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资,而有些养老的人却拿着7千工资这种现象?
一些人上班拿3000元工资,退休人员却拿7000元养老金,确实是一部分年轻人感觉很不公平的地方。
但实际上不能这样比较,因为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经过科学精密计算过的,不会产生这样大的差距。
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我们国家重视养老金替代率,希望老年人都有一份养老金,能够维持自己原先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不反对吧?
一般在国际上,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到80%,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就会不受太大影响了。因为,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工资也要为保障工作产生相应的消费。退休后每月拿养老金的话,降低20%到30%还是可以接受的。
按照我们目前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在每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能够赶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的话(这种是未来的理想状态,社会平均工资基本稳定),一般需要30到35年的社保缴费才能够实现。
前提条件是我们社保缴费的基数要使我们的真正工资水平,而且是应发工资水平。而我们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是扣掉社保个人部分和公积金个人部分的费用,也就是85%左右的本人缴费基数。这样才可以实现相应的替代率。
一般我们一辈子上班拿3000元工资,要按照3530元的缴费基数水平缴纳社保、公积金。这样我们缴费30年,养老金替代率大约是70%左右,而我们到手的养老金是大约2100元左右。
这才是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上班的时候拿的工资较高,比如一直按照社保300%基数缴费,这样即使我们缴费30年,养老金替代率也只能达到40%。但实际上退休工资却能高达6000元。这就是社保缴费多缴多得的体现。
至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确实我们国家很难在原有基础上给他们降低退休金。只能通过想方设法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的方式,缩小两者之间的。
未来国家还将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希望通过企业年金制度建立,能够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逐步推动机关事业的养老待遇并轨。
相对而言,在企业工作前期有优势,只要自己优秀,工资、资历、晋升条件都不受相应限制。但是企业的竞争太厉害,不适合普通人。在机关事业单位是要按部就班逐步提升的,可是到达退休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还是非常高的。
所以,如果追求稳定有保障的年轻人,可以考虑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样能锁定一份稳定的退休待遇了。即使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仍然会比企业好干的多的。
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资,而有些养老的人却拿着7千工资这种现象?
楼主举的这种例子并不具普遍性。所以类比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可以这么说,上班的最低还有拿不到3000的,例如我儿媳,企业破产后自已到外找活干,给一个工程项目部打扫卫生,每月1400元,最低工资标准都不到(苦笑);
而有些养老的退休金可能不止7000元,例如我的一个中专同学,退休前是烟草行业的,退休金12000元。
可这些都是个例,拿到一块类比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拿上班的人来说,技术含量大或劳动强度高的工种,以及高科技行业和央企等,工资自然高。比如建筑工,日薪达300元以上,可现在的年轻人宁愿拿3000的低薪也不会去干;
退休的人来说,拿7000元的少之又少,大都为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央企、省企退休的。而大多数的企业退休工人并不高,到2018年底,全国平均也不足3000元。
所以说,楼主的这个问题、所举的这种现象不是普遍存在。
上班要想拿高工资,一是能吃苦,二是有高技术,三是有高学历、高阅历,希望楼主也能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拿到高薪。
跟退休人员比,不具可比性。他们毕竟30.40多年的打拼,拿到的退休金并不高,但他们很知足,也更希望到你们退休时拿的比他们多的多!
因为老话说:亲巴亲好,邻巴邻安,退休的人里也有你们的父母,他们拿多一点,你们也就好多打一点秋风。(笑)
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资,而有些养老的人却拿着7千工资这种现象?
这个问题看了几次,本不想理会。任何人开始工作都是从零开始,我80年参加工作学徒工一个月19元多点。随着国家经济好转,自己能力不断提高,到今年三月份退养前年薪是16万,现在我被聘请到国外年薪24万。想说社会不公,先看自己能力如何,有没有企业需要你。退休金高低是由所交养老保险多少决定的,否则交保险干什么?提出上述问题的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年轻人,工资低、花销大很正常;另一种人就是伪专家了,他们又在为社会养老负担问题摇旗呐喊了!
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资,而有些养老的人却拿着7千工资这种现象?
绝对公平,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也没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不是按需计酬。毛泽东时代就一直强调,同时也一直存在,即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种差别存在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社会因素方面,如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没有达到按需计酬的要求,只能主要以能力计酬;个体因素,诸如能力、机遇、贡献等等。就拿考大学来说,高校也分三六九等。高校毕业,有的起薪就是四五千丶五六千丶甚至上万的,有的毕业后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资也是只有千而八百的。工作十年八年下来,有的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自己当了老板后收入更加可观。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差距体现在各行各行,不好一概而论进行比较。人家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什么辛酸苦辣都尝到了,退休后薪酬高点,这是社会根据他(她)退休前的工作经历状况,给予他(她)个人应得待遇享受,既不能与在职的比,也不能在退休后进行类比。当然,如何解决这种差别,国家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加以考虑予以解决的。
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资,而有些养老的人却拿着7千工资这种现象?
我同意好多条友的观点,拿7一8千退养金与拿3千多点的人与现工作的人无可比性。我六十年代初参加革命除三年供给制后,一直每月领工资32.2元。直到82年全国40%调资才加5.75元。九二年以前,单位所有的支出外,多余全上交<利润>所以我们(养老>的个人帐户结存为零。所以國家在以后每年增加养老金都作为视交养老金,即计算工龄,但是其基数无法增加,故一般只能拿3一4千左右,是绝大多数。而现在工作的人,从入职第一天起就为今后的养老准备,並起始工资都比我们那年代高百倍,还不滿意!是的,那年代三十几元一月也能养家糊口,实在是物资缺乏!当刚电视兴起时我咬牙买了上海星火牌12寸黑白电视机就十分光荣了,因为我花了一年半的工资48O元一台!现在工作的人总觉得钱不够花,其原因是社会物质丰富,什么都能买到!但买不到勤简!该花的要花,可花可不花的也花!你能有剩余的吗?人的一生靠劳动生产价直,靠勤奋争取上进,靠不劳而获是绝不可能的!我们从拿三十二元起到现在退休拿三千多元,心态是平衡的,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回报,拿得心安理得,无愧余人生。
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资,而有些养老的人却拿着7千工资这种现象?
老年人是上世纪人拉肩扛为建设出过力了的人,如果到老了生活还底于才出去工作人的工资只拿一千元就合适吗?别眼钉着老人的金额,无论老人拿多少都是有根有据的。年轻人是拼搏的年龄,无论工作的只拿3千,5千,8千,1-2万,这是一个凭能力吃饭的年代,我昨天说过一碗牛肉面,有人是一碗碗的卖,有人是一锅锅的卖,一锅出就是20多碗,这就是赚钱了的本事,抱怨没有用,我年轻努力过,拼搏过,失败了,做过小买卖,卖过袜子,看见有的老人可怜,就没收钱,结果亏了,我知道,没本事抱怨也没用,抱怨只能证明一点,自己无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