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而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怎么过的?

人们能够真正看懂的其实很少。很多人可能觉得大家工资三四千元,怎么能负担得起动辄百万的房子吗?且还要买车、供孩子、养家。

像我的家庭,我和妻子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合计每月7000元收入。如果贷款100万,每月差不多要偿还五千三四百元。每月还剩一千四五百元,怎么生活呢?

首先要说行动早能减轻负担。人们买房时间并不一定是现在。如果是在10年前,房价每平米四五千的有很多,那个时候贷款四五十万就可以了,每月只需要还一两千元的房贷,还是负担得起的。

而且2014~2015年前后,很多房贷利率都是7折8折,负担也比现在轻的多。

当然就是这样的经验也让大家形成了房价永涨不跌的误区,很有可能会吃大亏的。

第二,父母是很多人最大的靠山。往简单的说,每月一千四五百元生活费,完全可以天天去父母家蹭饭吃,饭费基本上花不着,只要自己解决交通费就行了。

而且,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养老金,在自理困难的时候都会支援子女,也成为一些人诟病的养儿金或者养孙金。比如说,我父亲每月养老金5000多元,我母亲1500多元,岳父3300多元,岳母3200多元。有些时候真得一些经济支出,还要靠父母们的。

比如说,一些人眼中的车贷,有钱为什么要贷款?贷款的金融服务费实际上还是非常高的。前些天,我二姐夫刚刚给两个闺女每人买了一辆车,都是全款。在老人眼中,哪有让孩子们在负担贷款的道理?

一般汽车这样的消费贷的最长期限都是3年,相应的负担还是很重的,贷款10万元,除去各种手续费每月也偿还两三千元。

第三,大家收入的复杂性。实际上,工资收入仅仅是大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正常工资以外,有的人还可能有兼职收入,比如说开个网约车、送个外卖。

除此以外,大家还有经营性收入。有的人会自己开个公司,干点小小的兼职,这也是相当不错的收入。

另外,还有财产性收入比如说储蓄理财产品、投资性住房的房租等等。

最后一项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指的是社保养老金等待遇,还有住房公积金待遇。住房公积金跟单位是密切相关的,这相当于一种单位福利。有的个别人居然出现了工资3000元,住房公积金4000元的情况。

所以,有时候大家的收入并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工资只是一种表象而已。

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而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怎么过的?

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儿。工资三四千,又供房贷车贷,又养孩子,养家的还真不少,但都有别的收入或依靠,收入来源不是单一化,而是多元化。

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比较复杂,并非千篇一律,并非所有人的工资都是唯一的收入。

工资三四千,不代表月收入或月进账就是三四千,年收入过年进账就是三四万。总之有依靠。

常见的情况有:

1、啃老一族

我有个邻居,是北漂一族,在北京工作,落户在天津。丈夫每月工资4000左右,妻子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每个月北京有7000多的房贷,天津有3000多的房贷,还有两个小孩子要养,还要养车。

钱从哪里来?双方父母4个人的养老金。据说凑首付时,双方父母老家的房子都卖了。或许这也是不少中国式家庭的写照。

2、有祖产的坐地户

我在北京某高校教专业课,学院某外包项目有一个教务,是北京本地人,她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不3000元左右,有两个宝宝,还在供一套房每个月5000左右的房贷。老公每个月的工资也不高,只有5000元左右。她每天都是开车来上班,穿的还都是名牌,背的也是名牌包包。

她娘家有二套房子在出租,一套房子在父母名下,月租金1万多。一套房子在她名下,每个月租金八千左右,而且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所以每天活的轻松着呢。

3、拆迁户

有些拆迁户家里分了好几套房,手里还有拆迁款,而且北京好多农村户口的居民还有村里每年的分红,一年分十几万,几十万的,都不算新鲜事。小孩上学村里还给补贴,考上重点学校和大学还有额外奖励。

不过这些人,由于文化水平低,缺少含金量高的就业技能,有的干脆什么都不干。有的想得开,不缺钱也会去工作,但往往干的是月收入比较低的工作,比如商场售货员,保安,保洁,一个月能拿三四千都算高的,养家养车养孩子不在话下。

4、斜杠青年

近年来除了本职工作,搞副业或兼职人员在增多。本职工作收入低,不代表副业或兼职收入低。很多人副业或兼职收入都超过了或大幅超过了本职工作收入。

如自媒体人、网约车司机、外卖送货员、地摊经营者、股票期货权证等投资者等人员。

以今日头条自媒体人为例,有些头部作者或大咖,月收入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这些人中就有本职工作只有三四千的人,供房贷车贷养家也不是问题,但有可能收入不稳定,我想看一下他们不愿意放弃感知工作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有编制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结语

中国特色的家庭,很多父母都在迫不得已或心甘情愿地被啃,啃老一族,坐地户,拆迁户和斜杠青年为代表,工资只有三四千,但仍然能供房贷,车贷,养家养孩子,不乏存在。

每个人的生存基础和底蕴不同,能力不同,认知不同,三观不同,生存和生活方式不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无论如何,都得活着。

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而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怎么过的?

确实有的年轻人生活困难,真没办法。

我朋友的孩子在县城里买的楼,是个女孩,我朋友是个农村人,体弱多病,没有能力再支持他的孩子, 自己都强活。他女儿家四口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每个孩子一个月1200,两个孩子就是2400元。他女儿家还有房贷,每月1300元,没等张嘴,一个月就得3700块钱就没了。

她老公在一个工厂上班,每月能挣3000来块。小孩她妈(朋友的女儿)在一家给人当保姆,照顾一个老太太,每月两千多元。一共收入5000多元。去掉房贷和幼儿园,还剩1000多元,你说他们四口人怎么生活?各种费用,水电费,电话费,物业费,取暖费,人情礼往,欠了许多外债,他的女儿说一点招没有,她说实在不行就退回农村去,把楼房卖掉,把贷款还上,农村还有房,回农村种地去,城里实在待不了了,现在正张罗卖楼呢。

回到农 村,小孩就不上幼儿园了,她自己在家带孩子,省了不少钱,让她老公种地,有时间再顺便打打零工,让孩子长大点,直接上小学,在城里生活压力太大,压的喘不过气了。

这就是农村人搬到城里的现状,已经待不了了,还要搬回去。

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而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怎么过的?

靠死工资买房的都是无奈的,现在娶个老婆,没有房子这个硬件,女人都不肯嫁。

就拿我家堂弟来说吧:

女方很明确的说明,没有房子婚事就黄了吧。可堂弟非这个女人不娶,于是一家人把家里能拿出来的钱,加上借来的钱,付了首付,向银行按揭贷款150万,总算买了房,娶回了这个女人。

可婚后的日子并不幸福,每月银行的按揭要4500,可堂弟的工作不稳定,每月平均也就不到五千,还了按揭剩下的钱连吃饭都成问题。

弟媳妇结婚才一个月,肚子已经六个月大了,辞职养胎。父母亲的工资大部分都给了他们,自己省衣节食的,只要儿子儿媳能过得好,他们就安心了,自己吃苦算不得什么。

可这个弟媳妇还要买车,说怀孕上医院检查打的不方便,有私家车就舒服多了。

呵呵,女人一张口,全都不管家里是什么条件,以为钱是大风刮来一样简单。堂叔在我这里喝酒时候,五十多岁的汉子,眼泪直往下掉,我看着都心疼。

这就是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但没有父母在后面撑着,哪有那么容易过日子。

这就是华夏的家庭。

我是“阅尽人间冷暖”,谢谢你倾听我的诉说,如有不同看法和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而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怎么过的?

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活路,讲一个月薪三千的男人养活老婆儿子跟一个老娘的事儿。

三年前,我们镇上修高速公路,来了一批江西籍民工,强子就是其中之一。强子三十岁出头,可能常年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粗糙,有点显老,看着像四十。

强子跟别的农民工不一样,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拖家带口,带着老婆跟三个月尚在襁褓的儿子以及年逾七十的老妈子。

强子在我们镇租房遭遇了不小的困难,镇上人担心房子租给七十岁的老人,若一不小心嗝屁那多晦气,最后强子家东寻西问在村头的一个独身老太那里租到了单间——那里原来是牛棚改建的,房屋简陋了点,好在有个灶台,不远还有响应公厕革命建的厕所,也算一应俱全,强子就这样在我们村安了家。

工地距离镇里10来公里,强子也就一周回两趟家,工地干活儿并没有所谓的朝九晚五,都是随叫随到,所以强子的身影在镇上不常出没,倒是他媳妇儿小柔跟老母亲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

强子老婆小柔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出门时都是背带在身,婴儿背在身后熟睡,小柔穿的很朴素,但很干净,她婆婆满脸皱褶,没有门牙,一同出门时小柔会牵着她婆婆。

我家在镇上开了个水果店,正面接触源于一次她们来买水果,两人在水果摊前驻足良久,小柔操着一口有腔调的普通话,询问了我葡萄苹果香蕉等价格,期间她婆婆拽着她衣角,叽里咕噜说了几句,小柔回应了两句,隐约听明白老人说自己不爱吃,小柔则说没得事,就是要买。

最后两人在一堆有瑕疵的“烂果”堆里挑选水果。卖水果的都知道,水果保鲜太难,容易坏,像苹果梨之类有腐烂斑点黑头的坏果随意匡在一起,能卖多少算多少,价格异常便宜。

我生了恻隐之心,本来是整个称重,我将坏果的地方全部削去,最后一称5元钱。

小柔掏出一张崭新的十元纸币,她的手指生了些茧子,纤长瘦黑,找好钱,两人正准备离去,我看到有几根香蕉卖相不佳,以坏果为由赠给她,小柔连连说谢,她婆婆跟着露出无牙的微笑,临别前双手作揖感谢。

我对她们印象甚好,尤其小柔对婆婆的孝顺,举手投足皆可看出来。

然而,镇上人对她们却常有闲言碎语,还给其贴了标签:穷人,拾荒,捡菜吃。是的,小柔婆媳二人常在早市收摊后,捡地上的菜叶子带回去,很少见到她们正儿八经买过蔬菜,而老人在街头巷尾出现时,多是在拾捡一些空瓶纸皮…如果看到小柔出门买肉,那必然是强子回家了。

我问过镇里的包工头,像强子这样的外地民工能挣多少,回答是撑死了四千到头。强子一个月挣四千,搁在城里是万万不够生活的,好在在我们镇:三餐生火做饭,媳妇儿老妈都极尽节俭之能事,四千工资似乎也能过的富足。

很多人可能对强子老婆的生活方式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会鄙夷人家捡菜拾荒,前几日刷某音重温周星驰长江七号里的台词,深有感触:我们虽然穷,不去偷不去抢,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同样值得受人尊重,至少,旁观者没有鄙夷的权利!

给强子家算了一笔账,月薪四千,日常开销以食物为主,还有房租水电300元,充其量一个月600够了,每月可能净剩三千有余。只是个中辛酸又有多少人能承受的住呢…

回到问题,月薪三四千块钱如何养车子房子以及一大家子?月薪低微能凑够房子车子首付某种程度已经体现了个人或家庭甚至是家族的能力,至于之后如何做,多半继续集齐老中青三代一起还债,又或者自己身兼多职…如果整个家庭收入只有三四千,何必背负买房的重担来压垮自己?如光靠工资能攒够首付就继续拿出此攒钱的毅力,像强子家一般节俭,总归有个活法儿跟出路。其实,有买房买车的勇气就该有还债过生活的担当,毕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现今,高速已通,强子一家也早已离开我们镇。遥遥祝福这一家子,生活不易,希望她们能够安好。

现在大多数人工资三四千,而又供房贷车贷,还养家,怎么过的?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有句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只能说困难当头,各有各的解决办法吧,天无绝人之路。

确实大家很好奇,有的人明明工资不高,一个月工资就三四千样子,又供房又供车,剩下的钱所剩无几,如何维持生活呢?

总结了一下,大体有这么几种办法:

第一种,家中有矿。

有的年轻人,刚上班不久,工资不高,就敢贷款买房了,有的还开好车,消费水平明显与收入不符。怎么回事?他们的钱哪里来的?

原因很简单,人家家庭背景好,家中有钱。再说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孩子买房买车这件事,家中会倾全力支持。至少给拿出首付,至于还房贷车贷什么的,由父母来还,不用他们操心,所以这些人过得挺潇洒,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啃老吧。在高房价时代,这种情况很常见的。

第二种,有副业收入。

现在拿死工资的人按比例来说,并不算高,很多人都有工作之外第二收入,比如兼职自媒体,做微商,干滴滴等,或者入股和别人合伙经商。总之,在赚钱方面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收入并非仅仅工资那么点。所以还车贷、房贷后维持高品质生活绰绰有余。

第三种,节衣缩食,或者拆东墙补西墙,日子过得比较狼狈。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只是比较少一些,因为只要是正常人,买房买车都会量力而行,不会只管今天不顾明天。

但是凡事无绝对,比如这次疫情,就让很多人的收入大幅降低,这是之前料想不到的,相应的,他们的情况很惨,身边都有人房贷还不上,都要断供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