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由职业者缴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

有太多的人通过自由职业者参保的方式缴纳社保了。2016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数量高达8772万人,约占全部参保人员的25%。灵活就业人员是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通过个人承担全部保险费的方式,参加的职工养老保险。那么灵活就业人员怎么缴费才最划算呢?需要注意这三点:

第一,缴费基数的选择。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是允许他们按照20%的比例缴纳。企业缴费是个人缴纳8%,企业负担16%,过去企业最高负担20%,相差4~8个百分点。如果缴费基数是5000元,每月可以节省200~400元呢。所以,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的选择决定了个人缴费负担的高低。

2019年5月,国家出台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从60%~300%的缴费基数中,自由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缴费基数。同时,为了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负担,国家改用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在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标准。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降低了20%~30%。为了省钱期间,95%以上的人群选择的是60%缴费基数。

最低缴费基数缴费负担轻,缴费年限是一样认定的。只要缴费15年,就可以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对于低收入人群的灵活就业人员是最优选择。

可是,对于一些创业较成功的灵活就业人员,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未来退休时养老金是最低的。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300%基数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相当于60%基数缴费的2.5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当于60%基数缴费的5年。所以,要想领取较高的养老金,在有钱的时候按较高基数缴费是最正确的选择。其实,根据人均预期寿命测算,亏本的概率要远远小于长寿受益的概率。

第二,缴费年限的选择。

缴费年限15年是最底限。社会保险法规定,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金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如果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会越高的。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实际上我们只要多缴一个月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都能够多增加0.0833年,个人账户余额也会多积累一部分。毕竟按15年60%最低基数缴费养老金目前只有800~1000元左右,这一部分钱也就刚满足温饱。如果能领取2000元左右,至少生活就不紧张了。

退休以后每年增加养老金待遇时,影响养老金待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缴费年限。按缴费年限调整是所有调整中的重中之重,未来缴费年限的作用会越来越高。比如山东省对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部分、16~25年部分、26~35年部分、36~45年部分、46年及以上部分每年缴费年限分别增加1.5元、2元、2.5元、3元、3.5元。

即使我们不愿意缴太长时间,也建议在整年之后多缴一个月。因为每年在计算缴费年限调整的时候,不足一年部分按一年计算。增加缴费年限养老金的时候,多出一个月也会按多出一年来计算的,所以非常划算。

第三,扶助政策的选择。

有人说,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生活比较困难,自己缴纳社会保险费很不容易。这一问题国家早就考虑到了,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就是其中的做法之一。

为了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负担,国家对于灵活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其一定的参保补贴。补贴标准一般是按照个人最低缴费档次的50%~66%确定,具体各地政策并不相同。

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补贴的时间限制是3~5年。初次申请灵活就业人员补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享受待遇延长到退休为止。由于多数就业困难人员属于4050人员,一般建议距离退休只有5年时申请灵活就业人员补贴。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一定要处理好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扶助政策三个问题,这样参保负担会大大降低,养老金待遇也会更划算。

2020年自由职业者缴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

2020年自由职业者交社保,怎样选择缴费基数才划算?其实如果自由职业者想从2020年开始缴纳社保,这种想法还是应当给予点赞的,毕竟在没有单位缴费的情况下,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来缴纳社保,也是对自己今后养老生活进行规划的一种比较务实的途径。

第一,2020年自由职业者怎样办理社保?

眼看2019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即将进入2020年,很多朋友想从2020年开始办理社会保险,这种想法是非常可取的。2020年其实国家的社保政策还是和2019年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是街道社保所,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经过当地社保部门审核、批准符合办理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账户以后,就可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中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20%,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为8%,可以选择按月缴费,也可以按年度来缴费,需要个人承担全部缴费金额。

第二,2020年自由职业者办理社保,如何选择缴费基数?

自由职业者在2020年办理社保,缴费基数是按照所在城市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如果在2020年上半年办理的缴费账户,只能按照2018年所在城市的职工平均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因为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都是在每年7月份左右才能公布,所以到了每年的8月份,缴费基数就会按照2019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来进行缴费,需要对前几个月的缴费进行调整,按照社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增减。

第三,在缴费基数的基础上,怎样选择缴费指数?

所谓的缴费指数,就是在缴费基数的基础上选择缴费比例。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最高的是缴费基数的300%,中间的为缴费基数的100%,最低的为缴费基数的60%。比如2019年你所在城市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为每月6000元,按照300%来缴费,那缴费基数就是18000元,按照100%来缴费,缴费基数就是6000元,按照60%来缴费,缴费基数就是3600元。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今后的养老金就会越高。但是在考虑缴费基数和缴费指数时,重点要考虑今后的养老金能够养老,同时也要考虑缴费年限的持续性,在能够坚持长期缴费、尽可能增加缴费年限的前提下来选择缴费指数。比如年龄超过45岁的人员,有效的缴费期只有15年,对于这部分人如果经济条件较好的,可选择100%来缴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可以选择按照300%来缴费,这样可以弥补缴费年限只有15年造成养老金过低的缺陷;但是如果人比较年轻,比如在30岁以下的人员,由于缴费期限可能达到20年或是30年以上,最好选择按照100%或是60%来缴费,由于缴费时间比较长,可以弥补缴费指数低的缺陷。

总之,对于缴费基数、缴费指数如何选择,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准就是职工平均工资,这是不態选择的,公布的是多少,就只能按照多少来缴费,但是缴费指数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每年可以变更一次,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缴费指数需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来进行选择。

2020年自由职业者缴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2020年自由职业者交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呢?作为自由职业者来讲,那么我们是可以按照灵活就业的方式来参保交费的,当然从60%~300%之间都是可以自由的来选择不同的缴费指数,所对应的缴费金额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将来所享受到养老金的待遇也是有所不同的,具体选择什么样的缴费指数划算呢?实际上还是要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但是这里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每一年缴费标准和缴费指数都是可以来变换的,比如说你今年选择的60%,那么明年你有钱了可以选择100%甚至更高的水平,这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到了后几年你的这个经济水水平相对来说有所下降,那么也可以降低到60%,这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最终我们选取的是平均缴费指数。

所以说自己经济条件好的几年,那么可以适当的提高自己的缴费指数,经济条件差的几年,那么也可以适当的降低自己的缴费指数,因为每一年都是可以自由变换的,所以说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也并不是非得要限制死自己非得拿一年要交多少钱的指数。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2020年自由职业者缴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2020年自由职业者交社保应该选择怎样的技术才划算呢?作为自由职业者的缴纳社保,那么这个缴费指数是可以自由的来选择的,从60%~300%之间都是可以任意的来选择,但是平均缴费指数是决定我们今后养老金待遇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说你的缴费指数越高,那么你将来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就更高。

我们在选择缴费指数的过程中,尽量根据自己的个人经济能力来选择,因为个人经济条件好的话,可以选择一个较高的标准来进行缴纳费用,如果说个人经济条件不好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低的标准来缴纳社保费用。

所以具体还是要根据我们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来决定,但是我们一定要在满足正常累计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尽量多保证较长的累计缴费年限,那么再去保证我们的缴费指数,这样的话它可以获得一个更高养老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2020年自由职业者缴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

一句话,看看自己的经济情况,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选最高的缴费基数缴纳即可。

2020年自由职业者缴社保,怎样选按缴费基数才划算?

那要问你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退休金有一个什么样的心里预期!因为现阶段社保的领取是有公式可以计算的,即你缴费的总数除以系数139+国家统一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就是你每个月领取的社保退休金!国家发的基础养老金会每年变化,总体上是提高的,而你想退休金领的高,自然要缴的多!当然,国家也不会让你无限制的缴交!我们这里最低不能少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不能高于当地社平工资的三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