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
按教龄升职称,虽然满足了很多无法晋升就职称老师的要求,但是从根本上违背了职称设立的初衷。即使在未来也很难出现按教龄晋升的情况。
职称又叫职务名称,是岗位的一种名称。国家对于教师的需求是有数量限制的,比如全国可能总共需要有1000万名教师。
对于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理论上也应当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是学科带头人,有的只是理论丰富,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人设岗。就像是看大门的博士生一样,只能拿看大门的工资一样。因此,国家对于这1000万名教师岗位的需求,设置的可能就是200~300万属于高级教师岗位,400万属于中级教师岗位,300万到400万属于初级教师岗位。
岗位空了之后,符合条件的人就可以竞聘。岗位评上之后,就不会随随意意的退出。如果岗位满了,那么必须要等待岗位有空缺才可以晋升。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博士生去一个单位都要从基层做起,只要上层没有岗位空位那么就不能晋升。这就是岗位设置的原理。
确实刚刚设置岗位的时候,竞争处于最不激烈的时候。特别是三四十年前就开始从教的老师,学历水平都很低,有的甚至小学初中毕业就当的老师。但是,阴差阳错的就评上了高级教师。而现在的不少本科生,甚至硕士生,觉得自己学识高、教学能力强,干得活多评不上高级职称,拿的工资比老教师少,因此觉得不公平。
话又说回来,如果能够按照教龄升职称,那么还要学历有什么用?那么还要努力有什么用?那么干嘛还要去当班主任,受苦受累?干嘛还要去乡村地区小学支教?有太多的问题难以解决。
但是,这一次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大大放宽了职级晋升的数量条件,比如在县级及以下机关,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60%;三、四级调研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10%;一二级调研员不超过2%。不过即使是这样,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也明确规定:
公务员晋升职级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综合考量,不是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也不能简单按照任职年限论资排辈,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
教师,将被确保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的特殊法律地位。像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教师是作为特殊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国家现在也要求确保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水平。所以,如果借鉴一下公务员的这些管理制度,很明显,教师也是不可能会出现按照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职称的情况。
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
职称应该算一种荣誉,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肯定,最好不要和工资挂钩。即使和工资挂钩,我认为最高职称工资和最低职称工资的差距不应超过一千元。试想想,同一学历,同一年参加工作,有的早就评了中小学高级教师,而有的还刚刚评中小学一级教师,工资相差一千多,换做你心理舒服吗?我是2010年评的中小学高级教师,我师范的同班同学,还有近两年才评到中小学一级教师,没评到中小学一级教师前工资和我相差将近一千。人应多学会换位思考,三十年前我们没有职称工资,大家都是一样拼命教书,同事之间互相协助。现在有了职称工资,很多人丢失了尊严,丢失了同事的友情,为了评称职,可以说不择手段,伤害了同事感情。一句话:都是职称惹得祸!
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
按教师的教龄晋升职称!最合理,这样可以免去许多弄虚作假的欺骗现象!由于指标少,够条件的多,教龄长的老师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退休了还不是高级教师。着实不甘!
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按照教龄自然晋升是非常合理的,毋庸置疑,一线教师的责任最大,肩膀上背负的任务也是最重的,教师如果一心扑在教学领域里,自然就无心顾及晋升的事情,所以按照每个老师的真实教龄来晋升是最公平的了,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苦于无法晋升,也可以选择去私立学校担任教师,按劳分配也是合理的。
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
在没实行职称制度之前,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教育界风清气正,现在被职称搞得人心浮躁,投机取巧,搞假论文,假课题,甚至假文凭,违背了职称制度的初衷,广大一线教师强烈要求取消职称,参照公务员职级并行的方法自然晋级。
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
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合理吗?作为一名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师,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
1.现在的职称制度弊端太多。
很多老师因为迟迟评不上职称,对工作丧失了积极性。而这些老师并不一定是不优秀,很多是因为没有职称指标。我是工作20年才评上职称的,有的人可能认为自己不够不过优秀还怪评不上职称,其实我是市级语文骨干教师,四川省农村青年骨干教师,所带班级经常获“县级优秀班集体”,任教学科曾获得全县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获奖。是真的不够优秀吗?但是因为从其他学校调入老师全是中级职称,直接就把名额占掉了。
今年评职称时,我一个朋友学校六个人竞争一个名额,从早上8:30开始打分到下午6:30,期间有老师真的面红耳赤,最后才勉强确定下来。
2.纯粹按教龄也不够科学。
职称毕竟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如果只是按教龄自然晋升一定会滋长部分老师的懒惰情绪,从而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这对那些真正干实事的老师又有些不公平。
可以试想一下,本来几个工作年限差不多的同事,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职称,领一样的工资,这怎么来想都有些让人觉得憋屈。
3.要有一定的考核方案。
职称可以按教龄晋升,不要名额限制,但考核方案依然必不可少,可以按工作量,出勤率等拟考核细则。让职称晋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结束语:职称历来是很多老师心中的痛,提起职称就只有伤心的份儿。如果职称真的按教龄自然晋升,对于老师们来说太好不过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