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人退休后工资一涨再涨,农民的不会涨?

工人的退休工资也不高,人均只有每月2500元到3000元左右。只有在职时工资的50%到60%,按照国际标准,退休后养老金达到70%到80%才能够维持退休前的基本生活水平。所以,退休工人的日子也过得很紧巴。

农民的养老金,2017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只有每月125元,相差确实有些悬殊。

我们工人的退休待遇有每年的养老金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来适时调整养老金。具体调整方法是由国家统一发布养老金调整通知,确定大约的调整比例,2018年是5%。各省市制定本省的实施方案,实行统一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一般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

普遍来讲,一年能够增长100元左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确实有好几年没有调整了。5月份,国家下发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有70元上调至88元。这是2015年以来首次上调。

产生养老金增长调整差异的原因,主要还是养老金的构成不同。

工人的养老保险是由自己交纳和社会统筹两部分构成。只有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员,至少交纳15年以上的养老保险,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而且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个人交一部分,企业统筹交纳一部分。如果是自己通过灵活就业人员方式缴费,还要个人一起承担企业和个人部分的。划入个人账户的,只有交费基数的8%。参加灵活就业人员保险,每年都要缴纳几千元,青岛2018年最低缴费是7644元。

缴纳的费用高,而且所有的钱数都用来供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虽然有个人账户,也不过是记账而已。所以,职工养老保险可以理解成参保的年轻人缴费供养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未来退休后也会享受到这份供养,这样就成了一种互助性质的养老保险。同时国家会给予补贴和保障。

农民参加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自己缴纳的钱数,包括国家补贴数额和集体补助数额,全部进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采取实账积累制。万一去世,自己缴纳的部分和利息会全部返还给个人。所以,有点像储蓄养老的味道。不过多数人并不相信这种保险,大多数按照最低缴费档次缴费。最低消费档次通常在100到200元一年。

国家为了保证个人不吃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吸引力,会在参保人每年按时交费时,补贴一定数额的保险费。比如河南省2018年按照2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0元,按照50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40元。

退休之后,额外发放基础养老金全部由政府补贴而成。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全国统一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个人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不过国家要求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预计未来会重点向缴费15年以上的人群和65岁以上的老人挂钩。吉林省,最近调整基础养老金的时候,已经践行了这种方案。养老保险每多交一年,基础养老金额外增加五元,65岁以上老人养老金也有额外增长。

现在,只要自己愿意缴纳保险,可以通过企业交,也可以自己交。建议农村的年轻人还是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毕竟只需要交15年,就有一份更高的保障,还是很好的。

所以,虽然两者的档次相差很大,国家也在努力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虽然未来达不到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但是肯定能够做到维持城乡居民的基本温饱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