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海拔4700米,低于珠峰大本营的5300米,为什么纳木错的高原反应甚于珠峰大本营?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只想分享下我的纳木错湖之行。
西藏之旅,纳木错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之前总听人说起高原反应,从来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当一回事,但在纳木错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受到了高原反应有多么的痛苦!
当日下午我们一行十人来到了纳木错湖山脚下的宿营地,今晚要在这里过夜。一眼看去,一片简陋的彩钢瓦简易房,无序交错地分布着,给人一种荒凉萧条的感觉!
导游司机指着纳木错湖旁边的一座小山坡,告诉我们说:“今天下午就自由活动了,有能力的爬一爬旁边的山,爬不了的可以到湖边转转,三小时后吃饭!”我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堆,心想:就这矮山要爬几个小时?
结果现实是啪啪打脸,营地平路上还是生龙活虎,结果到山脚下一开始上山,爬了几十步后头疼得厉害,就需要赶紧蹲下缓上四五分钟才能恢复,但是从这之后再爬,不出十步,必须休息,越高越难受。最终只上到了半山腰,硬挣着拍了许多照片就赶紧下山了。
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了,谁想到后面的纳木错湖边拍日出之行才真真正正让我见识了什么叫痛不欲生,夜不能寐。
吃了饭,随团十人人人都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赶往纳木错湖边,架起摄影设备准备等待日落,随着太阳越来越低,那种头疼欲裂的感觉就慢慢上来了,太阳越低,感觉越深。最终依然是坚持拍了几张,就扛不住了。返程时从湖边到宿舍一百米左右的路程我感觉就像走了一个世纪。每迈出一步,都紧随而来阵阵的头疼,最终在媳妇的搀扶下回到了宿舍,中间都发生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回到宿舍立马躺下,每个床铺都有一个电褥子,当时已经五月底接近六月,外面温度零下一二十度,那个冷啊,盖上被子开了电褥子烤热烤热,关了电褥子又冷的瘆人,头疼,燥热再加上营地里几十只野狗轮番嚎叫,那简直是度过了一个生不如死的夜晚。
经过一夜的浑浑噩噩,终于熬到了天亮,也许是太阳升起,气压变高的缘故,也或许是经过一夜的硬熬,渐渐适应了高原的反应,明显感觉要好多了。
早上吃饭,一行十人纷纷表示要求司机改变行程,我们都不打算去珠峰了,都怕了。但是司机无论怎么说都不同意,我们也只能做好心理准备,并且购买了氧气瓶和部分药物准备迎接珠峰那难熬的 一夜。
结果到了珠峰大本营,我却一点高原反应都没有,甚至为了拍摄珠峰星空,一夜都在外面溜达,那就是后话了
纳木错海拔4700米,低于珠峰大本营的5300米,为什么纳木错的高原反应甚于珠峰大本营?
纳木错的海拔,应该在4900米左右,珠峰大本营的海拔应该在5300米左右,肯定不是一个量级的,为什么你会在纳木错发生高原反应,而在珠峰大本营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事,主要原因有很多,一般不外乎有几个情况,基本上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一些常识。
例如,你在拉萨呆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全的适应高原气候,之后你就去了那木错,估计你是坐火车或者坐飞机到的西藏,在身体没有适应高原环境之前,不建议去,纳木错,羊卓雍错,朱峰,这三个地方的海拔都在4900米以上,如果只呆一天,可以带一瓶氧气就完事,如果过夜,也要注意防范高原反应,根源,在于你到了西藏的时间太短。
为什么你到达珠峰大本营以后,感觉到高原反应没那么严重,是因为你已经在西藏地区待的时间,要比去那木措的时候要长很多,所以没有高原反应,或者高原反应不严,就属于正常的情况了,这些都是属于一些常识问题,不用那么太多的纠结。
如果你到达拉萨的时间不长,不要着急的去珠峰大本营,因为去珠峰大本营,会长时间的,在4000米以上的海拔,而且去珠峰一般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肯定受不了,要么做好防护措施,也行,要么就在拉萨呆上三天以上再去,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去珠峰大本营,提前办好边防证,关键的问题还要进行防寒,必须带上羽绒服,或者加厚冲锋衣,当然也要防晒,白天晒得要死晚上冻的要死。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藏区旅行,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驴友能够到藏区玩的开心。
纳木错海拔4700米,低于珠峰大本营的5300米,为什么纳木错的高原反应甚于珠峰大本营?
2014年我的"马年转山自驾行摄阿里大北线30天之旅"第三次来到纳木错,不能不说到2004年、2008年两次在此历险的故事。
第一、二图拍摄于我人生到目前为止仍是第一次千里走单骑的2004年,那一年住在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稍下些的藏民帐篷(海拔约5100米)处都安然无恙,只是绒布河孱孱流水响声较大而已。
在此没有高原反应的原因得益于绒布河是印度洋水气通道、氧气比较充足,(这是我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看法,抛砖引玉,求专家考证)。
第二天从珠峰撤下在日喀则旅馆过夜终埋下祸根,凌晨2点半起来看刘翔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决赛,刘翔疯狂夺金张狂异常也感染了我而不小心让感冒病毒乘虚而入。
在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当晚步履维艰、呼吸越来越困难、头痛得厉害伴随着咳嗽,有撕心裂肺之感,十几人同睡的帐篷里鼾声此起彼伏,而我难受异常至少到寒冷的帐篷外十次小便但又拉不出来,生不如死不知怎么熬到天亮的!
对2004年纳木措那心有余悸的一幕仍挥之不去,2008年反穿滇藏线的摄影之旅又来到了纳木措。
这次是爬上山头拍摄后整个人宛若行尸走肉所幸所穿登山靴质量上乘而没摔跤,但下山后口吐白沫搞得钟老师、超哥、小马哥、唐朝等一众好友个个紧张,还给我服下救心丹。不过那次在山顶拍摄的照片还是不赖的!
由于有这两次铭心刻骨的经历,近十年来我一直认为纳木措就是我人生的一道劫、一道坎。这次又来到了纳木措,对我又意味着什么呢?
傍晚感觉没事,可晚上、明晨我能平平安安地渡过吗?我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也不想早睡,于是我几乎把D23直播游记写完于凌晨1时才熄灯上床钻进睡袋睡觉。
七点二十五分闹钟响起赶忙拍摄纳木措日出,走没多远竟然看见月亮还挂在天上,当要按快门时才发现单反已没电只好跑回住处换电池竟然没气喘,看来进藏前100天从不间断的锻炼果真有效果,从此纳木措不再是我的坎了,哈哈,真是意外收获!
东边日出,西边月亮高挂。我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印象中能日月同辉的福地不多,一是云南梅里雪山另一个便是纳木措了。
朝霞中那轮明月高悬,而第一缕晨光日照金山--念青唐古拉最高峰~四兄弟首先沐浴在晨光中!
待太阳完全升起,气温有所上升,念青唐古拉山连绵的雪峰陆续沐浴在朝阳中,纳木措涛声依旧,好色之徒渐渐散去,换上一批批游客前来瞻仰神山圣湖。
很快晨光也铺照到了扎西岛的山头那飘扬的经幡、合掌石……蓝天白云毕现!
在我返回羊宾馆前,我发现了一匹马,马的轮廓光太美了,更何况其身后的圣湖、神山是何等的美仑美奂?!
有几只飞鸟围绕着飞舞的经幡时而俯冲时而展翅翱翔,这是非常有意境的场景,久久吸引了我的目光。
纳木错海拔4700米,低于珠峰大本营的5300米,为什么纳木错的高原反应甚于珠峰大本营?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娘子刚刚带老爸从纳木错回来,纳木错虽然只有海拔4700米,但从拉萨去纳木错时,要经过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这个海拔仅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低10米,所以单从海拔上说,高反的几率是差不多的。
不同的是,纳木错虽然是个湖,却被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包围着,高大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常年积雪,海拔5700米以上的高峰不在少数,所以在去纳木错翻山的路上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这也就是为什么10月到4月经常因大雪封路而看不到纳木错。
这次小娘子就赶上了头天晚上下雪,我们翻山的时候下雨,还听见了山间巨大的雷声。好在这个月份还不至于大雪封山,好在达到纳木错的时候天空是晴的。但恶略的天气肯定也会加大氧气的降低,从而诱导高反的发生。
再有,高反的诱因其实很多,比如运动有些剧烈了,比如前一天着凉了,又比如可能刚刚到西藏,还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稀薄的空气,还可能你看到纳木错觉得太美了,一下激动了等等,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对高反的总结规律,和你身体好不好,肺活量大不大,提前吃没吃红景天,到底在多高才高反都没有必然关系。
所以如果要去纳木错,也不必太紧张,因为高反没有规律可言,也就不要给自己提前下定义会不会高反了。但有几点要记住,可以降低高反的发生几率或一旦发生该怎样应对:
1、注意保暖,千万不要让自己感冒了,感冒一定会加剧高反,还有可能快速转化成肺水肿,从而威胁生命。
2、如果住在4000多米的海拔,尽量不要洗澡了。并不是说到西藏不能洗澡,是担心你洗澡着凉感冒了。如果你在拉萨、林芝,太阳有好的白天,也没高反,洗个澡也没什么,只是注意别着凉。
3、不要剧烈运动,运动会让身体加大氧气的供应,从而可能诱发高反。
4、刚刚到西藏尽量先不要去海拔高的地方,可以先去海拔低的林芝让身体适应下高原的感觉。
5、买个氧气罐,拉萨的所有药店都有氧气罐卖,也不贵,30多一瓶,万一高反了,吸氧绝对能缓解一些。
6、再担心的话再买点葡萄糖水,万一高反喝点可以补充体力。还是很担心的话带上速效救心丸。
7、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冒险,虽然可能也没事,但万一有事就不值当了,生命大于一切。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纳木错海拔4700米,低于珠峰大本营的5300米,为什么纳木错的高原反应甚于珠峰大本营?
在纳木错高反会比在珠峰大本营严重,这大概是个误解!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我多次进藏,三次去过珠峰大本营,也去过纳木错好几次。我的个人经验是,并没有足够多和有说服力的数据样本,能表明纳木错比珠峰更容易引发高原反应。这个说法的存在和流传,我分析是有误会在其中。
骑车去珠峰
首先,纳木错作为常规旅游景点,拉萨去纳木错,一日游,两日游的很多。甚至在寒冷的冬天,每天都还有大量游客前往纳木错游玩。要知道,寒冷的冬季,拉萨的任何地方都比夏季高反更加严重。而冬季前往珠峰大本营的游客就相对少太多了。
我个人体会是,珠峰大本营人条件比纳木错更差,高原缺氧状况远远高于纳木错。我在纳木错住一晚,两晚都感觉还好,睡眠不错。但是在珠峰大本营,尤其十月份,可以说就相当考验人了。大部分人在这里根本睡不好,即使我这样曾经骑车抵达过珠峰大本营的人,也依然感觉身体经受着缺氧的考验。
我认为,很多说纳木错高反严重,比珠峰严重的人,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两个地方,进行横向客观的比较,是只去了纳木错,就想当然说出来的,或者是道听途说,从而显得自己牛逼。但事实并非如此!
关注@桔猪 看不一样的世界!
纳木错海拔4700米,低于珠峰大本营的5300米,为什么纳木错的高原反应甚于珠峰大本营?
珠峰大本营虽然高出500米,但你到了只是下车照个像,来回步行不会超过200步。
而你到了纳木错要看到景点,最低要走差不多来回2公里,这个就非常消耗体力,就会有明显的高反。无他,只多耗氧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