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国际油61美元,国内6.75元,如今国际油54美元,国内7.7元,你怎么看?
2018年初国际市场油价确实是61美元左右,11月16日国际市场油价是56美元左右,降低了五美元。
我找到了2018年1月3日的92号汽油价格情况,各地普遍价格在6.8元一升左右。
最新的汽油价格,貌似在7.25元一升左右。
确实产生了这种怪现象,国际市场油价下降了5美元,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反而上升了0.45元。
根据发改委2016年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国内汽油价格要以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国内的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目前,汽油价格中的消费税是1.52元一升,2018年没有变动。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相关税率也没有多大变动,因此得出来的原因,是加工成本上升了、流通环节费用增高了、利润需要提高这几个了。
2018年初国际油61美元,国内6.75元,如今国际油54美元,国内7.7元,你怎么看?
原油上涨时及时与国际接轨,等原油下降时第一时间与国际脱轨,一年时间涨了一块多称为微涨,降个一毛几分叫做暴跌,国际原油一降再降后两桶油一直不与国际接轨实在没有理由塘塞消费者了迫于压力就对外宣称中国油价不降的原因是中国燃油提高了油料品质。这或许是最好的理由,别忘了中国油气可是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的局面,既然当初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油价定价5-6块的时候车主蜂拥而上去加便宜油时为什么发相关部门要立马叫停要求外企油价与国际接轨?既然中国油企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那外国油企进入低油价这不是在为中国油企分忧减轻中国油企的损失嘛?自己天天喊亏损,而外企进来为自己减负时自己立马阻止这是不是打了自己的脸?
2018年初国际油61美元,国内6.75元,如今国际油54美元,国内7.7元,你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财经领域原创作者。关于国内油价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而且多是恼怒的话;但是面对这样的油价我们又很无奈,我们不能因为生气就不加油吧!车已经成了人们离不开的代步工具,油又是汽车必不可少的燃料,不加油肯定是不可能的;生气也没办法。不管国际油价怎么跌,国内油价还是照常上涨,而我们还是的加油涨价也得加油。
为什么不买电车呢?现在很多汽车公司都开始生产电车了,欧洲国家已经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停止燃油车的生产了。但是我们可以吗?我觉得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续航问题,现在很多国产电车的续航并不远,这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长期跑长途的人更是不能满足;第二是价格问题,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电车价格普遍高于燃油车,续航稍微长一点的价格更是高的离谱没有多少人能消费的起。介于电车现在的尴尬境遇,即便是油价上涨我们也毫无办法,贵也得加啊!
昨天油价终于降了。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国内油价一直都在慢涨中,个别地方92号汽油价格已经突破了8元。就在昨天一条消息刷遍了各大网站92号汽油每升下调0.4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42元; 0 号柴油每升下调0.42元。油价终于降下来了,受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国内油价终于降下来了。但是仔细想想国内油价根本就没有降,以我们河南为例年初92号汽油我记得价格不到7元,现在经过降价后油价是7.2元。价格确实降了但是却是在长时间的上涨后降的,实际油价并没有降,至少和年初比没有降。如果涨一块,降五毛算降价的话,我无话可说。
我是投资观,看好我关注点赞事后好运连连。
2018年初国际油61美元,国内6.75元,如今国际油54美元,国内7.7元,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问题,很显然能感觉到一种埋怨的意思,大家的想法很明白,国际原油价格61美元的时候,国内的成品油价格6.75元,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到了54美元,为啥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还高高在7.7元不变呢?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过了无数次,我们的原油运营机制并没有完全跟国际接轨,是属于一种半市场化的状态,甚至连市场化都谈不上,你怎么可能期待成品油的价格会跟随国家原油价格实时的波动呢,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要求。
还有我们进口的原油成本和时间差异很大,有在最高位买入的,也有在最低位置的,这个时候就很难清晰的衡量成本,所以成品油价格都是建立在原油价格平均的基础上而得来的数据,滞后性非常强,国际原油价格61美元的时候,可能平均的成本比较低,所以才出现了成品油6.75元的情况,而国际原油价格54美元的时候,成本可能在相对高位,那么成品油价格自然就高了。
从现在的形势看,原油价格和成品价格不对称的局面在未来还会维持,除非我们的与原油国际化接轨,否则你只能承受成品油的相对高价行为。
2018年初国际油61美元,国内6.75元,如今国际油54美元,国内7.7元,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国际油价有布伦特原油指数和纽约原油指数。这两个指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2018年年初国际油价61美元,指的是布伦特原油。而现在的布伦特原油价格是67美元左右。并不是54美元。纽约原油指数才是54美元。题主估计是把这两个原油指数搞错了。
- 不过,国内油价的定价和国际油价不一样。国内油价是采用国际油价十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来进行涨跌调整的。这个调整机制确实不能跟上国际油价。比如说国际油价在大幅下跌时,我们没有调价。等到我们的调整窗口到达时,国际油价又涨上去了。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涨多跌少。
- 上周的国际原油再度大幅下跌。国内油价也会马上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幅度不小。有可能是年内最大的一次降幅了。但是降价后的油价可能还是高于之前的油价。这是价格调整机制导致的。偏差在所难免。只希望这个调整机制可以稍微改进一下。让大家也享受一下油价下跌带来的好处。
2018年初国际油61美元,国内6.75元,如今国际油54美元,国内7.7元,你怎么看?
人比人气死人,油比油气死你!国际原油与国际油价都是脱轨的,国际原油下跌跟国内油价没有关系。
美国WTI原油从今年高点76美元/桶下跌到50美元/桶,已经下个跌了31%;而我国油价只是下跌了14%,也就是下跌幅度还没国际原油下幅一半。这不是重点,重点就是2015年国际原油在50美元/桶时候,国内油价是在5.42元/升;时隔三年后国际原油同样跌回了50美元/桶,为何国内油价既然还涨到了6.87元/升;国际原油价格还是2015年50美元/桶的价格,为何我国油价既然从5.42元/升既然涨到了6.87元/升了呢?实在莫不着头脑,找不出原因。因为国内油价油桶太贵,从原先的铁桶装油变成了金桶装油,油桶涨价了?还是不知不觉中税收已经上调了呢?也或者是国内炼油成本增加了,一人做事十人领工资,一个人干活九个人是指手画脚的;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国际原油实实在在的已经在下跌,国内油价下跌只是做个样子,每次的下跌为了更好的上涨。
市场人士还发现国内油价涨跌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没有关系,而国内油价与数学有关系;因为我国油调价机制有搁浅功能,当国际原油震荡不足50元/吨时候进行搁浅。按照这种推荐,当国际原油从50美元上涨到52美元,涨幅4%已经达到涨价空间了。但从52美元跌到50美元,跌幅只有3.8%,还不足调价空间,国内油价进行搁浅;就是这样来来回回的价格涨价几次搁浅,不知不觉国内油价涨上去了。
我们作为国民不管油价是高是低,该加油的还得加油。难道国内油价涨了就走路不开车了吗?所以改变不了油价,只能忍受油价的上涨,忍忍就过去了。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