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
共享经济,披着美丽的外皮,但它的实质却仍然是商业行为。当商业行为发现不赚钱的时候,自然就会退潮了。
共享经济的起源实际上是参考的是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指的是私人物品的对称,是指在消费或者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国防。
准公共产品,指的是既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又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物品。
比如我们常说的共享单车,实际上不少地区在共享单车流行以前,就已经推出了公共自行车。不过是有固定的柱桩和停靠地点,如果你不在固定的地点,按要求的方法锁上自行车,那么会一直收费下去。收费也跟共享单车差不多,每次5毛、1元。但是相关的基础设施都是有政府投入的。
共享单车,我看不到什么新意。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随处停靠了。但问题又出来了,到处摆放会产生很大的公共秩序破坏,谁也不想家门口堆着一大堆共享单车。
公共产品的安全性也是需要保障的,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共享单车的破坏率非常高。小黄车花费了几百亿,可谓是共享经济最贵的试错成本了。
所有的共享经济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在人类的贪欲本性面前,只有合理的约束才能够持续运转下去,可能只有政府才能承受得住吧。
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
共享经济想要最终盈利,主要依靠流量变现,但是累积流量一般都是一个长期过程,譬如腾讯、阿里巴巴等早期都是先不断投入,积极争取市场流量,然后再将流量逐渐变现。
而前期的一些共享经济创业者多急功近利,为了快速抓住流量,短期大量烧钱,试图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快速汇聚人气,以汇集市场流量,但是他们所选择的项目以及运营模式都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最终败走麦城。
当前的一些共享经济创业者及其团队,其根本目的不是从市场的本质需求来考量,而是从流量角度来考量,总想快速把流量变现,尤其是转化为金融变现,这就让共享经济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甚至是欺骗性,这不仅会为广大消费者挖坑,也给共享经济自身挖了一个大坑。
共享经济的表层与深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与层次,一些共享经济其本质并不是产业的创新,并不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是一场金融游戏,而是一场融资圈钱游戏,而是想以所谓的共享经济作诱饵来整合流量,然后把流量转化为会员费、流量资本,然后再依靠这些流量资本向货币基金、支付体系乃至小额信贷与变相银行等方向发展。
所以国内的一些共享经济表面上看是为公众服务,但底层多是金融特质,一些共享经济现象不过是金融手段的外延而已,一旦它们不能快速依靠流量转化完成金融布局,它们的投入就会与收益完全失衡,融资很快就会被烧光,这些创业者也会及时套现而去,留下的只是市场中的一片狼藉。严格一些来说,不少共享经济是噱头,这些噱头一旦在运营模式上略有偏差,就完全可以演化成一场旁氏骗局。
共享经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经济的金融化现象,国内很少有人能够看透其背后的金融目的性,如果看透这一点,国家对共享经济是应该有所甄别的,如果能够将金融操作与共享经济之间做一个相对明确的界定,那么共享经济才能踏踏实实地发展,才会真给社会带来福祉。
由于共享经济没有从市场的本质需求出现,而是从金融目的出发,所以这样的项目运营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漏洞,由于流量短期难以变现,项目的长期维护成本又过高,收支严重失衡,就必然土崩瓦解。
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没有创新,但是背景紧紧与金融化挂钩的创新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为一旦不慎就会给市场留下严重隐患,前期的金融化已经给国内带来了严重困扰,这就非常说明问题,所以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要充分重视其基本内核。
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
共享经济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与其是自身发展起来不如说是被媒体追赶的上了高架桥,结果桥坍塌了,大潮退了看到了漫无边际的废弃之物。那些毫无专业的媒体,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为了本应可以安稳健行的经济被他们给打上了很多强心剂,一种虚幻的,一种超前的,一种世界独有的,更让人恶心的是竟然比拟与古代辉煌的四大发明而称之为“当代四大发明”,我们还没有多少底子就开始飘起来了,多少百姓还是每天为温饱而在奔波,勤劳的中国人,他们共享不了别人的财富和恩赐,他们只想通过努力,再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一步步走好吗?别再作了!
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
单纯的概念炒作,也就是一阵子的事儿,所以所谓的共享经济退潮了。
真儿八经的共享经济,应该是闲置物品拿来再共享利用。比如你家有自行车不用了,拿来共享;我家有摩托车闲置,拿来共享。大家共享一下,只是消化闲置。
现在所谓的共享经济,不过是租赁经济的时髦说法而已。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房子什么的,就是出租的干活,哪是什么共享啊。
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名不正却言顺,就是闹着玩儿的。 你单车租出,一辆新单车几百元上千元,然后出租,哪有那么快回收成本。如果是旧单车用来共享,那么成本就及其低廉,这样就有点意思。
还有共享汽车,就是租车公司嘛,不过是加装了现代的智慧软件而已。
共享雨伞是个什么鬼,一个雨伞十多元钱,或者几十元钱,真遇见大雨,到街边小店买一把不就可以了,哪儿需要共享啊,这是典型的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
人性有自利的一面,不管什么经济模式,都要从人性监督来考量。共享经济本身就不靠谱,还违背了人性的自私这种本能,看看街上大量破烂的共享单车就知道。
共享经济退潮是早有征兆,不过是资本吹起来的泡沫而已。
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
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共享就是套路欺骗!
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
共享经济为什么退潮了?原因很简单 ——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所谓的“共享经济”大部分都是亏钱的买卖,不论是共享自行车、共享雨伞还是共享充电宝,没有可观的利润可以获得,在头脑发热之后,各路资本纷纷出局也是可以理解的。
“共享经济”最开始火热是以共享单车为排头兵的,起初,共享单车成为市场热点,各路资本纷纷入局,叫得上名字的共享单车品牌就不下 4、5 种,大量的自行车被投放到了市场,人流密集的区域各路单车甚至是“泛滥成灾”。
为什么一度火热的共享单车会逐步走向下坡路,甚至退出市场?(1)不赚钱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作为共享单车的投资方,投了这么多资本下去,不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性,亏损的幅度却在不断加大,谁还会有持续的积极性?
为什么共享单车会不赚钱甚至赔本呢?
①共享单车投入成本较高 ;
②共享模式,回报很低;
③使用不爱惜,损耗、损毁的概率大,维护成本较高;
④还需要人工调配、各个区域来往运输,支出也较大;
⑤私家车已经普及,公共交通也很便利,共享单车的市场存活空间本来就很有限。
共享单车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没办法很好地赚得可观的盈利,破产、兼并甚至退出也就非常合理了。
(2)现在所谓的“共享经济”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所谓的“共享经济”不过是把单车、汽车、雨伞、充电宝之类的物品扎堆放置到了线上,大家一起轮流租用。
就模式而言,其实和外卖、打车软件一样,把原本线下的东西通过互联网整合到了一起,虽然效率的确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新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一款具备颠覆性改变的“共享概念”,从传统意义上的物品共享到办公区域、居住空间、公司硬件、软件设备等集合起来的全方位的生活和工作共享。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得“物尽其用”。
(3)在资本的泛滥之下,共享经济也催生出了很大的泡沫
市场缺乏优质的投资项目和标的的大前提下,资本圈的各位大佬苦于没有良好的标的可以投资,正好共享经济的风口成型,在大家的蜂拥入局下,很多人也开始了跟风投资。。。
最近两年经济的运行的确不太景气,经济下行的压力凸显,最明显的特征就是 GDP 的增速在持续下行。没有优质的标的可以投资,那么也只能跟风投一波壮壮胆了。
资本扎堆之下,泡沫也就迅速萌生了,就像之前市场风靡的“区块链概念”、“自贸港概念”,风口过去之后,留下的会是一地鸡毛。
共享经济概念其实也是如此。
总结“共享经济”的退潮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不赚钱的噱头和市场资本的一厢情愿,只片面地追求风口却不深思熟虑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万众的狂热之后,资本退潮之时,哪些不具备实际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就会“裸泳”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