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续缴的费用从40%-300%是什么意思?缴纳社保需要注意什么?

社保交费,总是有一个比例叫做60%到300%。很多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60%到300%,不是社保缴费比例,而是社保缴费档次。

我们参加社保,要根据本人的工资水平来缴纳社保费。这个水平如何确定?按照国家最初的规定,是根据本人上年度月均工资缴纳社保费。

不过个人的工资有高有低,因此国家规定了社保交费的上限和下限。上限就是300%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下限是60%。

我们每年公布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都被叫做当年的社会平均社保缴费基数。

注意: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并不是社会的平均工资,而是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应发工资。限定条件非常多,很多人比这个工资低也是非常正常的。

四川、北京等一些地区对就业参保人员有额外的照顾,允许按照40%的缴费基数缴费。

这就是我们40%到300%缴费基数的由来。

缴纳社保在企业工作是不需要操心的,自己可以按照上年度自己到手的劳动报酬,除以12就是每月的应缴费基数。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这一缴费基数给大家缴纳社保,我们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维权,注意维权的有效期一般是两年。

关于这个两年的有效期,实际上也是存在争议。2017年人社部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的时候,对有效期两年作出了详细解释。实际上有效期两年,是指劳动监察维权有效期两年,但是社保征缴是社保机构的义务,是没有有效期的。

今年机构改革,将社保征缴将由税务部门管理,这样的话税务部门可以对以前所有的社保欠费进行征缴。对大家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企业则是一个压力。

如果是社保,有个人承担自己缴纳灵活就业人员保险的话。相对来说,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交费最经济、合算的。

我们的养老金待遇计算公式,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是按社平工资和本人缴费基数的平均数来计算,也就是说,所有人的退休金待遇都向社平工资拉平。因此,也就会出现工资低的人退休待遇提升一些,工资高的人退休待遇下降一些的情况。

按照60%基数交费一年,退休待遇中的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按照100%基数缴费,可以领取1%;按照300%基数交费,可以领取2%。

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交费时间越长,退休待遇越高;交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缴费15年,按照60%最低基数交费,退休待遇是最低的水平。即使以后每年上涨,也是会维持在同档次人员中的最低水平上。

如果经济没有困难,想要求更高的养老金,还是按照长时间交费,高基数交费才能领到。

这就是有关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

社保续缴的费用从40%-300%是什么意思?缴纳社保需要注意什么?

谢邀答题

社保续缴的费用从40%—300%是什么意思?缴纳社保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40%—300%是国家规定的社保缴费基数范围。我们参保缴费的金额是根据这个基数来核定的。因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企业或各行业工资高低也不同,为了平衡一点,所以规定这个基数只能在这40%—300%之间浮动,比如:你的工资低于社平40%,按40%基数缴纳,如果你的工资超过社平工资的300%只能300%核定,不能超过此标准。

为什么我们企业退休工资要比事业退休低许多,也就是这个原因,当时我们企业,大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济效益不大好,领导考虑到企业利益负担较重,大都执行60%基数来计算社保缴费标准。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去年江西全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按60%计算,基数就是1200元,按300%计算就是6000元。社保缴费基数越高,所交的保费就高,保费越高你退休金就越高,因社保原则是“多缴多得”。

至于缴纳社保需要注意什么?大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年龄的问题

年龄有两个方面,一是退休的年龄;二是参保适合年龄。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年龄退休,(因为社保类型不同,男、女不同退休年龄都有所不同)知道了自己什么时候退休,你就好掌握什么时候参保比较合适,比如说你是一个男性,男性一般是60周岁退休,你参保合适年龄不能超过45岁,因为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你超过了45岁参保,你60岁就退不了休,你退休就要延后。

2、社保缴费最好不要中断。

社保缴费虽然是累计缴费达到15年,你没到退休年龄,可以停止不缴,这不影响你以后退休的资格,但它影响你的退休金的多少,缴费少,退休金当然要少。再之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社保缴费是包括医疗保险在一起的,你停止了社保缴费,医疗保险也无法缴纳,一旦医保停缴,你就不能享受医疗费报销待遇了,所以说社保费最好是不要停缴。

3、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缴费

企业职保缴费是统一规定标准的,无法自己选择,但其他如“灵活就业”和“城镇居民社保”你可以选择适合你自己经济条件的档次缴费,如果你想退休金高一点,就尽量选高一点的档次。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