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什么时候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除了温度、空气、净水,食物是排在人们需要的第四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代表了人们对食物的看法。
这几天,由于防控新冠肺炎,整个家庭全部在家里,至今已经10多天了。随着一天天家里食物的减少,尽管水、电、暖、煤气都没有中断,但是心里面都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下一顿吃啥?这是最大的难题。
每一次都是不知道该吃啥,靠着靠着肚子饿了,我才开始去做饭。可是空着肚子自己做饭,可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你闻着扑鼻的米饭香气,但是米饭还;没熟、还很烫,你只能干着急的时候,就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现在的人生活好了,却不知道该吃啥了。小的时候,只要肚子饿了,即使啃窝头都是甜甜的。三四十年前,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顿肉馅的饺子。
我记得妈妈说,1981年我刚出生的,那时候正好包产到户,交完公粮,家里还剩下一瓮麦子,真的让一家人很开心。那时候的麦子是精粮,可以碾成面粉。人们还不舍得拿麦子去面粉厂加工,因为需要加钱,而且会有损耗。
想想那时候过的日子,再想想现在,只能感慨说时过境迁了。毕竟现在我们都在劝父母,过期的食物不能吃,得病治疗花得钱要比浪费一点点粮食多得多。一旦食物不新鲜了,能扔就扔掉吧。毕竟得病了,难受的是自己,花钱都需要受罪的。
确实我们好日子过惯了。当遇到新冠肺炎病毒需要限制出门多在家的时候,人们才又感到美食的重要,自由的金贵。希望新冠病毒疫情早日过去,让我们恢复自由的生活。
您在什么时候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警示人们吃饭问题是个大问题,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松蠏,要高度重视农业,要把农民的利益挂在心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忽略了农业,国民经济就会衰退,要搞好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您在什么时候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我们这代人,都没有深的感悟,因为没有面临长期食不果腹的情况,没有生活,没有体验,身体和心理也就没有这个敏感神经元素。电视剧中的情景,根本无法打动内心,正如对聋子说话、隔靴蚤痒的道理一样,也正如谁此刻知道下图猴子想什么?[呲牙]。
您在什么时候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62年出生,从懂事起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吃好,为了这个目标拼命考上大学(81年),可上了四年大学吃的虽然好点了,还是吃不饱!直至工作后才真正吃饱!民以食为天,吃不饱肚子真的不行!
您在什么时候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也谈“民衣食为天”……》
文/老张
“民衣食为天”,没有“衣食”,便没有生存。衣食来自于农民,因此,才有了农民是衣食父母之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吃穿”,天下平安;没有吃穿,天下“狼烟”!“饥寒生盗心”也足以说明“衣食为天”的重要性。没有衣食这一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不会有幸福平安天下盛世。
因此,我们要“三农”:悯农、惜农、爱农。更要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自古以来,历代朝廷无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百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没有农业作坚强的“后盾”,一切产业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这以坚实地“经济基础”,便沒有兴旺发达的“上层建筑”!所以说,农业是支柱产业。没有农业,百业便没有支撑,“天”就会塌下来。
这就是“民衣食为天”的真谛!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兵不安”……工、农、商、学、兵,它们是相辅相承的,缺一不可。
一个強大的国家,它必定有坚实的农业,发达的工业,繁荣的商业,杰出的人才,強大的国防!
即然是“民衣食为天”,因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农村建设,关注农民的生存。同样,我们更应该珍惜粮食,同情农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没有缺衣少粮的苦难经历,便悟不透“衣食为天”的真谛。没有“弹尽粮绝”的教训,便不知“粮食”的珍贵。
“一丝一米当思来之不易”!愿我们珍惜粮食,感恩农民,共同撑起“衣食”这片天。
浅谈以上个人体会,不知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老张愿意听到你的批评!再见。
您在什么时候感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谛?
看一看民间故事,鱼和龙,老鼠和蝙蝠,农民和文才,将才的故事,人一出生的哭意味着要吃喝,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金木水火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