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随着暴风实际控制人冯鑫被批捕,暴风三年前的并购案逐渐被大众知晓,仅用3个月耗资52亿元收购英国体育媒体版权经纪公司MP&Silva(简称“MPS”),2018年10月MPS却宣告破产。

有钱任性,但禁不住一地鸡毛。

话说,2016年暴风影音对体育传媒公司MP&Silva(以下称“MPS”)收购,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耗资52亿人民币。结果,禁不住MPS的三位意大利人股东高位套现,随后成立竞争公司。2018年10月,MPS被法院判决破产,只留一地鸡毛。

光大证券、招商银行、暴风集团纷纷中招。当时各方为了完成收购专门成立了上海浸鑫基金,收购MPS65%的股权。根据工商信息显示上海浸鑫基金共有14位出资方,共出资52.03亿元。

由于出资手续不规范,导致各方互相推卸责任,最终才有暴风影音冯鑫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结果。

2016年是体育版权大受追捧的时间,当时除了暴风体育以外,还有乐视体育。2016年,MPS拥有欧洲足球锦标赛、意甲联赛等顶级赛事资源,当年其估值达到了14亿美元。当时的情况52亿收购确实也不亏。可惜,但是人并没有多少海外并购的经验,最终导致了这样不合理的结果。

暴风影音是一只妖股。2015年上市时,暴风受到资本热捧,连续收获28个一字涨停,总共创造了39个涨停板,市值一度超过400亿元,目前市值只有19亿元。这真的是,当海浪退去,我们就知道谁在裸泳了。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暴风老总冯鑫被抓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在问,他到底犯了什么事?

事实上,从暴风上市后的种种举措,当时我就有种种疑问,暴风赚钱吗?这么跨界的玩,结局真的会很好吗?

上市至今,不过4年时间,暴风就由资本的宠儿,变为资本的弃儿。

冯鑫的资本局:想割中国韭菜,反被意大利人割

冯鑫最近在反思。

他反思自己,没有好好运用资本,甚至不理解各类钱的性质,比如借的钱,比如股权的钱,比如有退出要求的钱,他当时没有认清楚,所以导致了在用钱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过结果。于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冯鑫也承认,自己学习了乐视,摊子铺的过大了,如果当时聚焦一两个领域,比如电视,魔镜,可能又是不一样的结局。

回头一看,贾跃亭和冯鑫,两个山西人,行事的确有太多相似之处。

都喜欢搞各种跨界,都被资本追捧过,也都让资本栽过大跟头。

其实,资本之所以找到暴风,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那就是和暴风做项目,然后注入上市公司,套现出局。光大这么想的,投资暴风魔镜的中信资本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这样的模式,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比如昆仑万维,其实就成为一个资本套现的平台了。

但是,市场变了。再加上冯鑫的管理方式,和贾跃亭竟然也非常的类似---粗放,不注重结果,导致了项目都没做起来。

2015年,进入互联网演艺行业,无果。

2016年,先后进入影视,体育行业,购买甘普科技100%股权、稻草熊影业6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收购金额分别是10.5亿元、10.8亿元以及9.75亿元。最终,由于监管层严管影视公司上市割韭菜,该项目也没成。

MPS也是2016年收购的项目,可惜的是,52亿的投资,打了水漂,还扯上了央企,这下就不好玩了。

2017年,又进入互联网TV行业,可惜的是,乐视没完成的故事,暴风同样也没完成。

这里面,收购MPS成了最惨重的失败。

毕竟,52亿的大手笔,竟然在刚刚收购完不到3年,公司破产了。

现在也可以回顾下失败的原因,其实终究还是冯鑫个人的问题居多一些。

首先,没有和MPS管理层签署激励或禁业协议,导致刚收购完三个创始人就离开了,另起炉灶,对公司伤害很大。

像这种版权运营公司,公司个人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核心资产是人,但是,收购了公司,却放走了人,那公司价值何在?

其次,收购的公司版权都快到期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版权也是核心资产之一,但是,大部分版权在2018和2019到期,这个竟然没有尽调?没有考虑到续约需要极大的资本?还是真的只是为了割中国A股的韭菜,而甘愿被意大利人割韭菜?

可能当时真的急着要注入A股吧,着急割A股韭菜的心思大些。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这件事也导致光大证券原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薛峰的被迫离职,导致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其中,招行损失28亿最多。

前员工对冯鑫的评价:老文青,看人有问题一名暴风的前员工复盘冯鑫,谈认为,上市之后,有钱了,感觉整个风格就从保守变为激进,冯鑫做了一些尝试,但其实都是在跟风并没有自己真正思考清楚。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个观点比较主观,他做小生意可能还可以,做大了的话就感觉比较投机。具体在暴风影音这块,比如说短视频、直播,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什么成效的话他就会撒手不做了,公司也一直处于一个没有核心业务模式的状态。我觉得冯鑫可能看人不是特别准,有些人可能当时谈的比较好听,他就轻信了。另外,他是一个老文青,感觉非常特立独行的那种,这种特性就导致他管理上其实有很大的问题。暴风今天无悬念跌停,市值不到19亿元,距离巅峰时的400亿,蒸发了95%以上。又一起乐视事件。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囤积版权依然要看资产性价比,抛开估值看投资都是耍流氓,前几年我国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全球IP特别是直播转播权的IP,投入了巨资,扎堆资本竞争的结局,就是都没有买到便宜的版权,而推高版权价格之后,最终一地鸡毛。

为什么大家都去囤积版权?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有些视频网站开始战略调整,知道了买IP,不如自己创造IP,网络剧还是要自己操刀动手。但是在2015年-2016年大家没有那么冷静,至少在版权上面几个企业犯了不同程度的路线错误:

其一、就是本题目中的暴风集团,冯鑫联合光大资本,又牵手了招商银行,撬动了52亿的资本,收购了MPS(MP&Silva),当时的MPS估值14亿美元,当时的MPS有意甲部分球队的全球媒体版权、全球51个地区的英超转播权、特定地区的F1版权、NFL的欧洲转播权等重磅转播权。和法网、阿森纳亦有深度的合作。然而,上海浸鑫基金在2016年5月拿下了65%股权控股后,仅仅两年半,2018年10月法网的一次追债行为就让MPS倒闭。MPS一路丢失了意甲、英超、苏超、美洲杯、解放者杯、南美杯版权,而阿森纳俱乐部和欧洲手球联合会也与该公司终止了合同。可以说,并购便是MPS衰败的开始。

其二、乐视。当乐视开始丢弃资产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其曾有2018年世界杯转播权,有环法和F1的转播权。然而这些转播权到最终都没有产生价值,由于乐视多路出击,业绩每况愈下,这些转播权纷纷因为违约或者转售被他人获得。

其三、天盛体育。这是一个早期玩版权的玩家,主要的投资对象大约是英超的版权,如今已然消声灭迹。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这家在2010年就已经结束的公司。

其四、万达体育。已然在路上,但是前路在变窄。

这是万达体育在美股第一天的成色,不能说万达体育做的不好,但是84%的负债率和微薄的利润率,的确让投资人提不起精神。

看上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版权体育版权投资难在何处?

其一、体育版权毛利低。对于版权所有者,挖掘版权利润的能力要求却很高。资本为王的直播版权市场,最终依然比拼的是烧钱能力。

其二、版权购买无法形成壁垒。直播版权种类众多,很多一年一拍,竞争激烈。竞争对手甚至可以用烧钱的模式来竞争,将你赶出市场。所以你看到,万达体育还算是有资本玩的,但是暴风投入的MPS和乐视体育,他们的资金链一旦出问题,版权没办法接续,那么就只能等死。

其三、中国市场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实际上最近今年中国观众对于体育节目的收视率在下降,市场已经从争夺版权过度到了争夺用户时间。我们的时间花在哪里,才是决定一个版权是不是值钱的关键因素。而最近几年,似乎很多人都喜欢看视频,包括影视和短视频。

其四、扎堆模式往往充满风险。有笑话说,外国人在一个地方建设加油站,另一个人来建超市,再来一人建旅馆。如果在中国,我们一个人建加油站,再来一个加油站。这种现象存在,在直播版权市场上面,由于当时政策支持,国内资本一窝蜂的炒高了这些版权,最后都买在了顶部。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冯鑫曾经是创业明星,因为出生于山西阳泉,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被媒体视为是互联网圈的晋商代表。曾经的辉煌渗透率很高。

冯鑫推出带有核心技术的播放软件——酷热影音,并成立北京酷热科技公司(下称酷热科技)。2007年,酷热科技收购暴风影音,组建了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暴风科技)。2009年,暴风影音用户总数已达到2.8亿,占当时总网民数量的73%,每天上线用户数达到2500万,仅次于QQ和迅雷。当时,本人也是暴风影音的客户。相信那时暴风影音知名度几乎达到家喻户晓之地步。

科技行业特别是新科技行业一个小时老本都吃不得,一刻也能不能放松创新。就如乔布斯所言:天天在创新。

暴风科技就是忽略所处行业的特性。当时各大视频门户网站正“烧钱”买版权,甚至自制网剧,而暴风却勒紧裤腰带能不买就不买,更不用说花钱搞自制。就在暴风节衣缩食全力以赴准备上市的时候,2013年,爱奇艺与PPS合并,超越暴风影音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全网的月度用户覆盖3.57亿。这或是暴风科技走向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上市后的40天里,暴风科技拿下36个涨停板,股价从发行价7.14元暴涨至307.56元,市值飙升到369亿元。

但三个月后,这只“妖股”又暴跌,市值一度蒸发150亿元。截至2019年7月26日,暴风科技股价已跌至6.30元,总市值20.76亿。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虚幻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会打回原型。一定程度上说是追求上市害了暴风科技,害了冯鑫。还是一夜暴富氛围太诱人。然而这绝不仅仅是暴风科技一家公司。

7月29日开盘暴风科技一字跌停。这个在预料之中。开盘封单逾10万手。不过与其他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不同的是,众多机构早已逃之无影。Choice数据显示,机构在去年四季度大规模出逃,股本数量减少比例达到了96%。

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底,机构持仓股数仅剩45.56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仅为0.19%,总股本比例0.14%。去年三季度末持仓股数为1157.9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4.59%,总股本比例3.51%。不过,目前,仍有31家基金持有暴风集团。赔掉底裤只是时间问题。

暴风科技集团的命运对中国科技公司是一个巨大警示。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商业帝国距离倾覆只有一步之遥。

违法被查,身陷囹圄

查询暴风集团2018年财务报表,暴风集团归属所有者权益仅剩2423万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2019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归母净资产只有684万元。另外Wind资讯数据显示,冯鑫个人持有的暴风集团股权21.34%,已100%质押。可以说,暴风集团和冯鑫基本上已经毫无关系,其已经沦为“负翁”,但企业经营不善不会造成其被捕的结果。

冯鑫被捕源于人性的贪婪和对法律的踩踏,直接原因是其在光大暴风并购MPS过程中的行贿。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光大资本一位负责MPS并购项目的关键人物——光大资本投资总监、国际并购业务负责人项通,因涉嫌收受贿赂,已被公安机关批捕。目前调查的结论是,项通在MPS案件中收受回扣1000多万元。

一个行贿,一个受贿,一场国际收购案中的两个主角,把个人利益至于公众利益至上,最后沦为铁窗兄弟。

资本并购凶险万分

2016年,为收购MPS,光大资本和暴风集团联合设立了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浸鑫基金”),以2.6亿元撬动52亿。根据光大证券此前披露的信息,浸鑫基金共募集资金52亿元,其中优先级出资人民币32亿元、中间级出资(即夹层资金)人民币10亿元、劣后级出资人民币10亿元。

冯鑫对收购MPS的完美打算是,借由2014年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之风,再叠加暴风集团上市之后,冯鑫所持股份市值大涨的有利因素,收购这家在冯鑫眼中“全球顶级赛事第一名”的公司,从而进军体育内容产业,把MPS装入上市公司,优先劣后完美退出,冯鑫除坐拥高市值外,还可进军全球顶尖体育俱乐部,各方多赢,皆大欢喜。

无奈资本市场不予配合,2017年,监管层面收紧了上市公司融资和并购的口袋,同时还对影视、游戏等轻资产类公司装入上市公司事件进行严监管。冯鑫原先的如意算盘落空。

如果这样无非是原来的割韭菜,忽悠二级市场散户的目的不能得逞,还不至于落到四面楚歌的地步,要冯鑫命的是其高价收购得来的MPS要破产了。

我们知道对于文化传媒等轻资产公司,其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但是因为并购经验不足和对传媒行业的特性不清楚,未与MPS原股东签定“禁止竞业协定”,MPS原股东另起炉灶,只留下一个空壳给冯鑫,直接与其展开竞争。MPS原有的各大赛事转播权均面临到期,而冯鑫联合光大资本募来的52亿子弹已经打完,无力续约,且中资方面并没有熟悉体育赛事转播运作和资源的人才,MPS的持续经营成了问题,但是之前欠法网高达660万美元的版权费却必须偿还。

至此,MPS没有钱,资金用完了,没有资产,版权到期,无力续约,还面临到期的负债,除了破产别无他途。

根据暴风集团的公告,光大资本的子公司浸辉投资及浸鑫基金基于此前与暴风集团和冯鑫签订的回购协议,要求后二者支付因不履行回购义务而导致的部分损失6.88亿元及利息,共7.51亿元。优先资金出资人之一华瑞银行也已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裁决光大浸辉支付投资本金、投资收益、违约金、律师费、仲裁费等合计4.5亿元人民币。

至此,随着MPS破产,冯鑫也必须破产。

手脚不干净留隐患

在收购MPS的过程中,冯鑫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发展好公司上面,而是惦记着如何把个人利益最大化。在上市公司暴风集团体外成立的公司暴风体育,与MPS签订过一份“授权协议”,由后者授权前者对包括意甲、足总杯等四项体育节目版权在2016年和2017年的谈判权,但相关收益并没有回到MPS或浸鑫基金。

那么当大股东不把公司当回事,船要沉了,船长还能全身而退吗?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关于暴风,笔者恰巧有篇文章,先摘录关于MPS部分如下:

并购的导火索

那么这次暴风冯鑫的出事,根本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并购。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与其投资合作的光大旗下MPS项目破产有关。

2016年年初,光大证券旗下的公司光大浸辉与暴风集团等设立了浸鑫基金,以2.6亿元撬动52亿资金,完成了对全球体育赛事版权公司 MP &Silva Holding S.A.(简称MPS)65%的股权收购。在当时来看,这是一笔明星项目。

但是,之后的经营并不尽人意:MPS发生了三大创始人相继套现走人,收购的公司也陷入困境并破产。

从“盛誉”到“失手”,不过是两年时间。

如此大规模的收购,到底之前的风控与尽职调查,是否详尽,已经很考量,至少结果并不是参与其中的机构,所希望看到的。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笔并购,还牵连了多家国资背景的资金。根据天眼查信息,除了暴风投资、光大资本外,涉及到11家LP,背后的出资方有招商银行、华瑞银行、东方资产等实力机构。

按照资本市场的惯例,一般都有一些协定,比如兜底方。所以,作为此协议的兜底方光大资本,自然就不幸的踩雷,并随后发生了连环的诉讼。

同时,暴风创始人冯鑫参与的多个基金中,很多都是为投资收益承担连带回购责任,股权质押是他的重要资金来源,只是最近的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发布的两份执行裁定书显示,暴风集团旗下已经没有可供执行财产,甚至被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如今暴风的每股净资产,只有区区2分钱。

结语

对于暴风创始人冯鑫事件,美图创始人蔡文胜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慨:

其中他说:“创业者一定要谨记一条纪律:任何时候不要签个人连带无限责任”。

前有乐视,后有暴风。

或许资本市场里,真的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资案例与逻辑思考,敬请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