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是否面向的是全国老百姓?人人应该老有所养,农村老人更应该一视同仁,你觉得呢?

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确实是面向全国老百姓的,人人都应该有养老保险。但是很多年前我们实行过大锅饭制度,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行的也是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们国家有两种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将所有的人都纳入进去。一种是职工养老保险,一种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企业在职职工,有职工本人和企业缴费共同筹集。

国家要求企业按照职工上年度本人工资本月平均值为基础,包含了加班费和年终奖等待遇,确定缴费基数。职工按照缴费基数的8%缴纳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企业按照13%到20%缴纳,根据当地的政策不同而不同。

目前以青岛市为例,2018年社会最低缴基数是3185元,社会最高交费基数是15927元,职工本人承担8%,企业承担18%。企业和个人每月最低缴纳828.1元的养老保险,最高交纳4141元的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自己承担企业和个人部分的方式缴纳养老保险。国家为了照顾这一批人员,在缴费比例上适度作了降低,青岛市按照20%缴费,这样灵活就业人员最低就可以按照637元每月的标准进行缴费。

如果我们交不起灵活就业保险,也没有企业雇佣我们给我们交纳职工养老保险。那么我们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充分考虑到了农民收入的性质,不会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这样按照一年参保一次的方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缴纳社会保险的标准也不高,而且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设有100到2000元12个档次。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做适度调整,比如河南省是从200元到5000元不等。现在几乎每个家庭应该能够拿出每年100到200元的收入交纳养老保险了。收入高的家庭可以缴纳更高的标准。

而且国家还规定,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之前,各地新农保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已经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

所以,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有9.15亿人民群众被纳入到了养老保险范围内。

不过,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截至2017年底,职工养老保险人均月养老金达到2500元以上,居民养老保险只有125元左右。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是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部职工筹集而成,而且是现在在职缴费的年轻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供养以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退休的职工。未来年轻的职工退休后也是同样享受参保职工的缴费供养。

而居民养老保险,是以自己储蓄和国家辅助为主,自己缴纳的钱数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还有一部分国家补贴和集体补助。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国家还补贴基础养老金。不过由于国家财政力量有限,多数地区的养老金水平非常低,全国最低水平是88元每月,河南省是98元,吉林省是103元,山东省和福建省是118元,陕西省是136元,浙江省是155元,青海省是175元,天津市是295元,北京市是710元,上海市是930元。

国家未来还将建立跟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基础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

总体来看,我们所有人参加任何一种养老保险都是没有障碍的,而且两种养老保险也可以互相变换。这也是比较公平的一种做法了,至于说让大家都享受一种待遇,可能性实在不大,毕竟一年交纳七八千元的人甚至企业和职工一年交五六万元的人,和一年交100元的人待遇相差不大,实在不太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