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只能说是看当地的规定,但是各地的规定一般也制定不了那么细。
机关事业单位的情况。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时的视同缴费年限跟在职时没有关系,是跟退休是有关系。
按照各省市的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视同缴费指数,根据退休时的职务级别、岗位薪级等因素确定。职务越高、岗位越高,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不一样,相应的视同缴费指数也越高。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对过去退休待遇老办法的继承。过去的老办法是根据退休时的工龄发放退休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再加上退休时职务级别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算时,主要不是看你的过程,而是看你的结果。如果退休时级别高,相应的待遇就会更高一些。至于视同缴费期间的级别,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金的主要因素由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等因素确定,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越早晋升职务越划算了,养老金的高低就也能提现出来。而且工龄时间长的人,养老金并不一定会比级别高的人低。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
企业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呢?我国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较早,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员存在视同缴费的情况。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般是在1992年前后陆续建立起来的,对于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
过去的时候企业还是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的,不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向私营、外资等企业压根就不会出现行政级别,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国家2000年前后明确取消了企业的行政级别。
对于视同缴费年限,各地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山东省等很多地区实施的是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没有所谓的职务级别不同,全部看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本人的实际缴费水平。比如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有10年的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平均指数就是实际缴费指数。
这实际上也有历史延承性,比如说纲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级别较高的人,工资水平较高,缴费基数和指数也较高。
河北、上海等地区则采取的是明确视同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河北省还规定,1993年到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时间,缴费指数如果高于1.2的,按照实际缴费指数计算,如果低于1.2或者没有详细记载的按1.2计算。
总体来看,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跟视同缴费期间的职务级别无关,主要还是跟本人的实际缴费基数和当地政策有关了。
所以,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还是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对于其他因素未来影响会越来越少的,全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会最终实现统一的。
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
答题🌾🌾
视同缴费年限: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就是1992以前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可以按规定算作视同缴费年限,1992年之后算作实际缴费年限!
如果你是企业单位,那就定型以企业退休。如果你是事业单位,那你就按事业单位退休。就看你是企业的还是事业的?
(因为毕竟事业单位退休工资高)
就是说你工作再怎么变动?你养老金自己按时交上,退休后工资待遇是一样的。
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的待遇也会不同吗?这个问题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一般情况下是来源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往往这种人群他可能是在2024年10月份以后退休,也就是事业单位的新人,而事业单位新人的计算办法就是在2014年自己参加事业单位工作的这段时间之内,就可以被认定为自己的视同缴费年限。
但是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方式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跟现行的企业单位的认定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大概是按照140%左右的平均缴费指数来确定的,所以说基本上是不考虑你所谓的职务,因为这个所谓的职务是以前事业单位老的计算办法,那么一旦事业单位中人过渡期结束以后,将全面采用新的计算方式,那么就不会采用老的这种计算方式了。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那么跟自己的职务包括职称是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是跟自己的缴费基数是有直接的关联,如果说你2014年之前职务比较高,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这个相对而言的缴费基数会比较高,所以说在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过程中会给予倾斜考虑,但具体怎么样去计算怎么样实施,因为还没有到这个事业单位新人的退休时间,所以说我在这里也不好讲。但是不会直接去考虑职务的这个相关倾斜待遇的。
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
是的,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肯定不同。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可以视为缴费年限。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是“中人″。“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丶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ⅹ缴费年限ⅹ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社平工资ⅹ指数化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费年限x1.3%或1.4%。
从计算公式来看,在视同缴费期间,每个人不论职务高低,享受的过度性养老金应该都是一样的,退休后的养老金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可实际上由于各人的职务不同丶工作年限不同丶享受的工资待遇不同,计算养老金时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指数都是不同的,这些因素贯穿在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当中,直接影响到每个退休“中人"退休时养老金的高低。这也正是在同等条件下,职务不同的人,为什么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会不相同的原因。
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
对于机关事业退休中人来说,这是肯定的!因为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职务不同,退休后的养老待遇自然就会有所不同。
应当说,视同缴费年限及其缴费指数,这在当前退休中人养老金的重新核算过程中,是具有政策导向和牵引力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
大家知道,在现行企业养老待遇计发办法中,退休中人的视同年限缴费指数,是长期处于“隐形”状态的。而且,这个视同年限缴费指数值,实际上是按照整数1在默默的存在着。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与信息反映,在这次机关亊业退休中人养老金的重新核定中,已明确把视同年限缴费指数,分解细化为职务指数、级别指数和调节指数三大块。与此相适应,也将视同年限缴费指数的权重占比大大提高了。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肯定的判断与结论:如本题所述的在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担任正科级职务与普通员工,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视同年限缴费指数,是必然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落差的,这自然而然会导致他们之间过渡性养老金的享受水平,出现明显的区别与差距无疑了。
至于具体到正科级职务,与普通员工相比较,他们之间的缴费指数值的实际差距究竟有多大,由此导致他们之间的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会出现多大区别与差距,由于各省份的具体政策不尽完全一致,实际预期与测算还真不好下明确结论。但是肯定的一点是,目前对视同年限缴费指数所进行的理顺、调整与规范,这对于退休中人养老待遇水平的提升与影响作用,那是十分巨大的。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
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会不同吗?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是不同的。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阶段,某甲职务是正科级,某乙职务是普通员工,那么科级和普通员工的退休待遇是有区别的。
首先要清楚养老金的交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加实际缴费年限,两者之和就叫交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指的是实行缴纳社保之前所参加工作的时间;实际缴费年限指的是个人拿钱缴费的年限。在职时的资费年限不同,退休后的待遇也不同。
其次要清楚工资总额与缴费基数的关系。年度工资的总额,决定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就拿公务员的来说吧,在职时的工资是按照职务加职级计算的,职务和职级的高低,决定着工资的高低。职务高相应的职务工资就高,另外正科级干部和普通员工的年终绩效也有较大的差距,工资和绩效总额的不同。缴费基数也就不同。
再次要清楚缴费积累与退休待遇的关系。视作缴费年限时间的职务不同,缴费也相应不同。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按照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加绩效之和,计算缴费基数的。科级干部的待遇总和大于普通员工,个人账户计入的缴费基数相应也大于普通员工,待到办理退休之时,那么科级干部的平均缴费工资和个人账户资金积累就比普通员工高,因此养老金待遇就不同了。
综上所述,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因职务不同,退休后待遇也会不同。无论是退休老人、退休中人、退休新人,在办理退休待遇时,都是要与职务和职级待遇挂钩的,所以科级和普通员工的退休待遇是不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