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你怎么认为?
有两种可能,第一农民工逐渐市民化,第二农民工返回农村。
其实绝大多数农民工是希望落户城镇的。见惯了城镇的繁华,再回去过乡村生活很难。
南京市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有73%表示愿意落户南京。他们的理由是41%的人为了子女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51%的人为了大城市优越的医疗和生活条件,9%的人是想跟进城的子女一起生活。不愿意落户的主要是考虑到未来买不起,或者租不起房子。还有的担心工作不稳定。
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调查中,有60%的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不过落户地点27.3%选择地级市,56.8%选择县城或者建制镇落户。国家未来还将推动1亿人落户城镇的政策。
现在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是住房问题。虽然各地有一定数量的保障房或廉租房、公租房,但是农民工可以购买和租住的的并不多。把户籍转移到城镇之后,就意味着放弃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等利益,很多人也是不舍。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也出现了一些返乡创业的潮流。浙江一公务员辞职回乡创业,在当地的小山村带来了越野潮流,获得6000万投资搞越野民宿。
不少年轻人也在网络搞自媒体,通过宣传自己乡村的特色农产品,收益颇丰。比如巧妇九妹在头条大火,年入近千万。
随着未来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和农村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农村的吸引力也会不断上升,最终可能达成人口的平衡,只剩30%的人在农村。
10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你怎么认为?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只要行业存在,工种就不会消亡,只要房地产业还在继续发展,国家基建项目持续升温,建筑行业也必然会发展壮大,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资金和国企率先走出去,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带动行业进步,整个建筑业又将掀起一个高潮 。所以,行业在进步,对工人的要求也会有新的标准和新的高度。十年以后,建筑业用工将会重新洗牌,新形势下会出现多元化的用工模式,推陈置新,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应该看到的是,当前工地现场的骨干施工力量,其年龄梯度主要出现在45岁与55岁之间,45岁之下的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对新业态的接受程度也较为敏锐。因此这些人也是未来工地上的新生力量,尽管数量不多,但他们代表了建筑业的未来。十年以后,老民工因知识、体力和精力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将会退出建筑业历史舞台,回家颐养天年,历史将会铭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勤奋的这一代人,他们缔造了我们美丽的城市,建设了我们四通八达的道路,美化了我们的家园。
未来的十年年轻一代人将会走上历史的舞台,新一代农民工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引领行业的发展,他们会用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摧动历史进步。十年以后的建筑行业将会是一场除旧立新的巨大变革,这些挑战将会由当前战斗在工地上的厚积薄发的年轻一代来成就。
不容否认是,工地用工荒形式严峻,未来是否会出现工地无人可干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会找到答案,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应对的措施出现。在以国企为主导的国际工程市场上,我们已经把国外劳工引入到施工力量之中,中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的开展,已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输出型转化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第三世界国家劳动力资源将会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只要有平台不愁无人唱戏。
十年以后的农民工将会是老有所养,少有所成的新局面,我们拭目以待,乐观其成。
10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你怎么认为?
不请自来!
十年后,对中国的农民工而言,是一种最难决择的事情!一方面,国家对农村的土地,施行大面积集中流转!换句话说,就是十年后,大面积流转已经初见成效,十年后,就算农民工老了,想回农村也无地可种了!
而另一方面,十年后,城市的建设已经定规,最多也就剩下修修补补的小工程了,所以也就不再需要大批的农民工来搬砖砌墙了!那么多的农民工怎么办?到那时,真的到了回不去的农村,留不住的城市了……!
而现实中的社会,别看农民工辛苦一天,也能拿到两三百元人民币,但是三下五除二,能够集攒下来的却是少之又少,真的到了干不动的那一天,养老还是头等大事!
众所周知,现在活跃在城市,工厂和建筑企业的打工者,主力军就是:六0后七0后八0后这几代人,他们之中最大的就是六0后,现在己经接近退休年龄,也是受到许多企业排挤的阶段!十年后,六O后真正的进入老龄化时代,而建国后,六O后是人口最密集的时代,也就是说,十年后,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大约可以达到两点五亿至三亿人左右!到那时这几亿年老的农民工,将何去何从,是国家和个人极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方面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正在每年增加,养老保险资金将面临严重的短缺!一方面,这些进入老年化的人群需要养老……!
当然,这个问题好的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六0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已经自己交有社会保险和农保,也就是说,真的到了那一天,他们也有了自己该得的那一份退休工资了……!
所以说,在养老保险制度施行后,特别是到了2009年前后,国家对各用工单位实行强制性为职工购买社保,让很多的农民工都享受到了这一政策的红利,也为他们进入老龄化时,解决了后顾之忧……!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10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你怎么认为?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由于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财智成功也曾对此做过一些思考。
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经济增速下滑已经不可避免,而经济增速下滑,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减少。
世界格局在改变,低端加工赚个辛苦钱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毕竟世界上比我们工资更低的国家还有不少,高房价下我国已经完全失去了低端制造业的成本优势。
未来十年,将是房地产行业的衰退期,可能不会太突然,但是新项目开发必然大幅减少,轰轰烈烈的炒房客们大多被套牢在房市,能容纳数千万建筑工人的房地产行业将会急剧缩水。
说到这里,未来十年农民工的去向确实非常不乐观。
农业附加价值低,一个家庭哪怕有10亩地也很难满足生活。扣除前期投入的各项成本,即使不计算人力成本,一亩地的纯收益也很难突破1000元。如果都去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大棚蔬菜,种植果树,显然也不现实,只会让这些农产品价格暴跌。
显然,农业所能容纳的就业人口也已很有限了。
制造业和服务业将会是农民工的出路,尤其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不用发工资,不需要缴纳社保医保,没有情绪,不喊累,工作稳定差错少,这是制造业农民工最大的竞争对手。
农民工要想有好的工作,就必须去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去从事目前工业机器人做不了的工作。
如果不愿意学习,恐怕就只能去从事保安、门卫、保洁之类收入低的工作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国家投入人力物力,扶持民营企业,增加就业,同时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
农民富,则国富,农民强,则国强。
10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你怎么认为?
我认为十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中,已经就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落实的路径和相关政策做出了明确地部署和要求。因此,农民工对于自己未来十年的人生路有了基本的两种选择。
一是在国家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农民工实现华丽的转身,成为一个能够融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但这只是解决了农民工所谓的“去”的问题。因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已经转为市民身份的农民工,将会面临诸如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除了国家会推出具体的政策,来帮助农民工解决这些问题以外,农民工自身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各方面素质的问题,以适应新的城市生活。同时也会出现因为自身的原因,农民工愿意放弃城市的生活,选择重新返乡的问题。
二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农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热爱土地、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农民工,也会选择回乡,以一个新型农民的身份参加振兴家乡的建设中,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乡村振兴同样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实现。因此,返乡的农民工同样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各方面素质的问题。
我还认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现实,给在农民工做出这两方面的选择之外,还提供了农民工可以做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的中间人,身兼市民和农民两种身份,在推动城乡各中要素交流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10年后,中国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你怎么认为?
10年后,我们农民工该何去何从呢?我总结了一下,看对不对。
一,60后的农民工。60后的农民工十年后已经是七十左右岁的老人了。他们基本上不再打工,大多数回老家带孙子了,他们这批人大多数没有交社保,那么他们养老问题主要还是靠子女。帮子女带带孩子,子女会给他们一些生活费,国家也补贴一些,加上这些年在外打工多少存了一点,这批农民工养老不成问题。
二,70后的农民工。70后的农民工十年后已经六十左右了,他们大多数已经开始自己交社保了,到了退休年龄每个月能拿到一笔退休金,这笔退休金在农村生活已经足够了。他们中有的人仍然坚持在城里打工,有的回老家打点零工,日子并不难过。
三,80后的农民工。80后的农民工普遍学历比较高,在单位上班的多,他们单位已经帮他们交了保险,养老不成问题。80后的农民工十年后才50岁左右,他们有些仍然在城里打工,还有一批80后带着在外挣的钱回家创业去了。
四,90后的农民工。90后没有农民工了,他们和城里人没有区别,他们已经融入了城市当中。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