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你支持实行职称工资制度还是教龄工资制度?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聘上职称的教师希望是实行职称工资,因为待遇会高一些。没有评上职称的教师,希望实行教龄工资,至少大家能平均一些。
不过仅从字面含义上讲,教龄工资实际上是大锅饭时代的尾巴。不考虑工作是否努力,教学效果好不好,仅凭职业道德约束,只要混时间到教龄就行?那样教育事业就全毁了。
现行的职称制度,虽然并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是否努力的问题,但是可以在评定职称的时候对教师有一定的约束。比如山东省要求要想评上高级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经历,当然还可以要求有班主任教学经历,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奖等等。职称评审并不是简单的考考试就可以。
实际上,要想解决职称制度在教学中的不足,重点还是要加强教师的考核。本来的制度设计都是好的,但是由于执行不严或者不科学导致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因此有的教师有意见。所以,国家推动的是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而不是变为另外一种方式。
国家为了引导贫困薄弱地区的教育事业,在职称评审上会重点向乡村教师去进行倾斜,山东省允许乡村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为了激励班主任的积极性,国家也在通过优化班主任津贴,青岛市班主任津贴已经提升到了800~1000元。同时各地也在提高课时量在奖励绩效中的分配比例。
职称制度实际上是国家对于教师工作岗位设置的必然要求。国家对于教师的岗位设置是科学的,不可能因为所有人都达到了职称或者岗位聘任的条件,都能够实行一样的工资和岗位。理论上说招一个博士生扫地,也应该按照扫地的岗位支付工资。不过,目前社会上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而且待遇较高,还有完善的职业晋升渠道,导致了大量的人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因此,也就出现了大学生、硕士生去扫马路的情况。可是晋升渠道毕竟是狭窄的,注定了岗位竞争中能晋升的只有一部分。
所以,国家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的控制不可能沦为形式,变的大家只要考核合格就能够不断晋升的情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