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

曾经有的老人听说工龄35年以上,都是一个档次发放养老金。那么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会不会有差别呢?实际上,按工龄确定养老金档次的政策早已经过时了,现在是按缴费年限确定养老金。

按工龄确定养老金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一般都是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

比如按照1978年《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工龄20年以上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75%,工龄15~20年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70%,工龄10年到15年发放60%。

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退休人员的的养老待遇是按照工龄发放,工作10年到20年发放基本工资的70%;20年到30年80%;30年到35年发放85%,35年以上发放90%。实际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按比例发放的基本工资以外,还有一定的按级别发放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新的养老金计算模式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大家的退休待遇主要只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事业单位还建立了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企业也有相应的企业年金,不过参加的不多。

①基础养老金,是按照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和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综合计算出来的。

按照10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视同缴费年限,则按照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计算缴费档次。如果是60%档次,只可以多领取0.8%;300%档次可以多领取2%的社平工资。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一般是60岁退休139个月,50岁退休195个月。

如果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相同,个人账户的余额多少就决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多少。如果是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以后参保的,缴费基数相同,缴费年代一样,个人账户余额就相同。如果后期多缴一两年,个人账户增加的钱数就会更多一些。

③过渡性养老金,跟社平工资、过渡系数、平均缴费指数等因素相关。

比如按照山东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如果在当地建立个人账户以前参保缴费一年,平均缴费指数是一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多领取1.3%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所以,如果工龄是35年和36年,差距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养老金差距,但是具体情况不同,差距也不同:

1.如果相差的是后一年的缴费年限,会有一年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差异。一般按100%基数缴费,社平工资6000元的情况下,养老金能差距70~90元。

2.如果是前后相差一年退休,晚退休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高,理论上计算的养老金更高一些。早退休会按照国家的养老金调整增加养老金,近年来只有5%左右的增幅,会比使用新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养老金待遇略低一些。这种差异太复杂,具体无法测算。

3.如果相差的是视同缴费年限,平均按照100%档次缴费,差不多养老金差距有2.3%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社平工资6000元的情况下,养老金差距在140元左右。

综上所述,一般缴费或者视同缴费年限差距一年,能有100元左右的养老金差距,但是要根据具体哪一年的差异不同而不同的。

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

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退休时的工龄,如果不属于视同缴费年限或是实际缴费年限,工龄是没有用处的,但是如果属于视同缴费年限或是实际缴费年限,那35年和36年退休,养老金是有差别的,至少每月差别在100元左右。

我国退休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计划经济时代,不管是机关干部、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都是按照工作工龄来计算退休金,那时35年工龄和36年工龄都是一个档次,只要是35年以上工龄的,都是按照个人在岗时工资的90%来领取退休金。那时的确有五年或是十年一个档次的区别,这就是退休的老制度,一直到2014年10之前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是按照这种方法来办理的。

自从2014年10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全面纳入养老保险缴费体系,全民参保已成为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即由过去的双轨制完全过渡到单轨制,不管你是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职工、城乡居民只要缴纳了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都可以顺利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时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不再是按照工龄五年一个档次来计算,而是按照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来计算,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资金余额越高,今后的养老金也就会越高,35年缴费年限和36年缴费年限相比,养老金也是会有差别的。

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后,退休金计算方式比过去更加复杂,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这两种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是完全不同的。在我们缴纳的养老保险中,单位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部分记入统筹账户,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8%记入个人账户,12%记入统筹账户。所以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全国统一的计算方式都是按照退休前一年当地公布的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比如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平均值为8000元,那么每缴费一年每月基础养老金为80元,缴费35年每月基础养老金为2800元,缴费36年每月基础养老金为2880元,多一年的1%就多80元,这就是35年和36年缴费年限的差别,基础养老金是由统筹账户来支付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建立统筹账户的原因。

养老金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高低完全取决月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缴费年限长,缴费金额高,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就会比较高,在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况下,与此相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会越高。缴费35年和缴费36年,虽然也只多了一年,但是36年缴费年限的个人账户肯定要比缴费35年的人呢多几千元,所以个人账户也会多几十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个人账户来支付的,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领完就死亡的,剩余部分家属可以继承;领完后还建在的,由统筹基金来支付。

综上所述,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如果按照老制度办理退休就是一个档次,但是现在老制度已经寿终正寝,只有按照新制度来办理,按照新制度缴费年限35年和36年不再有同一个档次的说法,即使只多一年,养老金水平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

本题目所提问题,在现行政策环境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需要按政策规定,进行妥善处理的一个实际问题。对此问题应当而且必须区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情况,进行阐述与解读。

先联系机关事业情况进行解读与说明。2020年是机关事业退休中人十年过渡期第6年。按政策规定,退休中人养老金计发,必需进行新、老计发办法相比较。在这里,按老办法计算时,工龄35年和36年,在计发比例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工龄35年以下的计发比例为85%,而36年及以上则为90%。

很显然,按上述计发比例进行实际套算,两者之间养老金的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差别是肯定的。而这个计算结果,对于新、老计发办法的比较结果,以及对退休中人养老金的最终核定结果,其直接影响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再联系企业单位情况进行解读与说明。大家明白,企业单位中人五年过渡期早已结束,这意味着企业退休中人养老金计发,早已不再进行新、老计发办法相比较,这说明企业退休中人养老金计发,只要按中人过渡办法进行实际计算就OK了。

必须清楚的是,在这里尽管工龄35年和36年,在计算退休中人养老金时,不再如机关事业单位那样,直接发挥影响作用了,但工龄与实际和视同缴费年限之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工龄的间接作用还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于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领取水平的影响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

不是。

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养老金实际上是不区分什么档次的。我们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累计养老保险的参保年限来决定,也就是说你的参保年限越长,那么实际上养老金的待遇就会更多一些。当然这只是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说两个人对比的话,那么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两个人之间拥有不同的参保条件,实际上它的不确定性太大,所以说是没有办法来对比的。

那么如果我们一个人按着35年来参保和按照36年来参保,那么相对应的36年的累计参保年限,比起35年的累计参保年限,会可以获得一个更高养老金的待遇,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累计缴费年限的增长确定会增加我们养老金的实际待遇。当然具体增加多少钱还要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包括你的平均缴费指数,这两个方面的条件来决定,当然缴费指数越高,那么实际上自己养老金的待遇也会更高一些。

但是绝对不会区分养老金的档次,有很多人误认为我们的养老保险是按照5年一个档次来进行缴费的,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就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方式,对于我们养老保险的累计参保年限也并不是按年计算的,而是按月计算,也就是说你哪怕是多交一个月的养老保险,实际上自己所对应养老金的待遇都会多一些。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退休时工龄35年和36年,养老金是不是一个档次?应当注意什么?

〔职说社保〕观点:工龄≠缴费年限(含视同),所以,想要计算养老金,我们得注意【缴费人员类别和缴费年限】。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

第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龄=缴费年限;

老办法(2014年10月之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待遇计发标准=(A×M+B+C)×Nn;

A: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

M:工作人员退休时工作年限对应的老办法计发的比例(即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B: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

C:按照国办发〔2015〕3号文件规定相应增加的退休费标准;

Nn:过渡年度内历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相乘;

所以说,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老人”(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或者“中人”(2014年10月1日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工作,2024年9月30日前退休),2014年10月1日前的工龄都可以按照老办法养老金公式计算养老金,且35年和36年工龄属于同一个档次计算基本养老金。

第二,企业人员的工龄≠缴费年限;

1.为什么说工龄不一定等于缴费年限?

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工龄被称为视同缴费年限,根据年限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之后的工龄如果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则没有任何意义了。

以北京市为例,对普通企业人员来说,1992年之前在普通企业工作,1998年(各省时间不同)前在国企参加工作,由于之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档案中有正式的招工录用或干部手续的人员,养老待遇根据工作年限的工龄多少划档,退休时按比例发放养老待遇。

所以说,不管是35年还是36年工龄,普通企业1992年之前、国有企业1998年之前的连续工龄才可以算做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之后的工龄必须有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才能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累计养老金。

2.企业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什么?

“中人”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常见的有50周岁为195个月,55周岁为170个月,60周岁为139个月)。
  •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工龄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系数;

也就是说,如果是企业员工,35年工龄和36年工龄,只要全部都是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就是按月计算的,差一个月养老金都会有区别,差一年养老金差别更大。

举例,张大爷和王大爷,两人视同缴费年限都为15年,当地过渡性养老金系数为1.2,退休上一年度职工月均工资为6000元,两人都按照历年社平工资100%缴费基数交社保,王大爷比张大爷个人账户储存额多5760元。

王大爷比张大爷基础养老金多出:6000×(1+1)÷2×1%=6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多:5760÷139=41.44元;

两人视同缴费年限相同,过渡性养老金相同;

比张大爷多缴费一年的王大爷,比张大爷退休当月养老金多60+41.44=101.44元。

写在最后的总结: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014年10月1日之前,是按照工龄年限而确定基本养老金,而2014年以后,所有的社保缴费人员统一采用按月计算养老金,而使社保缴费更加公平公正!

欢迎【关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职场的〔职说社保〕】,一起学习更多职场和社保实操知识。更多【分享】,更多【收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