如果不富裕那就是社会在倒退,所以富裕对于80%的普通家庭来说,通过横向来比对就知道那是一种光鲜的假相。曾几何时,一个家庭的压力开始由温饱转向了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工作五大项。貌似家家户户都是百万级、千万级资产,可这都是普通家庭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用于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根本就没有多少余钱来多供养一个孩子,这才是不敢生小孩的深层初衷。
再结合观念上的改变和世俗看法的转变,处于生育主力军的年轻夫妻,也得看菜吃饭。
为什么国家这么富裕,人们反而不敢生孩子了?
有不少人婚都不愿结,眼光太高,“剩女”成堆;有不少人婚都结不起,太贫穷,“光棍”成群;有不少人拆东墙补西墙结了婚,背上一身债,如房贷、车贷、人情债,能生养一个小孩,还要搭上老娘当佣人。不然真养不起,还敢生二胎吧!
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都水涨船高,而且成十几倍的高。过去穷时生得多,那不是养大的,是拖大的,半饥半饿挨大的,是满山遍野放羊苦大的。那时候,养小孩有“尿不湿”吧,就是一件破旧衣服撕成片子当尿布,反复洗反复用。现在婴儿,一个月的“尿不湿”的支出就要300多元,还不敢卖好的。那时老百姓家里有牛奶吧,就是米粥粥等等,更不要说上幼儿园、学前班,学这画,学那琴的,各种玩具堆成山。
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大多数的普通人就越不敢生,人口呈下降趋势是规律。客观的讲,经济越发达,年青人的生存压力就越大,不愿结婚,不敢结婚,结不起婚,又何敢生第二胎。在一二线城市这种情况更突出,遍地都是男女老年青。在一二线城市拼打的年青人不靠父母支持,要能结婚,能养个小孩,那是当相优秀的,就是请个保姆也不容易。就是优秀年青也要父母砸锅卖铁的支持,才敢结婚生个小孩,还要母亲当保母。优秀青年只是少,绝大多的要想结婚有多难。又有多少能生得起二胎呢?
国家富强,社会富裕,不等于人人富裕,人人都有钱,相对贫穷的人还是很多,叫他们生第二胎,按现在的低标准养第二胎,那么他们就贫困户了。因多生而成贫困户,不是什么稀奇怪事,如因病而穷一样。更不要说在一二线城市了。从小县城看,大学毕业,考上县级公务员,每个月工资就是3500至4000元,男女都是公务员,成婚后俩人加起来月收入不超一万元。
不当家不知难,不当家不知穷。初略算下,养一个小孩和一家开支就知道了。1、房贷一月少说要2000元,2、车贷就算1500元,3、车的保险,油费等一月总得1000元,4、婴儿每月奶粉少不了1300元,加上尿不湿、服装等等每月800元,每月保姆费2000元,一家人每月生活2000元,这就需要一万多元,还有很多必须支出的沒算,他们不啃老,又怎能自立呢,又何敢在生第二胎呢?
如果,按照60、70年代标准,理所当然敢生第二胎,或三、四胎。问题是能回到过去吧,就是想回也回不去。年青人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是与时俱进,我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向前奔。
对年老的人来说,要知足,和过去比,讲放下舍下。对年青人来说,不能讲知足,这放下,那舍下,要争要奋斗,向前走,往前看。不然,历史怎么前进,社会怎么发展?国家和民族怎么持继强大。所以不要结纠生第二胎的问题,要顺应规律。不就是人口减少了吧!地球能养活的人,是非常有限的。
为什么国家这么富裕,人们反而不敢生孩子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打不破的宿命,怪圈。愿本届政府彻底解决好基层人民的医疗,住房,养老,教育问题,消除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为什么国家这么富裕,人们反而不敢生孩子了?
国家富裕了是真的,老百姓现在生活也不错。但是教育名义上是义务教育,实际上是:公办教育没有发展,反倒越来越差;民办教育发展了,收钱越来越多。只是教育一项,孩子就养不起了,所以不敢生。
为什么国家这么富裕,人们反而不敢生孩子了?
不要喊口号了,国家富了在哪里?有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医疗?、有免费的房子?我们的国家就被那些爱喊的人喊穷了,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呀这消费和嫌钱速度怎么的还是清楚的,坚苦奋斗的日子早入过去,现在是享受人生的时代,那还敢多生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