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延迟退休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呢?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培养起来实在不易。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到考评上副高级、正高级职称,需要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考评条件。国家当然也希望她们能够多多为社会贡献几年。

女性退休年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岗位上的女性工作者、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是55岁,普通女性工人和职工退休年龄是50岁。当然,这一退休年龄对于无固定职业的劳动者可能觉得还不够,因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

实际上早在1983年国家对一些高校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就提出了允许她们延迟退休年龄到60岁、65岁甚至70岁的规定。依据是《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3〕141号)。

2015年中组部、人社部联合下文,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不过可以根据本人自愿申请,选择55岁退休。

高级职称女性延迟退休有必要吗?

目前来讲,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不可能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只要从事的是专门的专业技术研究或者管理工作,很少会出现因身体原因不胜任的情况。

当然,像一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偏远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存在因身体状况希望早日退休的情况。

除了身体原因之外,收入原因可能是很多人选择是否延迟退休的又一考量。

在职收入比退休高,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过去机关事业单位一些在职的奖金奖励,会远远比退休职工高得多。所以,很多职工宁愿选择工作较为轻松的档案管理等岗位,也不愿意早日退休。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也开始缴纳保险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应当考量的问题。缴费时间越长,退休待遇越高。

目前退休较早的职工,每年会根据国家统一的养老金调整通知进行养老金调整。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较高,增长的比例可能略低一些,一般只有3%~4%,不过绝对额度还是最高的。由于养老金增长速度较慢,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因此退休时间越早相对养老金水平,也会逐渐被拉开。

因此,如果不考虑身体原因和工作的要求,从收入角度讲明显是晚退休更划算的,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也可以多考虑一下。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高级职称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女性早已实行延长至60岁退休了,只是加了个自愿,也就是说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可延长至60岁退休,如果不想干到60岁,也可提出申请,55岁退休。

政策的实施,对很多不愿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女性提供了继续工作的机会,也是我国重视男女平等,注重女性价值的良好体现。但是,面对5年的跨度,而且只提供一次选择的机会,无疑令很多的女性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诚恐诚惶。于是乎,在近55岁的前1到2年,退与不退,如何选择成了很多女性的烦恼。因为我和我的很多同龄同事都经历过,曾有段时间成了我们见面后必谈的话题。

如果退了,回归家庭,颐养天年,但要影响很多的薪酬待遇等等;如果不退,5年也存在很大的变数,如家庭的需要,工作的力不从心也都是存在的问题等等。

女性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给予的特殊的延长退休政策,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难。如果循序渐进,或者将5年跨度改成每年一申请,至60岁,或许会更好一些。让高级知识分子女性在身体、家庭等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放下包袱,进则全身心,退则更从容。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到了55岁,首先面对的问题是:选择55岁退休还是60岁退休。我今年57岁,仍然在工作岗位上。55岁当年,我选择继续工作,是因为:一,自己身体健康,二,家里没有特殊需要我的事,没有孙宝带,老人身体还好,也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三,在医院里工作,不存在我不退休影响年轻人职称晋升问题,也不存在影响年轻人职务上升问题。四,自己业务能力还行,心态也很好,能踏踏实实干好具体工作,不存在需要照顾或者是少干工作的思想。五,继续工作收入保持不变,60退休后退休金也高点。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了延迟退休。

其次,选择继续工作,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是要听从现任领导的安排,二是要尽心尽责认真履职,三是不要存有想让年轻人照顾或者是不严格遵守纪律的心态。四是荣誉之类都让给年轻人,我们要这些也没什么用。做到上述几点,你的领导及同事不会反感你,你的工作氛围才会让你没有压力,舒畅愉快的度过后5年的时光。我已度过2年的延退岁月,日常中严遵上述几条,与年轻人相处融洽。

第三,在这几年中要调适好心态,培养一些爱好,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比如练习书法,学摄影,学厨艺等等。我正在学习驾照,不知道最终能否拿到,但我想努力,既使拿不到也不遗憾。

总之,不管选择退休还是延退,都要好好生活!!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我就是这样的女教师,到2020年就可以正常退休了,如果不想退休,就自动延迟到2025年。我觉得早退比晚退好。

1.早退早适应退休生活。

退休是早晚的事情,延迟五年,除了能多为子女挣点钱之外,可能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子女有子女的挣钱手段,用不着老年人操心,再说也操不了许多心。早点退休,趁着精神还好,跑跑转转,等到五年之后,说不定身体健康就大不如现在了。老年人够用就行了,早五年退休,工资再怎么低,也比一般企业职工高,应该知足。

2.女性身体情况特殊。

女性55周岁退休制度是有一定依据的。一般55周岁的女性,无论外貌如何年轻,也差不多到更年期了,不适合再待在学校跟学生较劲,生各种闲气了。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3.给年轻人让位。

现在的中学高级职称,是采取退二进一的办法,也就是,两个高级教师退出,才能让一个教师晋升高级。女性高级教师赖着不退,把人家年轻人晋升高级的路子白白堵了五年,何苦被人骂“占着茅坑不拉屎”呢?

2014年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之后,立即在2015年出台女性延迟退休政策,感觉这是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搞的幺蛾子,想迟退休,一方面多拿几年工资,一方面把十年过渡期让掉,多拿点养老金。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女性同胞们,早点退休吧,跟我游山玩水去!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如果高级职称女性选择55岁退休,就不存在延迟退休的问题,也就没有要“面对”之说。只有那些正在考虑延退到60岁的高级职称女性才有“需要面对”的困惑。

面对这样的选择,纠结可能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毕竟延迟的跨度是五年,而不是一年两年,选择了还不能中途退场,这无疑是种压力。

如果你也正在这样的选择面前徘徊,我有几点想法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权衡各种利弊,理性选择。首先要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一切思考、决定的基础和前提。身体不允许,果断放弃,尽快退休回家调养,身体才是你这辈子最该珍视的东西,没有之一。再就是考虑家里孩子老人的情况,他们是不是很需要你的照顾和陪伴?如果需要,这个因素也很客观,应该重视。还有你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如果压力过大,我看还是早退的好。

二,评估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所谓“该退不退”,围绕你的上上下下各种闲言碎语不会太少,你要有心理准备,尽量免疫,坦荡处之。

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延迟五年,就是要再撑五年的工作压力。别指望单位照顾,也别指望年轻人替你分担,也别动不动就去找领导……你该有的心理准备应该是:你既延退,就是打算实实在在干活的,不给别人留口实,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单位留麻烦。说着残酷,实为现实。

不过,看看拜登和特朗普,那么大年纪,还在不顾一切争夺总统宝座呢,我们才五十多岁,又做着单纯阳光的职业,精力体力怎么也比七八十岁老人好吧?再干五年应该真没什么。

退休后岁月依然漫长,你虽不至于离群索居,但毕竟远离主流人群,生活的波澜壮阔从此只能在电视手机里看到了。那么,挪用这样的五年用于工作,让人生多几年意义,是不是也是一种收获?

最后还有收入。五年的工资和多交多得的退休金,是不是晚年更有保障呢?

三,一旦你选择了延退,就该放弃并忘掉其他选择,安心享受当下时光。延退前可以纠结,利弊难抉择嘛,但延退后就不要再分析得失了。人只有一副身躯,同时只能做单方向选择,多想无益。做好当下,活好当下,才是你最好的心态。

四,赋予延退五年新的意义。既然选择延退,你就该给这不算短的时间设立一个新的目标,可以是小目标,让日子有奔头,有热情。重新思考,赋予这段“捡来时光”新的意义。

总结:

退,是珍惜生命;不退,是生命的机会,一切都是生命所需,无论如何选择,都正正好。

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

具有高级、特别是正高职称的人,无论男女,都是经过国家多年培养起来的人才。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部分女知识分子,即使到了退休年龄,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延迟退休,继续让她们发挥余热,为国家多作贡献,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可能的,相信她们也很乐意。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八十多岁了,仍在从事科研工作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一些网民把延迟女知识分子退休与多拿工资混为一谈,这就有点庸俗了,我不敢苟同,这些具有高级职称的女同志难道缺钱花吗?绝对不是。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人才难得,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更加宝贵,应该继续重用她们才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