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在出现报复性储蓄,是否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有积极意义?
今年,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储蓄存款方面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末,住户存款规模为88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有人说“报复性储蓄”来了,是真的吗?
2020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理论上,大家都会不停的增加储蓄,储蓄减少了说明大家把钱又花了。这一步反转显示的是什么呢?
实际上,第一季度的时候,由于我国新冠病毒疫情处于高发期,大家出门次数大大减少,从而也带动了消费量大大降低。第一季度的时候,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为了不确定性的因素,应对风险,社会存款规模才大大增加。
进入4月份以后疫情缓和,大家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再加上各地纷纷出台刺激性措施,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消费。全国很多个地区发放消费券,累计发放金额超过100亿元。带动了社会大量消费,因此4月份的“报复性消费”出现了,人们的存款金额变少。按理说,5月份的形势也差不多,预计存款仍然会减少。
至于政府经济性刺激政策,主要是推动大面积的减税降费。2020年将为企业降税超过2.5万亿元,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所得税可以延迟到明年缴纳。同时国家还大力扩大政府性投资。政府基金性预算支出达到了12.6万亿,同比增长38%。
所以,这些经济刺激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预计二季度我国的经济水平将会企稳回升了。
国内现在出现报复性储蓄,是否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有积极意义?
那按你的意思就是应该鼓励超前消费,不要存钱了?老百姓存除了存款他们还能干什么?投资投什么?投股票、基金是给上市公司老板和黄牛们送钱,投多少亏多少。投资农业种、养业成本天天涨,种、养卖不出去,消费者吃不起,钱都被中间商拿走了,老百姓只好存银行拿点微不足道的利息是沒办法的办法。[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国内现在出现报复性储蓄,是否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有积极意义?
人们选择存贮是阶段理智行为,一是贮存备用,这是疫情给人们的思考,二是疫情后物价普涨,本来就没多少钱物价又贵,怎办?只有不买,存在银行等需要时维持正常开支,如果银行降低利息也无可阻挡,因为手中钱不多物价贵,绝大多数人们考虑存贮为日后生存,这是疫情后人们不约而同的思维。
国内现在出现报复性储蓄,是否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有积极意义?
储蓄还有报复性储畜?这是尽说些让一般民众听不懂的“术语“。当下情势,老百姓挣钱容易吗?因为挣的不容易,所以挣来的钱也就不敢轻意地花出去。除了养家糊口以外,又没什么好做的小生意,只有把那点“死钱”往银行里存。因为他们知道放在那儿心里踏实一点。一是一般不会丢失,二是以防今后家庭里急需用的时候,图个方便,这也是无奈之举了。相比对于那些“大款土豪”,他们肯定不会是这种想法的。总之,老百姓肯存钱,并不是代表自己手里钱就多,只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担扰,以及对人生道路上今后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忧虑而已。至于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是不是积极意义,那可不是普通老百姓去探讨的事,再说你探讨了又能怎么样?
国内现在出现报复性储蓄,是否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有积极意义?
说明对生活中不可预知性开销的恐惧,非报复性的,应该是理性的,也可以说对未来有点迷茫。
国内现在出现报复性储蓄,是否对政府金融手段来说有积极意义?
大富由命,小富在俭。多数普通老百姓没有大富的命,只能节衣缩食,攒上三核桃俩枣,以备急需。真正有急难时,没人能帮你,只能自已救自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