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从每月100元上调到每月1000元的话,会怎样呢?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很现实,2018年全国最低基础养老金是88元每月。各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的负担能力情况,也适当的提升的标准。
目前河南省和黑龙江省是98元每月,吉林省是103元每月,山东省、福建省是118元每月,甘肃省是136元每月,浙江省是155元每月,青海省是175元每月,南京市是410元每月,北京市是710元每月,上海市是930元每月。上海确实已经接近1000元了。
说实话,在上海这些地区,930元每月的水平,仍然达不到低保线,基本不够吃穿。
如果,全国其他地区最低标准都达到了1000元,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首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会受到很大冲击。目前,职工养老保险按照最低基数缴费15年,退休待遇只有两三百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加上12%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的养老金。多数地区只有八九百元每月。
目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每年都至少需要交纳七八千元,退休后只能领八九百元。
那么一分钱不交,都能领取1000元,凭什么大家每年交七八千元,拿的还少呢?很不公平,这样就没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了。
第二,钱从哪里来?这些钱绝对不能够通过国家印钱的方式掏出来,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是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社保交费方式供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大家并没有交多少钱,而且所有的钱都进入个人账户,属于私人财产,不会拿来供养退休老人。所以,只能用财政补贴了。
截至2017年底,我们国家共有1.56亿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老人,如果按照人均养老金1000元的标准计算,国家一年需要超出1.87万亿。
2017年我们国家对社保方面的补贴就超过了1.2万亿,这已经十分困难了。2017年我国财政收入是17.24万亿,财政支出是20万亿,如此巨额的财政赤字,针对1.87万亿的支出,很难再掏出钱来了。
所以,仅凭以上两点,要想达到1000元每月的水平,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不过国家已经要求,各地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的意见,未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会在财政支出方面重点向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进行补贴,未来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想达到或超过职工养老保险水平,只能通过自己较高基数缴费的方式来实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