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何时能领到相应的实际退休工资?

告诉大家一个比较确实的消息,各地市正在理顺2017年之前退休的事业单位中人的待遇。预计2018年底前,会连带2018年退休的中人待遇一起理顺完毕。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2015年开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时间是从2014年10月。各省市2015年中出台的本地区实施方案,等落实到各地市已经到了2015年底。

退休中人实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老办法待遇高,就按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新办法待遇高,在发放老办法待遇的基础上,增发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在于比较。

老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公式是这样:

根据本人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和职务职级级别,确定老办法基础养老金待遇,然后再根据每年的工资增长,计算出退休当年的老办法待遇情况。

2017年退休的中人,退休待遇应该在基础养老金上,增加2015年工资增长金额,乘以2016年工资增长率和2017年工资增长率。如果中间进行了职务上升,也会增加相应的生活补助差额。

可是2016年的工资增长率是2017年6月份发布的,是6%,2017年工资增长率是2017年10月份发布,是4.5%。

这样截至2017年10月份,我们就可以算出所有2017年退休人员的老办法退休待遇。不过各地理顺需要一定的时间。

新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跟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公式差不多,包括基础养老金,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四部分。

要想计算出新办法退休待遇,首先需要知道的是2014年10月之前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

各地都根据当地的情况出台,相应的视同缴费指数表。山东省是2017年9月份发布。

除了视同缴费指数表之外,实际上我们实际交费后,还需要知道每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国家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由国家统一发布。于是,2017年6月份国家伴随着发布工资增长率一起公布了,2016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8.31%。2017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7.12%。

除了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之外,还要掌握职业年金账户记账利率。这个记账利率是由各省级政府发布,云南省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是5%,各地好像都差不多是5%左右。

2016年度,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早已于2017年5月份左右公布。

因此,2017年退休中人的新办法退休待遇也能计算出来。

这样2017年退休中人的待遇计算就有理顺的能力了。剩余的工作就是套套公式而已,不过各地还要决定计发比例资金的来源和职业年金的出处。一般来说2018年底,就都理顺的差不多了,确实没什么悬念了。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何时能领到相应的实际退休工资?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最慢2024年可以调整到正常的退休金。

苦等

“中人”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特殊的群体,不仅仅是事业单位,机关公务员也在此列。

因此,国家对“中人”设置了十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其养老金计算实行“保低限高”,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这些人退休待遇按2014年工资基数计算,按老办法计算的超出部分,按每年10%增加,进行逐步补充,到过渡期末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

退休时在计算养老金时除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很复杂,特别是过渡期内的“中人”更是繁杂。这也是多年来,机关事业单位这部分欠发的工资迟迟不能发出的原因。

江苏的人社部门多次确定补发时间,仍没有完成。目前仅部分公务员补发了,大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补发到位。有些年龄大的,到去世都没等到补发的工资部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对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生活影响较大,迟迟不解决,也是对这些从困难时期走来,为国家建设拚命的老人的不尊重。

希望人社部门尽量提前解决退休中人的退休金问题,不能等到2024年才解决完成,2024年发的钱,也不是2014年的价值了,他们这个时候最需要退休工资来改善生活,等到人不便行动或去世,补发再多的钱,又有何益?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何时能领到相应的实际退休工资?

准确地说,事业单位退休的中人何时能领到实际的养老金?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多个省市巳经兑现了上年度的退休人员,就拿本人来说,我是江苏的,2020年10份退休,七月份已经领取正式的养老金了,感谢省社保部门的高效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给我们退休中人一个大大的惊喜!相信其他省份一定会加快推进核算工作,早点兑现中人企盼已久的正式养老金。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何时能领到相应的实际退休工资?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领到了实际的养老金!

题主的这个问题,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最关心的养老金核算补发问题,它已经困扰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好几年的时间。不少“中人”熬到了退休,却没等到这个政策的落实。

2014年10月,国家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破除了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间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也纳入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

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发放的是退休费,是按本人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发放的是养老金,是结合个人的缴费情况按照一定的养老金公式计算得出。

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分为了三个群体:

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属于“老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的退休人员属于“中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属于“新人”

从目前看来,“中人”群体受改革影响最大,对改革的感知最深。

按照国家的计划,为了保证养老保险改革的平稳进行,要确保“中人”的养老金水平相比“老人”不会有太大波动,因此特地针对“中人”制定了特殊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如果在改革之后,各地政府能够马上就按照新的方法计算发放“中人”的养老金,那么问题并不大。

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因为新方法公式中涉及到的参数并没能在改革前就确定,导致改革后各地政府无法通过新方法计算出“中人”的养老金,只能根据2014年9月的工资水平按照老办法预发养老金。

对于大部分“中人”来说,领取到的预发养老金相比同等条件退休的“老人”会低上不少,也就是比他们实际应该领到的养老金会更低。

如果只是预发几个月,那么“中人”们也可以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中人”的养老金何时能够开始核算补发一点消息也没有。

而在这期间,因为国家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也是和养老金基数挂钩的,所以“中人”在调整中也会更加吃亏,与“老人”的养老金差距越来越大。

“中人”们开始有些着急了,他们不断在各个问政平台上咨询相关信息,但是得到的回复都是“还未收到通知”。

直到2017年的8月,终于有关于“中人”养老金的好消息传来

国家层面关于新办法的参数终于计算出来,并统一下发到了各个省份,这代表了“中人”养老金计算工作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之后各个省份就可以根据国家的参数,计算验证其他相关参数,并开始发放“中人”的养老金。

因为各个省份对于这项工作的准备不同,所以随后核算补发的工作进度上也差异很大。

综合网络上的信息看,江西省应该是最早公布实施方案的省份。江西省赣州市在2018年1月就下发了《关于做好几个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待遇改办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按照全省的安排,对市本级的1335人进行待遇重新核算。

之后的一段时间,陕西省、山东省、广西省、江苏省、福建省也陆陆续续传来了好消息,宣布开始“中人”的养老金核算补发工作。

在待遇核算补发的初期,大多数省份发放的待遇只是养老金,并不包括职业年金,也没有对新旧待遇的差额进行补发,这些需要在后期计算完成后统一发放。

期间,部分省份在核算补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参数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同等条件在不同年度退休的人员待遇差距过大,待遇核算补发工作不得不暂停。

但是,总体上目前各个省份的“中人”养老金核算补发工作都在有序推进着。

截至2020年9月,从四川省的文件内容看,全国除了四川就只有1个省份的“中人”待遇核算补发还没有开始兑现。

所以还没有领到实际养老金的“中人”并不需要着急,因为各个省份的待遇补发工作都是按照退休时间分批次进行的,比如先补发2014、2015年退休的人员,再补发2016、2017年。并且一些特殊“中人”的核算补发工作也会慢一些,比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中人”,因为养老金的计算涉及到企业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所以会更加复杂。

相信很快所有“中人”的待遇都会得到落实,让大家了结心事,都可以安心养老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何时能领到相应的实际退休工资?

河北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也是有一个过渡期 从2014年~2024年,十年过渡期 ,所以从2014年10月后退休的 都属于中人部分,他们享受的是2014年 退休人员相应的工资, 2019年~2020年 部分市县已经提前执行新的工资, 新工资执行后,从2014年10月~2017年这一段儿, 退休人员,他们的工资基本浮动不大 ,2018,2019 退休增涨幅度还是大一点 ,一般都能上到4000以上 有的达到5000以上。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何时能领到相应的实际退休工资?

退休中人们别急,巳经等了这长时间了,没关系迟早是你的,今天紧一下,明天就会松,今天少一点明天就多一点,总之今年十二月三十一号前,二0二o年退休中人会拿到属于自已的养老金,放心吧,老年朋友们,坚持锻炼身体,好好活着,钱少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