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退职工正式退休了,退休金与正式退休人员有区别吗?

内退职工实际上,是指根据《国有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规定》,企业安排一些富余职工,让他们离岗并发放生活费,有单位缴纳保险直到退休,有单位给办理退休的特殊情况。

退休金的问题,实际上说起来也非常复杂,主要跟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社平工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年龄、各种补贴和国家调整等很多因素有关。

如果是自己跟自己比的话,其实会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内退的缴费基数问题了。

因为,内退职工会跟单位签订的协议。协议规定的缴费基数是多少?是否按照同岗位在职职工的缴费基数计算?还是按照最低基数缴费?

缴费基数也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养老金的高低。我们养老金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比如,我们按照60%的社平缴费基数缴费。计算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只能每年得到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按照百分之百社平基数缴费,可以得到1%;按照300%缴费,可以得到2%。

一般能够办理内退的企业都是好企业,工资基数不会低了,这样如果按最低基数缴费了,每年光基础养老金就会损失一二十元每月。

另外,还有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退休时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等于每个月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再加上利息。当然缴费基数越高,划入的钱数就越高。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也能够每月损失一二十元。

因此,仅这两项,五年内退每月都能损失两三百元。

如果再算上过渡性养老金,损失就会更大了。

所以,内退职工和在职职工的退休金区别主要在于缴费基数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