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医疗保险年在上涨?

农村医疗保险要创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未来国家会将其并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最近几年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水平年年上涨,由最初的10元上涨至220元。然而很多地区缴费标准已经远远超过了220元,青岛市2018年最低缴费档次水平达到了355元。

为什么会提高呢?其实主要是国家想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也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医疗保障。

首先,提高医疗保障层次,必须要足够的医保基金费用。虽然个人缴费钱数提升了,国家补贴钱数也在提升。2018年,国家补贴数额由原先的450元上调至490元。国家增加补贴标准的20元,用于大病医疗保险。因此,2018年青岛市大病医保支付比例由60%上升至62%。

第二,扩大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前些日子医疗保障局发布文件,统一将17种抗癌药纳入了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多数价格下降一半以上,如果再进行报销完之后,癌症病人使用这些药品能降低负担80%~90%以上。

第三,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其实近年来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档次也在年年提升,每年都会提升8%到10%以上,每年增加的钱数都至少在三四百元。现在青岛市职工医疗保险,每月至少需要交费340元,而居民医疗保险一年也不过355元,是相当合算的了。加上各种医疗服务费用,也在不断提升标准,所以,不提高标准也是不行的。

虽然负担加重了,但是国家还是会对特殊人群进行免交费用特殊待遇的。比如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低保家庭等等。其实广大居民普遍喊负担重,也是希望国家加大补助范围,比如说将低保边缘家庭或者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部分补贴或者全额补贴,这也是更加人性化、实际化的做法。希望国家在每年增加医疗保险金的时候,能够统筹考虑一下。

不过,大家要坚信,随着医疗保障局的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未来我们的保障会更加全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