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父母辈的人投资理财方式有差别吗?

随着年轻人生活内容跟父母辈的不同,我们的投资理财方式也是差异巨大

我的父母是50年代出生,他们经历了中国最困难的时代,他们小的时候,可能家里连一分钱的储蓄都没有。

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接触到的可能是邮局的汇款单、银行存单、银行存折,等到90年代才出现银行卡、自助取款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理财方式再出现。

但是,父母们却没有多少精力和能力去学习了,他们主要青睐的是银行。主要投资方式就是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偶尔还会排队买买国债。对于那些投资理财产品,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了解,只是听亲朋好友说才会购买的,因此也有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父母们只关注的是利息,继而关注的才是安全性。一般来说,利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就相当不错了。

年轻人,伴随着游戏机、电脑、智能手机长大。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更多的金融知识。我们了解了股市,知道了基金,还有债券、保险、信托、期货等等各种各样的理财方式。年轻人,年轻就是资本,他们可以犯错获得更多的经验。像股票、期货等投资理财方式很多年轻人都直接杀进去,绝大多数是亏损而归。

不过,慢慢的年轻人通过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知道了要合理搭配。比如说4321的投资策略、1/3的定律以及双十定律等等。

年轻人和老年人,本身所处的年龄段就不一样,确实投资理财的产品应当差别很大。年轻人应当着重于高成长性的投资产品,而退休后的老年人一定要确保本金安全。所以,还是建议年青人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一定为自己参加一份社会养老保险,才是最稳妥的保障。

你和父母辈的人投资理财方式有差别吗?

我的回答如下:

我的父母辈的人出生在旧社会,属于无产阶级一分子,他们现在均在80岁以上,我几乎目睹了他们的一般理财方式。存钱到银行是首选,一般是存款活期的多,只是为了钱财安全,几乎没有考虑利息收入;二是“做会”,民间借贷的方式一种,如果算理财的话,也就是出让资金(很少)时间,便于得到相对大些的资金周转或购置生活用品大件;三是小买卖,类似于理财与商贩之间,能够取得一些收益。

我们这一代人遇到国家对外开放,理财的方式和方法有渐进过程。我们这一代人,一开始的理财仍然是存款到银行,不过多数选择定期存款和存本取息型;有了孩子后,保险业务刚刚启动,很多人选购了“少儿一生保险”,交纳方式基本上采用一次性交齐;后来,有了股票和彩票,很多所谓“知识分子”要到大中城市开户并到营业部交易,小县城一开始从事这方面理财的,必须到大中城市或请求代理人及机构办理。再后来,有了基金,有了银行帮助理财,有些放高利贷的人几乎均处于地下悄悄进行理财。

现在,银行证券基金等等投资机构,会有专门的客户经理及大客户经理,有保本金类型的稳健理财方式,也有风险投资理财,还有贵金属、期货等等方案供我们选择。

中国的理财出现的拐点,个人认为应该是00后出生的人群。良好的教育和专业的知识,将会使这一代人在理财方面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总之,个人认为:我的父母辈的投资理财,是保本性质的;我们这一代人投资理财类似“投机“;我们下一代人投资理财比我们这一代人理性;下下一代人,才是中国投资理财的主力军。

你和父母辈的人投资理财方式有差别吗?

差别很大,60年代以前的父母,都是农村种田种菜的。后来征用土地就进厂工作。他们都把辛苦上班的工资存在银行里,连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敢买。

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各种投资都有,虚拟币,期货,股票,基金,等。大多数百姓主要以基金,股票为主。

你和父母辈的人投资理财方式有差别吗?

有很大区别 父母就知道银行存款 我选的风险投资收益比较大

你和父母辈的人投资理财方式有差别吗?

我想这里的“你”就先按80和90后这一代来做参考吧,那么,我们这代的父母辈基本就是60后的一辈人了。

他们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一路奋斗过来的一辈人。经济的发展,企业体制变革,新事物的诞生,当然还有房地产迅猛发展的20年,这些都是在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所经历的,自然也就和我们这代人人有了很大的差别。

那么具体在理财方面会有什么差别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一 、房产投资的重视度

由于有很多父母一辈的人,他们的财富积累很大程度都是依托房地产升值带来的。也有很多是在拆迁后一夜实现财富自由的。所以,他们非常认同通过房产投资能够获得大量 收益的投资模式。

二 、更重视实体金融

我想,这点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很显然,在银行网点中已经比较少能看见80.90后的身影了,更别提00后了,我们早已习惯了各种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办理,而且我们认为这是安全的方式和途径。但父母一辈还有不少人还是青睐去实体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同时在购买理财产品上,特别认同同龄人的推荐。

三 、风险承担能力

在这方面我觉得两代人也是有明显差距的,父母辈的投资者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会更高,他们更愿意接受收益不高但比较安全的理财方式。但我们这辈投资者,因为接触的理财渠道和方式比较多,相对会追求高收益项目。

综上所述,父母辈的投资观念与我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但双方的最终目的还是相同的,那就是一致认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你说对不?

你和父母辈的人投资理财方式有差别吗?

谈谈我与我妈的投资理财区别:

我妈是一个大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每年回家过年,她总要我帮她把一年来赚的钱存银行里,这些钱赚得十分辛苦,是靠着体力劳动得来的,比如打扫卫生,擦盘子,平时捡捡塑料瓶和纸壳去卖。

由于辛苦,赚的钱都往银行存定期,由于不认识字,所以知道的投资理财渠道比较少,别人说有很高利润的投资一般都不相信,觉得天底下没这样的好事,但是她自己买了泰康人寿保险,每年交一万多,过了六十岁就能每月领几百块钱,她希望晚年不用花子女的钱。实在是朴实、勤劳、善良的老人。

我在一次讲支付宝的问答里提到过,我2013年也是存银行,后来发现存支付宝利息更高,就全部放余额宝,那时是余额宝的巅峰,由于使用方便,吸引了一大批人存钱到支付宝。余额宝其实就是一款货币基金。

后来余额宝利息变低,我开始投资p2p,我记得是15年,那也是p2p最热门的时候,只要不踩雷,利息还是很乐观。后来听到很多 p2p携款潜逃,觉得放里面不放心,就开始投资股票。

刚投资股票基本都亏,不熟悉,天天盯着看,有点跌就心痛得不行,赶紧卖掉,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就改变投资策略,做长线,投资未来产业,科技类,锂电池,医药行业,一买就放一两年,运气好,赚了点钱。

细看来,我与我妈投资方式区别蛮大的,我妈是很稳健的那种,宁愿存银行里也不愿被骗或者亏掉。我们这一代投资选择更多,基金、股票、债券、银行理财产品,p2p平台,我们更愿意高风险高收益的方式,觉得把钱放银行就是亏钱,因为存银行跑不过通货膨胀,所以尽量选高收益的投资理财方式。理财观念没有对错,个人看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去选择合适的平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