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过程中,怎样保证蚕不发生脓病?
导读:养蚕过程中,发生脓病比较常见,有很多的地区,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桑园缺乏管理,蚕房的消毒不到位,受到气候的影响,引发脓病,制约了养蚕业的发展。这种病害对各龄段的蚕都会造成伤害,特别是到了中后期的老蚕最为严重。到了夏天,天气闷热不通风,爆发脓病以后就很难控制。
养蚕发生脓病的原因1、消毒措施不到位,预防意识淡薄
脓病的病毒存活时间长,不进行人为控掉,可以存活2~3年,在养蚕前,如果蚕室及工具消毒不彻底,病原微生物还是会存在蚕室中。到了养蚕期间,养殖户的防病意识不强,为了减少投资支出,在消毒时不彻底,只对幼蚕的蚕室消毒,大蚕就没有消毒,而且蚕室里的工具和周围环境也没有消毒,用这种方式消毒,很容易导致脓病复发。
2、饲养缺乏管理,蚕室和蚕具不足
饲养过程中过于粗放,会造成蚕的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以后,当温度升高,遇到下雨的恶劣天气,就很容易诱发脓病。有的养殖户规划的蚕室不足,养蚕过于密集,蚕体之前很容易发生抓伤,引发细菌感染,导致脓病。各个阶段的蚕都在一起混养,很难调控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不好区分桑叶投喂,极易造成二次感染。
3、桑叶管理不当,叶质差
种植桑树时,有的农户为了图方便,没有采取冬伐,施肥不当,桑叶得不到营养补充,病虫害就要严重,无法保证优质的桑叶。有的桑树是通过动物的粪便和尸体来增肥,就会导致家蚕交叉感染脓病。农户采摘回来的桑叶,没有放在专门的储桑室进行储存,使桑叶提前干枯,根本就没多少营养成分。
增加防病意识,做到严格消毒☞养蚕之前的消毒
在养蚕之前,首先对蚕室及周围进行消毒是不能缺少的工作,先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对蚕室还有蚕具进行消毒。这是第一步,完成之后等几天,再把蚕具搬出室外,进行第二次消毒,平时用的工具要放到漂白粉里面浸泡半个小时,等晾干以后再放入蚕室。再用漂白粉第三次对整个蚕室进行消毒,经过3次消毒以后,蚕室的门窗要关严,地面撒一些石灰消毒,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5度以上。
☞饲养过程中的消毒
脓病在饲养过程中很容易复发,养殖期间也要定期进行消毒,蚕经常接触的工具、蚕座、蚕室的地面、贮桑室要用漂白粉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蚕室的地面,先要进行除沙后完成消毒了,才能喂蚕。像5龄的大蚕很容易感染脓病,在消毒时就要用有效氯3%的防僵粉用喷雾的方式均匀撒在蚕座和蚕体上,相关的蚕网、沙袋、防干纸也要一起进行消毒。
☞养蚕后期的消毒
当养蚕结束以后,也要做好蚕室及蚕具的消毒工作,将病原微生物彻底清除,阻断传播途径,到了下一批养殖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发生脓病的风险,消毒的方法大同小异,可以参考养蚕前的消毒方式。
改善养殖环境,增加营养,提高蚕的抵抗力
- 每个龄期的蚕,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最好是能够进行分批饲养。到了3龄期的时候,就可以让发育比较慢的弱小蚕与发育成熟的蚕只隔离开来,单独饲养,调节好蚕室的温湿度。一般小蚕要注意保温保湿,大蚕做好通风换气的措施。养殖环境搞好了,才能避免脓病细菌滋生。
- 养蚕适合稀养,不宜密养,养殖密度过大,蚕体活动空间有限,很容易发生外伤,脓病的发病机率也会增加。在前期规划的时候,既要考虑产量,也要掌握好养殖密度,如果是空间拥挤,要及时进行扩座处理,让蚕体之前留一些空隙,以防蚕体相互抓伤。在小蚕期间的时候,对于过老、干枯的桑叶,要筛选剔除,结合蚕的摄食特点,适量投喂优质的桑叶。
- 当发现有的蚕已患病,要分析其病因,避免病情进一步蔓延。病蚕要进行消毒后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在蚕室角落,防止病毒细菌进一步扩散。做好检查,将患病的蚕排除在外,然后再用新鲜的石灰粉对蚕架、蚕座进行消毒后再来喂养,并掌握好投喂量。蚕沙要及时清理,放到离蚕室较远的地方存放,充分发酵以后可以还田。
桑叶是蚕主要的食物来源,只有控制好源头,生长出优良的桑叶,才会有充足营养满足蚕的生长需求。在种植桑树的时候,合理的施加肥料,及时清除桑园里的杂草,做好防虫的措施,减少与昆虫交叉感染,发生虫害的机率。
不同的蚕种,自身抗病毒的能力也不一样,每个龄期的蚕,它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样。因为脓病是比较常见的病害,目前市场上已有针对抗脓病的蚕种销售,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的养殖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脓病蚕种,养殖期间可以减少蚕患脓病的机率。
小结 :脓病给养蚕户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消毒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脓病这种疾病,在前期预防要好过后期治疗,不管是养蚕前还是养蚕中期,消毒要彻底,包括蚕室、工具或周围环境。只要是从桑叶上面就开始改进,定期消毒,给蚕提供全面的营养,增加抵抗力,脓病的发病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养蚕过程中,怎样保证蚕不发生脓病?
没养蚕之前我都消毒好几次,但是每次的药水都没重复,进大小蚕房都换鞋子进的,消毒时我很细心的没漏过一丝一毫。小蚕每天没成喂之前都消毒蚕体的,可是到了高锋期还是会有脓病,我都愁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