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有些人抱怨企业退休职工的工资低,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企业退休工人刚退休只能拿到800到1000元的退休金待遇,对于有的人可以拿到三四千元,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能拿到五六千元,确实很低。
企业退休工人对养老金待遇是由国家统一的公式计算而来的,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缴费年限(工龄)和缴费基数的问题。
根据我们国家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等于本人的实际缴费基数÷社会平均缴费基数的所有历年平均值。
可以说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挂钩最紧密了,缴费年限15年,在缴费基数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待遇只有缴费年限30年的一半。很多退休职工缴费年限(包括历史视同缴费年限),能达到40年以上。所以他们的养老金待遇还是比较高的,能达到三四千元。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基础养老金主要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关,如果社会平均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就越高。比如同样情况下,我们领取30%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在青岛5309元每月的社会平均工资,每月只有1590元左右。在北京市社平工资8467元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待遇能够达到2530元。同样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相差1000元的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跟缴费基数相关,因为每月我们交费后划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比例是8%,以缴费基数为基础。它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也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比如同样个人账户有7万元的情况下,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每月可以领取500多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如果5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每月只能领取360元左右。
交费时间越短,个人账户累积的钱数就越少。所以,我们交费15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一般很低。
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一般参加工作时间较久的老工人还有一部分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因为当年个人账户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养老金补偿。过渡性养老金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的,因此比个人账户养老金划算。
不过虽然退休之后工资比较低,不过每年还好能够增长退休待遇,即使增长退休待遇,国家也要考虑到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同时又要兼顾公平和特殊群体倾斜。所以调整方式一般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
定额调整是所有人都增长相同的钱数,各个省市一般是30到60元;挂钩调整跟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挂钩,缴费年限越长增加的越多,养老金水平越高增加的也越多;倾斜调整重点,对艰苦地区和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额外调整。
所以,即使我们养老金一开始比较低,未来还是有涨起来的可能的。
至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退休制度形成了现在的差距,里边非常复杂。本身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水平就很高,另外还由于他们有各种补贴待遇,包括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和各种补贴津贴待遇,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缴费年限比较长,缴费基数(包括视同缴费基数)也很高导致的。
随着国家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严格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促进引导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相关的差距也会缩小的。
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现在一些老年朋友一直抱怨,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收入比较少,远没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工资只有2800元/月。而且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低的地方只有2500元/月。所以,即使是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实际上,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主要有三大要素组成:①上年度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作参照;②本人缴纳养老金的基数;③本人缴纳养老金的年限。都是按照公式统一计算得出的数据。不过,也有社保专家表示,即使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一开始比较低,但未来还是有涨起来的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高,而又有些却很少,同样是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首先,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与上年度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挂钩。这意味着,上海退休人员的收入,要比其他二三线城市退休人员的工资要高一些。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经济发达地区,职工收入高,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强,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就比其他中小城市要高一些。比如,上海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在3000-4000多元,但其他三四线城市企业退休工员收入只有2000至2800元这也不奇怪。
再者,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与每个人缴纳养老金的年限不同,差距也很大。通常国企和央企的退休人员在岗时缴纳比较稳定而又持续,所以退休后的工资收入较高,有的国企职工一干就是一辈子,单位从开始到退休一直在替他缴纳养老金。
而民营企业的职工,工作并不稳定,经常要换工作,养老金缴纳也是时段时续,能够缴满15年就不错了。试想,国企和央企退休人员缴纳社保都达30年以上,退休收入能少吗?相反,民企职工缴纳社保年限仅是十几年,收入当然要少一些。
最后,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收入与个人养老金缴纳基数有关。通常民营企业只给职工加养老金是以最低标准,而国企和央企,还有事业单位,他们给职工缴纳的养老金是顶格上缴。而且有些事业单位顶格缴纳的养老金不算,还要替职工缴纳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金的再补充。按照这样的标准算来,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最高,国企退休职工相对低一些,而民营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肯定就少很多了。
实际上,一些老年朋友抱怨自己养老工资偏低,主要可能是所在城市的关系,大城市社会平均工资高,计算出来的退休工资也高一些。同时,社保基金也按照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就是你在岗时缴得越多,退休后拿得越多,而你缴纳养老金的年限越长,也能拿到较高的养老金。
如果这位老年朋友恰好是民营企业职工,其收入相对周边国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低一些,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随着国家每年都给企业职工涨工资,以及养老金向艰苦地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倾斜,养老金的差距会逐步缩小。但是,养老金要想大家差不多,没有太大差距,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这主要是由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决定的。同样是企业,缴费基数的高低决定了退休金的高低。
一,双轨制是造成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低的原因
和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相比,一般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与同时期参加工作,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相比,退休金差距在两三千元左右。我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后辞职到企业工作,与我以前是民办教师后转成公办老师的一个村小学老师的同学相比,工作年限差不多,但我退休金比他少二千多元。
究其原因,我同学以前虽然是民办教师,转正后一直在村小工作,退休时是按在职工资的百分之九十拿退休金,所以每月可领五千左右。而我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下海后所在公司是按社平工资的百分之六十缴纳社保,加之是在异地办理退休,视同缴费的二十多年要由异地的财政来支付,也只能按百分之六十来分别计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综合计算下来,退休金只有二千六百多元,比我在村小工作的同学少了二千多。论学历他高中,民师转正,我九十年代的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造成这种巨大差别的原因就是由于退休的双轨制造成的。
二,缴费基数的高低,决定了退休金的差异
目前,很多企业的缴费基数是按社平工作来确定的,还有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实际工资来确定的缴费基数。社平工资和实际工作之间已经有了差距;在缴费基数中又有缴费基数比例的差距,有百分之三百、百分之一百、百分之六十作为缴费基数,这三者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同样的缴费年限,不同的缴费基数而对应的退休金差别非常巨大。
总之,企业人员退休金待遇是与缴费多少密切相关的,缴费时间长,缴费金额高的,退休金自然也就高!
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企业退休工资的确比所谓体制内单位的职工低一些,下面来说说我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目前职工退休能拿到的退休工资是由社保发放的养老金,而决定你退休后养老金发放数额的多少是由你在退休前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的数额来决定的,职工退休时社保会根据职工本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数额来核算该职工养老金的数额。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核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两个:
1、工龄;
2、基本养老保险账户最后核算的总金额。
工龄长短是由社保养老保险科通过审查档案而确定的,这个因素一般人为干预不了什么。所以,就目前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来说,养老保险账户的金额就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
养老保险账户数额的多少主要是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来决定的,这个基数主要由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决定,职工工资高,年平均工资也就高,缴费基数也就高,所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也就多。
现在大多数体制内单位也已经开始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他们作为体制内单位缴纳养老保险也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核算缴纳。
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也涉及到单位缴费,有的企业为了进一步节约人工成本,选择降低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就直接影响了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的金额。
所以看似职工现在拿到手的钱不少,但是退休后的退休金并没有体制内单位的职工多。
欢迎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职场资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众号“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对于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金这么少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假如二个人一同参加工作,一个人的企业经济效益非常的好,每月能拿到5干元的工资,按省保的8%的比例缴费个人养老金,每月应交400元。而另一个在一个经济效不好的企业,每月只拿2000的工资,只能个缴纳个人养老金160元。这样算起来,二个人就差了240元的缴费差额。
以一年来计算,每月少交了240元,一年就是2880元,十年差多少?另外在加上企业补贴的哪一部分,多的更多,少的会更少。
另外省保和市保还有差距,一般来讲市保都比省保的高出一部分。如果你是省保企业效益又不好,个人缴纳的也少,工令在短点,你想,你的退体工资会高么。
所以退休工资不能比,一比气死你。
好好保养身体吧,多活十年什么钱都出来了。
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为什么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这么少?
就目前来讲,大部分中小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与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养老金少了许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会这样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2x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1997年12月31日前的缴费年限x1%x本人全部平均工资缴费指数。
通过养老金的三项计算公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影响企业职工退休时养老金高低的因素包括退休地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金额、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等好几个。但在相同的退休地来说,对养老金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金额。
先说缴费年限。企业职工从1992年~1995年陆续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就开始缴纳社保费用了,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起才开始缴纳社保费。在这期间,企业职工缴费一年就有一年的缴费年限,不缴费就没有年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了确保他们退休时的待遇不减少,养老金并轨前的工作年限全部算作视同缴费年限。这样一来,每个人退休时的缴费年限都在三四十年以上。而企业职工退休时的实际缴费年限大多数都在三十年左右。如果按照社平工资100%缴费来计算,以每缴费一年可以增加养老金1%来计算,以社平工资5000元为例,事业单位职工在缴费年限这一块普遍要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少领养老金500元左右。
再说缴费基数。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经济效益不理想,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在养老保险缴费时基本上都选择最低的缴费基数,即60%来为职工缴纳社保费。而机关事业单位就不同,他们的缴费基数是统一的,每个人的缴费基数都在100%以上,就连视同缴费年限也都是按照100%以上的缴费基数来计算的。一般来说,一个有40年工龄的的人员可以领取退休时上年度70%左右社会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以5000元社平工资为基数来计算,就可以领到养老金3500元以上。但是如果按照60%的缴费基数来计算,就只能领取退休时上年度40%左右社会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以5000社平工资为基数来计算,就只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
最后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职工由于二十多年前就巳经实行了个人缴费,由于按实打实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普遍都不是很多。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不同,他们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都要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普遍都会比企业职工多20%左右。
综上所述,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往往比较低,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存在不少差距。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中人10年过渡期的结束,两者之间的差距会明显缩小,但差距仍然不可避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