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交过养老保险吗?
实际上,养老保险是一个新生概念。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986年10月,国家首先在国营企业实行退休养老基金。对于新入职的职工,都要签订劳动合同,缴纳退休养老基金。职工本人承担工资总额的3%,用人单位承担15%。
1991年,国家全面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才建立起所谓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伴随着1995年劳动法的实施,国家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因此,缴纳社保成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90年代,国家也在实践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保险,让一些失业下岗职工和自谋职业群体社会保险缴费能够做到有效衔接。
2012年7月1日,《军人保险法》实施,当兵入伍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了。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纳入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国家率先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国家又针对城镇居民的无业失业人员,采取新农保的方式,建立了一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国家统一上述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这样基本上我们已经实现了所有参保人员的全覆盖。2019年末,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43488万人,包括参保离退休人员12310万人;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高达53266万人,领取待遇人员16032万人。目前,我们国家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已经达到了9.67亿人。
养老保险缴费以前的时间怎么算?实际上,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有企业固定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青的上山下乡时间可以视同缴费。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视同缴费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视同缴费需要审核职工档案材料,以档案材料为准作为视同缴费的依据。没有职工档案材料的,不能视同缴费。
过去的时候农民没有退休制度,也没有职工档案。作为识别区分城镇人员就业时间以及奖惩记录的依据,职工档案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材料。一些违法犯罪的职工,工龄是从重新就业开始计算的。
劳动保险制度很多人看到“劳动保险制度”这个名词,误以为就是社会保险制度,这实际上是错误的。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劳动保险制度,为工人和职员建立起了养老、医疗、生育、工伤、死亡等一系列保险待遇。这是我们退休制度的雏形。劳动保险制度,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3%缴纳,不得由职工承担。
不过,1957年国家建立了工人、职员的正式退休制度,明确了没有纳入劳动保险参保范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应当有原用人单位或者国家民政部门通过预算有国家财政承担。劳动保险制度就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广。1969年,财政部明确国营企业停止计提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制度就逐渐终止了。
所以,确实也有一些老同志既参加过劳动保险制度,也参加过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真正个人缴纳养老保险,一般是1991年我国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了,之前退休的人员是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的。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交过养老保险吗?
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那时没有交养老保险的概念。但不等于我白拿退休金,退休金是我工作时自己挣的,不是别人恩赐的。
学过政治经济学吗?工资,退休金,都是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的一部分,不仅是这一部分,其它部分由国家管理,用于发展再生产,基础建设,社会福利,等等。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交过养老保险吗?
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工作时,国家为了快速发展,实行的是高积累、低分配的政策,企业把创造的利润绝大部分上交国家,工人工资只占很小一部分,一般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工人年老后,退出工作岗位,在企业领退休金。那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什么产 品,生产多少,销售价格多少,全部有国家规定,企业没有倒闭、破产之说,因此工人退休金很有保证。所以那时候的工人自己的不用交养老保险。在企业上交的利润里就包含了养老保险。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交过养老保险吗?
九几年前退休的的人没有交过养老保险,当时没有这个概念,但有退休金领,记住,退休金是由本人工作的单位发放的。农民的工作单位是生产队,应由生产发放。
年代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拿现在这个理论去难为历史,应该去平衡那段历史留下的缺陷,应该给那些年的老人们补贴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才对,现在退休工资都比早年退休工资高,
你领的退休金每年增加的部分,与你交保险有什么关系?你领的退休金是不是你自己所交?如不是钱从何而来?如果国家补贴了退休金,为啥没有作为公民的农民?现在青年农民大量的开始交养老金,钱有没有用到你的退休金里?
工商纳税,农业公粮是无钱的,也是纳税,有钱的叫订购。早谷九元伍角一百斤,晚稻十一元八角一百,这种价格粮食是政府下任务,就是农民自己没的吃也要上交。
那个时候的国营工厂是国家出钱建设的,工人只是生产工具而已,工人工作是给了工资,又有低价供应粮吃,工厂再向国家交税,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转稼到商品,最终是老百姓买单,而不是工人买单,比如一件五元的商品含2元的税。这还是效益好的国企,效益不好的国企那种年年亏损的国企不但要养工人,还要养工厂。这批工人是最幸福的,吃的是铁饭碗,吃的是低价粮,工作时还没有社保这个说法,退休了工厂也垮了又把他们纳入社保统筹,要知道,今天领的钱就是我们交的社保在养着,大部分老国企已经不在了。
那时企业是要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的。国营企业利润全数上缴的,企业员工拿的是低工资。他们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们現在拿的退休金不是谁恩赐的。
“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那时没有交养老保险的概念。但不等于我白拿退休金,退休金是我工作时自己挣的,不是别人恩赐的。 学过政治经济学吗?工资,退休金,都是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的一部分,不仅是这一部分,其它部分由国家管理,用于发展再生产,基础建设,社会福利,等等”阁下这两段中,除了“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这句不通用于别人之外,其他的部分与由国家统筹缴社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一个境况,一个道理。
即,没有绝对不缴社保而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其他税费不谈,就说说企业的所得税,根据企业的体制(性质),全民,集体,乡镇,体制不同,所得税征收也不同,高的达到55%!那时企业职工的收入相当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学徒工一年也就一二百元,企业所缴纳的税赋,和农民交公粮,相差甚远,八十年代开企业统筹,养老保险的试行,九十年代个人缴费,单位缴费,五险一金企业缴费超过4O%!养老金是想像那样轻易能拿的?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交过养老保险吗?
实话实说,没交过,我出生于五十年代初期,上学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紧接着插队下乡接受农下中农再教育,每天挣八分工分,年底结算分红,扣除应交公粮,口粮等款项,拿到手中的工分钱才壹佰多点,老父亲添了点钱给我购置了辆永久自行车,第二年刚好分红壹佰叁拾多点,父母让我自己选块表,我选了上海表一佰二拾元整,两年的辛勤劳动就这些成果,哪时农村按人头交公粮,不知算不算交养老金,七零年当兵每月六元津贴费,叫义务兵,是去尽义务的,连拿四年六、七、八、十元以后拿工资了,四十二元五角,戏称四二五部队,后到地方被省安置办安置在省直事业单位,九七年机构改革,我连续工龄满三十年《算下乡插队两年》本人向厅党组递交了退休申请,多人看上了我的椅子也尽全力帮我奔波,经多方努力,我终如愿以偿经省人事厅下文批准正式退休,我没有交过养老保险,因为当时就没有这个政策。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交过养老保险吗?
岂止是缴过?那时候的工人用一句形容老牛的话就是: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血!
我知道,有些不明就理、且因为自已工作不如意、挣钱少的年轻人,看着这些40.50后拿着并不多的退休金(也就是人均3000多元)而愤愤不平,可你们知道吗?我们当年是怎么干的?又拿着多少的工资?
就拿我来说,进厂时月工资18元,3年出徒后拿到32.5元。我们是怎么上班的?每周工作6天,周未还要去最艰苦的织布车间义务奉献。
那时候的企业是国家的,除去工资福利费等正常开支外,利润全部上缴国家。所以我们这些人才有了90年代以前的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啥意思,也就是那个时期企业收入上缴国库了,当时没实行养老保险,但国家承认这部分人的这部分工龄,是应该算作缴纳养老保险的。
所以说,40.50后当年工作时力并没少出,苦并没少吃,工资并没多拿,(那时统一工资,全国八级工资制),该缴的我们也并没少缴(只是方式不同),希望有疑问的人可以向社保部门质询,一问就明白。
总之我可以肯定的告诉题主,我们确实缴了,我们并没欠缴过养老保险。(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