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一个6.5%的理财产品,推荐人说是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你怎么看?

6.5%的理财产品,怎么看都不会是低风险理财产品。我们在听推荐人介绍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心眼,所谓的低风险究竟指什么?

就题目所说的情况,亏损概率很低。如果亏损的概率在10%左右,算不算低呢?从数学概率上,肯定算低的。但是,90%的概率理财产品会履约,10%的概率不履约的话,你就是鸡飞蛋打血本无归。这实际上,就是高风险理财产品。

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可以分为PR1级到PR5级。我们要学会按照产品和投资标的划分级别,不要相信口头所说的级别。

PR1级,属于保本的产品,这才属于真正的低风险产品。国债、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年金类保险、货币基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也就在4%上下,而且是三年期的存放产品。

PR2级,虽然是属于中低风险,但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保本产品了,不过亏损的概率接近0。大多数的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养老基金和券商理财,都是属于这一级别的风险投资产品。这一类的产品最高收益率一般也就在5%左右。

PR3级,属于中风险理财产品,非保本,亏损风险较低。一些收益较高的私募理财产品、混合基金、信托产品,都属于这级别。这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才能达到6.5%,当然也有可能更高。

PR4级,属于中高风险,网络贷款、股票、股票基金、指数基金、黄金都属于这种产品。

PR5级,属于真正的高风险产品,亏损概率较高,商品交易中的现货、期货交易、期权以及包含杠杆交易的金融衍生品。

所以,普通人一般只建议投资于中级风险以下的产品,我们一定要认清楚有关投资方式中的风险。

目前有一个6.5%的理财产品,推荐人说是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你怎么看?

本人在金融行业里从业多年,以我的经验来看,你所说的6.5%的理财产品,亏损概率很低,是低风险理财,这个纯粹是忽悠,需要特别小心。

目前6.5%以上的收益的理财产品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能达到这个收益水平,只有信托产品,信托产品现在平均年化收益率依然可以达到7%,部分优质资源的信托收益可以达到9%,但是信托产品资金门槛是100万以上,稀缺的信托产品需要300万甚至500万才能买到。

如果不是信托产品,而是可以随意购买到的理财产品,现在是达不到6.5%以上的收益的。以目前银行发行的主流定期理财产品来看,年化收益率只能达到4%左右的水平,保险类和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4.5%~5%的收益率。

还有部分地区的城投债,收益率可以达到6%,但是同样是稀缺产品,需要资金量较大才能够买,并且债券也并不是亏损概率很低,这两年来债券出现违约的情况开始增多,得看运气,运气不好的话,踩雷的概率并不低。

因此,推荐 人说6.5%的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如果不是前面我说的这两项的话,一般忽悠的可能性比较高,需要看这个理财产品到底是谁发行的,如果是正规大型银行发行的,需要看清楚产品的说明书,看看风险等级是否在PR2级别以下,只有PR2级别以下的才是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所谓的金融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很有可能是高息非法理财项目,很可能掉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目前有一个6.5%的理财产品,推荐人说是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你怎么看?

6.5%,低风险?

低风险的定义是什么呢?本金基本不可能出现损失,预期的收益基本都可以实现,这才叫低风险。目前能做到这个的市面上只有以下几类:R1-R2级别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保本型结构性存款。至于说国债与银行存款,这两个算是无风险产品,分红险保险理论上也算是低风险产品(本金无虞),不过现实中分红型保险的的收益率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率,所以我们给它剔除掉。

几个低风险产品中,目前的收益率没有超过6%的,甚至超过5%的都不多,市面上预期收益率达到6.5%的产品均属于中等风险的产品(比如R4级别的理财产品),你要找到一款低风险的6.5%根本不可能,其实试想一下,真的存在这个产品,肯定会使得资金大量快速的流入,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行者肯定也会下调其预期收益率。

之前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银保监会的负责人郭树清就说过了: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而前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18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他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你认为你的推荐人会比上述两个人还牛逼吗?大佬们的高度与角度,肯定比我们看的还广还深,既然都认定6%以上的有问题,你还信6.5%的理财产品亏损率很低?

总结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信,目前低风险及以下的产品,其实收益率最高的反而是定期存款,在部分中小银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中,存款利率有的高达5.3%以上,甚至高达5.65%,这个即使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中也不常见,当然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为一年期的,如果是五年期的理财产品,相信也可以做到这个收益率。

不管这个推荐人是谁,在购买前自己一定要慎重,可以登录中国理财网查询他给你推荐的这款理财是否真的存在?若存在,在查看理财产品的发行者、风险等级、期限等等其他要求,以免遇到虚假理财或者飞单等情况,最终导致资金打水漂。

目前有一个6.5%的理财产品,推荐人说是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你怎么看?

推荐给你的这一款年化收益率达6.5%的理财产品,如果像对方所说的风险等级低且没有本金亏损的可能,那很可能是个人结构性存款,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的。但也不排除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建议你谨慎选择!

从6月14日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来看,预期年化收益率在7%以上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共4款。其中,华夏银行的“慧盈759号C款个人结构性存款”起始金额为1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7.25%,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

另外,今天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5%的几乎全部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产品。比如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富江南之鸿富添盈A计划H1808期5-16或者4-06等”几款理财产品,起始金额均为5万元。

总之,一旦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产品,则本金安全性无法保证,意味着对方承诺的不可能亏损就是一句空话。浮动收益是相对固定收益来说的,这类型理财产品尽管给出6.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但这份收益同样不能保证,最低甚至可以是0,即无收益。因此购买此类产品的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

目前有一个6.5%的理财产品,推荐人说是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你怎么看?

6.5%年化收益理财项目,推荐人说低风险,亏损概率很低。

客观的说,6.5%回报的确不高,但从谨慎的角度出发,溯源建议还是从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所对应的底层资产以及产品的属性三个方面再考察一下。

1、发行主体

发行主体意思是该产品是谁发行的,有些产品是银行系发行的,有的产品是券商发行的还有基金公司发行等等,如果是上述这些主体,那风险并不高。但是如果是什么上市公司发行的,什么平台类发行的,你可就要谨慎点。

2、理财产品对应的底层资产

市场上高于5%的理财菜品,几乎全部是和一定的风险资产相相挂钩的。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一般达不到6.5%的收益。况且管理层已经明确规定了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期过渡期还有十来天就进入正式执行期。例如,民营银行智能存款是和一定的收益权对接,信托项目和房地产与市政项目挂钩。即了解自己的资金的去向,只要底层资产风险不大,其理财产品风险也不会高。

3、产品属性方面

产品属性是指该理财产品是属于权益类,还是债券类,亦或货币类。比如权益类的股票和股票类基金,其风险较高,而债券类就相对小多了,毕竟债券即使违约,最后的偿还率也维持70%,如果注入零钱通、余额宝之类的宝宝类,那几乎没有啥风险,但是收益大概率是不能有6.5%。

总之,在理财这事上,建议优先考虑本金,再次是收益,最后考虑下流动性即可。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目前有一个6.5%的理财产品,推荐人说是低风险理财,亏损概率很低,你怎么看?

6.5%的理财产品,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理财产品,说是风险低,亏损概率很低,已经说到亏损概率了,说明这样的产品根本就不能购买。下面来分析一下。

6.5%的理财产品不可信

现实生活中,超过6%的理财产品好多都是坑。一般情况下,平时能够见到的理财产品最高年利率的也就是民营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存满5年年利率为5.8%。这样的存款产品属于普通存款,也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可以说是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

超过6%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风险巨大,而且有很大可能血本无归。达到6.5%年利率的理财产品更是不可信。

6.5%的利率超过了贷款利率

现在一般在大型银行办理房屋抵押贷款,贷款利率一般都在5.5%左右,一般也不会超过6%。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年期以上的也就是4.9%,即使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贷款利率也就是5.88%,上浮30%才达到6.37%。因此,6.5%的年利率超过了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

如果理财产品年利率超过了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说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巨大。因为如果理财项目风险小的话,就可以在银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

6.5%理财产品可能是非法集资理财

6.5%的理财产品可能是非法集资理财。很多不正规的理财公司,都会采用提成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劝熟人来购买理财产品。这些熟人实际上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也是一无所知,反正是理财公司销售员怎么跟他说,他就怎么给你说,目的就是一个,劝你购买理财产品,然后他就可以获得提成了。6.5%年利率的理财产品可以说大概率就是非法集资性质的理财。因此,对于熟人介绍的理财产品一定要非常谨慎。

综上所述,6.5%的年利率的理财产品不能买。主要原因是6.5%年利率已经超过了贷款利率,也高于平时可以看到的新型存款的5.8%的年利率,这样的熟人介绍产品可能是非法集资理财。

感谢阅读!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