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8年农村养老保险没有涨,这是为什么?
其实很多人把一些概念容易搞混,农村养老保险,很多人吧交纳的保险费和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容易搞混。
农村养老保险,现在又被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它是各地政府在中央的统一要求下,建立起来的面对城乡居民的参保需求的一种福利性养老保险。
它的待遇主要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补贴而成。
2018年1月1日起,国家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有每月70元上涨至88元。统筹考虑全国各地的财政承担能力情况,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全额补贴,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补贴一半。
其实进入省级财政之后,各个省级财政甚至市级财政都是有额外补贴的。
这种情况也造成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反而比东部地区高的情况。比如山东福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标准调整后是118元,而中西部地区的陕西136元,青海175元。全国最高的两个地区是北京市710元每月,上海市930元每月。
不过由于各地政策的迟滞性,一些地区到了八九月份才安排好相关资金进行落实,不过都是从1月份开始补发待遇的。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涨。
因此,多数情况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2018年都是增长了的。
除了基础养老金之外,还有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个人交纳的费用,加上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集体补助一般是村集体的补助,多数是失地农民才能够享受到。
政府补贴是个人每年只要按时交费,政府就会给予几十到上百元的补贴。河南省2018年补贴标准分别是30元到340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交费标准几乎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分为每年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等等十多个档次。
单纯从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上来说,几乎是不增长的。
设置这样多的交费档次,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收入不平均的城乡居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档次。
城乡居民缴纳保险是不会亏本的,因为交纳的所有费用都会进入个人账户,而且计发利息。万一去世,继承人可继承。
所以,还是一种非常好的福利型保险。可惜就是待遇有点低。不过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养老金重点向65岁以上的老人和交费15年以上的人员倾斜。
希望未来能够将一分钱也不用交纳的基础养老金涨到四五百元,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需要,这就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