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

我们从生孩子开始算:

备孕期间,各种营养品、身体健康调理、体检费用,1万元。

怀孕之后,各种营养品、定期检查费用、各种孕期衣物和其他消费,1万元。

生育费用,5000~8000元。如果有生育保险,只需要2000~3000元。如果考虑到家人照顾的花费。

婴儿时期,出生一年内的费用。一般来讲,这一年属于哺乳期,还不需要考虑奶粉费用。不过各种婴儿尿布等用品、服装、皮肤护理品等等,至少需要3000~5000元。

幼儿时期1~3岁,这时候会补充奶粉,一般每月四五百元,如果喝进口奶粉甚至每月会高达千元。按照一年1万元计算,二年2万元。

幼儿园时期,托幼费就是一个问题。在青岛一般普惠性幼儿园,或者公办幼儿园都不会超过千元。再加上幼儿的日常消费支出,每年1.5万元左右比较正常。较低的也要1万元左右。三年3~4.5万元。

小学生时期,最主要的就是特长班或者托幼班,绝大多数家长每年在特长或者托幼上花费在1万元左右,当然上无限制。有的小孩一年报五六个班花三四万元。再加上各种日常食物、生活用品消费,一年1.5万元也比较正常。6年9万元左右。

初中三年,辅导班占了大头。不仅有日常辅导,还有寒暑假辅导,每一门课都有相应的负担。一般报一门辅导班四五千元,按照一年1.5万元计算。再加上生活费,按照一年2万元计算。三年6万元。

高中三年,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很多人是住校每月六七百元的生活费。寒暑假一样要报辅导班,一节课一个半小时大约100~200元左右。寒暑假花掉1.5万元的辅导班费用非常正常。加上生活费,按照一年2万元计算。三年又是6万元。

大学四年,似乎现在公立大学学费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一年4000~6000元之间。一些民办学校会高一些,能达到15,000元,还有一些4~5万元一年的民办学校。不过现在的生活费变高了,在校10个月的时间,按照1.5万元的生活费计算。每年支出仍然是2万元,4年8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差不多38.5万元左右。

当然孩子毕业以后,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估计家长也得准备点钱。凑一下整数,40万元吧。

如果考虑到未来的结婚买房支出,可能在一线城市,你还要再准备200万左右的首付。二线城市60万元左右,三四线城市更低一些。平均起来100万吧。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在物价日益攀升的今天,现在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大概要花多少钱?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按每个阶段来剖析每个成长阶段的费用。

当然费用的产生第一阶段是从怀孕到出生:

有孕之后产生的孕期检查、B超,还有药费等,2000元左右。怀孕期间婆家啊 娘家啊都会在孕期买土鸡、水果及其它营养品等给到自己补身体,4000元左右。买孕妇装时还有不少需要买防辐射服的吧,1500元左右。普通妇产医院,顺产各项费用加起来,约5000元。如果剖腹产,那么费用在6000-10000不等。

第一阶段顺产产生的费用总12500元左右。

第二阶段奶粉花销最大的0~3岁:

宝宝在幼儿阶段0~1岁的时候,奶粉钱、衣物、尿不湿等每月大约需要2000元,也就是说周岁内最少要花24000元左右。1~3岁,买各种早教资料,智能早教机及玩具,约5000元;除此之外生活加衣物等每个月约1000元。

那么第二阶段加起来30000元左右。

第三阶段要算的是幼儿园。幼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长都会提早送到幼儿园去托管:

那么一个区街道的普通幼儿园一个月托管费(包括饮食、杂物等)一般6000元左右。此外还有购买玩具、衣物等的费用,每年2000元,这样算起来,三年总共花费222000元。

第四阶段小学义务教育,费用相对小点:

但虽然说义务教育没有学杂费,但到小学阶段,城里的父母一般会给孩子买平板、零食、时尚衣服等各种物品,一年5000元左右,六年就是30000元。每个月生活费最少600元左右。六年下来,总共73200元。

第四阶段初中:

这个阶段一学期杂费500元左右,三年3000元;孩子生活费可适当提高一下,每月700元,三年就是28200元;学校外的补课费、兴趣培养等费用一学期5000元左右,三年15000元左右。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初中阶段置办学习用品的都会高大上起来,电子设备、平板、手机、电脑等,这三年内要花费数万元。

这个阶段预估总计:56200元左右

第五阶段高中:

公立重点高中每学期学费、住宿费总共在2000元左右,三年学杂费5000元。同时,我们也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激烈,孩子如果学习不好的话就需要参加校内外的补课,三年也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我们按照5000元计算。每月生活费需要800元,总的计算下来,高中三年孩子身上的总花费大约57200元。

第六阶段大学:

我上的是大专,那我就于我的生活费来算下。每年学费和住宿费大约在15000元,三年就是45000元;生活费一个月1200元左右,每月出去玩一下500,再算一下其他杂费(如回家,旅游啊什么的)三年6000,三年就是总计148200元差不多够了。

接下来我们算一下一个人到大学毕业总计费用:14800+57200+56200+73200+222000+30000+12500=465900元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二 三线城市家庭含辛茹苦的养大一个孩子,至少得花46万左右。之所以说至少,是因为如果孩子需要出国留学或者买房,那更是没有上限。

这钱来之不易呀,但以孝敬父母来回报的话,父母的心至少是暖的,那钱就不算什么了。孝敬父母不单是在物质回报哦,俗话说得好常回家看看。。。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你提出这一问题,说明你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你提出这一问题,说明当下的教育成本很高。你提出这一问题,说明家长的负担真的很重。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有点笼统。真的不好用具体的数字回答。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要开始收费。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都会收费。当下各学段均没有免费的学校。



不同的地区,各阶段的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而言,东部高于西部,南方高于北方。同一地区,同学段的学校收费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校内同一年级的学生有片区内的也有片区外的,片区内的学生不收费或少收费,片区外的学生要收费或高收费。如此说来,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读到大学毕业,到底能花多少钱?你说能说的准吗?

不同类型的学校收费标准不同。在政府鼓励民办教育的情况下,学校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学校既有公办的,又有民办的。现在全国各地出现了高大上的民办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普遍情况下,私立学校收费更高,就小学而言,一个孩子六年的学费,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为了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数个家庭据全家之力,有的东挪西借,有的七拼八凑,有的申请贷款,有的债台高筑。如此高的教育成本,能用数字算得清楚吗?

还有,在城镇化、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为了孩子上好学校,无数个家庭选择从乡下搬入城镇,从农村搬往城市。无数个在城里没有房子的家庭,他们选择租房住,让多数情况下,他们所租的房子都是学区房。费用不低,代价很高。为了孩子学习生活,他们选择陪读,而荒废了家里的劳动。这些隐形的投资,代价更为昂贵,用钱来计算,具体数字能算得清吗?

恕笔者直言,这就是当下活生生的教育投资现状。这就是大多数年轻家长所说的,生得起养不起。再着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全国各地经济实力比较好的家庭,孩子中学毕业选择在国外大学以及硕博连读。这样的教育投资,你说我们能知道吗?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若水---2019年6月29日。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

我认为培养孩子不能用金钱来计算,主要是传承自己的血脉,生儿育女是作人的天性。圣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走正道,长大以后为社会多做贡献。至于一个孩子需要化多少钱,也得分地区、分家庭,穷人的孩子二三十万差不多了,富裕家庭一百万也不一定够,作为父母应该尽力而为,有多少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学习,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总之培养孩子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现在常常听到这样的话题,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需要化多少钱?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我以为这是杞人忧天,有钱应该化,父母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没有也没有办法,这个不能攀比,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

这个恐怕没有标准答案,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一般感冒花几十,百多元钱,有的甚至不花钱。

富人就不一样了,曾经见过一个富人的孩子,也是普通感冒,挂号必须是专家号,120元,一次感冒就用了1万多元,这有可比性吗?

穷人家的孩子穿的衣服、鞋子不过百元,有钱人的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几百几仟。所以同样培养一个大学生,花费的金额千差万别。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需要多少费用呢?

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不少钱,但家庭条件不同花费也就不同。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小学初中都没算过,姑娘从高中到研究生毕业,用了二十七万块钱,儿子从高中到大学毕业,现以花了二十八万,还有三年研究生。估计还得十多万。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俩孩子都够节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