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和珅“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的建议?
经历了过去困难时代的老人可能更有心里感触。
我父母经常告诉我,在曾经那个时代,榆树皮都被剥光了吃掉,人死了都没有力气抬出去,有的一家都绝户了。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各种免疫力就会低下,很容易得各种病。
和珅的“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说法,实际上是以质量换数量的说法。这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边的一个片段,真正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么说了。
普通的口粮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含量,同质量下绝对会超过麸糠,但是一旦化成1:3的质量,麸糠就能够胜出。而且现在来看麸糠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很多人在精米精面吃惯了的情况下,还想吃一些带麸糠的食物。
其实活下去就是这样,比如父母很喜欢吃地瓜叶,一份面九份叶子,经锅一蒸就可以入口,可以糊弄好肚子,没有什么异味儿。这是经历过过去的人们,忘记不掉的美食的记忆了。
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以前的时候30元工资可以养家里五六口人,现在3000元工资养活不好自己。但是吃和穿已经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追求的是衣食住行和娱乐的舒适。
可以说,这一句话也是有适应性的。在混乱年代,非常有道理。在现实年代,恰恰相反。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稻谷产量很高,大约2.1亿吨左右。但实际上,人们吃的叫大米,又有粳米和灿米的区别。再加上我们打造出品牌的五常大米,大家又开始区分品质。从稻谷价格到上大家餐桌,一般会从1.5元上涨至3元左右,像五常大米一般都在五元以上。这就是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实际上我们的稻谷很多还被用于动物饲料,并不是被人吃掉了。而且饲料是混合物,根据配方的不同,其营养配比也不同,而谷物是单一原料,营养成分相对固定,所以这两者之间不能比较。 不过饲料是配比好的,各种营养比较平衡,合适动物消化吸收,稻谷属于能量饲料,这其中与壳与否对它的营养成分影响非常大。总的来说,论能量含量,饲料不如稻谷,论蛋白、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的配比,稻谷比不了饲料。
所以,这一句话,当作演艺艺术和人生哲理听听而已。真正要用于实践,还是要因时因地制宜了。
怎么看待和珅“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的建议?
看看你是为朝廷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了!老百姓知道什么呢?他们平时生活好像也少不了吃糠的吧,到了荒年吃糠更是没有不习惯的,能活着就不错了,他们还有什么奢望呢?朝廷就是提供麸糠,爱吃不吃。就是这个态度,朝廷就是没钱没粮食,只要这些人不造反就行了,都饿死了朝廷反而省心了!朝廷根本不怕死人,朝廷怕造反!朝廷说不定军队都准备好了,就是考虑一下饿死人平乱和救济灾民哪个成本更高罢了!老百姓都是朝廷的子民,花那么多钱如果治不好这些孩子,那就放弃治疗吧!当然,替罪羊什么的朝廷也会准备好的!
怎么看待和珅“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的建议?
一斤粮本来可以换多少糠?三斤之外的是不是给了和大人?三斤糠下到巡抚那里剩两斤,到知府剩1斤,到知县剩8两,到灾民剩3两!!!你还别不信。
并不是粮食换糠不能接受,而是层层盘剥不能接受,和大人在偷换概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