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级别,按工龄发工资合理吗?

不论任何级别,按照工龄发放工资,这可能是不少人眼中的大同社会了。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我们根本不可能实现,我们也从来没有实现过。

即使是号称大锅饭时代的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工资也是有级别差距的。

级别,是对人能力水平的肯定,也是人受到尊重、自我实现的努力方向。

人最重要的是个体差异。按照工龄发工资,这是标准的熬资历思维模式。

大家都知道了,二三十岁的时候精力最足、最旺盛,很多年纪大的人在面对一些体力工作时,都要求干活要让年轻人干。如果按照工龄发工资,年轻人干了活儿,反而工资不如工龄长的人高,这是多么打击人积极性的一件事情。

我们国家的基本收入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这种按工龄发工资的做法就跟我们基本分配原则相悖了。

干多干少一个样,刚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年纪越大,工龄越长,发放工资越高,这种分配制度明显是不合适我们当前环境的行为。

年纪越大,经验越高,可是精力却跟不上。这也是人生的特点。

日本近日刚刚提出要对公务员有60岁,退休延迟至65岁。60岁之后继续工作的,只能按照70%的工资发放,作为对等的照顾,将会适当缩短其工作时间,而且会适当调离工作领导岗位。这种做法,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现实情况。

按照贡献量的多少发放工资待遇是最合适的方式,可是贡献量的衡量很难做到平衡。因此,如何确定工资多少?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

比如我们的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并行的制度。岗位工资就是级别工资,薪级工资是工龄工资,所以顾及了大家多方面的要求。

其实我们不要想的太简单,过去时代的人们也一样聪明。我们现行的工资制度,都是经过了多方实践,有相应的积极性,才被使用到现在的。

努力学习和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是获得较高劳动报酬的关键。熬天混日子是没有前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