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鱼适合大棚养殖?

大棚养殖是目前主要的一种养殖方式。我认为泥鳅很适合大棚养殖。泥鳅俗称泥鳅鱼,用生姜做的泥鳅汤汤汁鲜香,肉质鲜嫩。泥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强的需求市场,价格又能稳步上升的。它属于温水鱼类,生活水温为10~30℃,因此大棚养殖可以很好的控制水温,一年四季都可以有产出,不用在意外部气温的变化。养殖需注意以下所说的几点。

1、水温控制管理。到了夏季,由于气温较高,要经常换水,从外部引入清水,有通风窗的大棚此时可以打开,也可以用大型抽风机降温。这是其它养殖方式不能有的优势。

2、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养殖期间,每隔60天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杀菌杀虫以及消毒。用药不能太浓重,洒药后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则立即向池内加注清水,直到能稀释药物浓度为适宜状态,防止大量死亡事故的发生。

3、平时注意事项。早、中、晚都应巡池观察,实施科学养殖方式,比如做好养殖生产日志记录,对各种状态如水温,水质,食量等方面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总结经验。

大棚养殖的好优点

可以视市场需求出货,求最好经济效益。泥鳅也属淡水鱼,价格还是普遍处在较低水平的,这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结果。但是在节假日或者春节期能有反季节的泥鳅出售,因其很受欢迎,销路必定很好,价格也不会低了,经济收入就不同了。

什么鱼适合大棚养殖?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今日头条萧da宝建玻璃钢大棚养黑鱼有没有听说过?或许一般人只知道在玻璃钢大棚内种菜养花,养黑鱼很少,而在溧阳市社渚镇科技部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实验基地内就有那么一位能人,建起了玻璃钢大棚内,养起了黑鱼。

王春红大棚高密度养殖黑鱼一亩鱼塘能养5万尾

  这位能人叫王春红,他高中毕业之后就跟着父亲学习水产养殖,而且还在上海水产研究所进修过,他在2012年成功破解了沙塘鳢(俗称“呆子鱼”)的人工繁育难题,于是声名鹊起。现今他与上海水产所、南师大生命科学院和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将自己的水产养殖基地变为了实验基地。

  王春红建的玻璃钢大棚内有10几个鱼塘,每个鱼塘面积大约是一亩,水面纯面积480平方米,水深2.5米。去年5月的时候在鱼塘里面投放了5万尾黑鱼苗,黑鱼的长势很好,现在平均每条有1.1斤重,预测在今年5月份出栏的时候平均每条黑鱼能达2斤,更大一点的可能会长到3斤多。王春红计算了一下,这总占地一亩鱼塘,大约能产出10万斤黑鱼,预估纯利能达到60多万元。而且王春红养出来的黑鱼和鲈鱼肉质特别鲜美,可以切成生鱼片直接食用,目前,南京和太仓7家餐饮企业已经“包干”了他养的黑鱼和鲈鱼。

  面对这些数字,看到的是惊讶,但也是在好奇,480平方米的鱼塘里养5万尾黑鱼,密度是不是太大了?

  王春红用专业的只是解答了这个疑惑,黑鱼出栏的时候会平铺在鱼塘里,而且黑鱼的生命里强,加上给黑鱼选择的饲料是颗粒状的脱脂鱼粉,不会污染水源,所以高密度养殖不会影响到黑鱼的生长。

  另外一个原因是得益于玻璃钢大棚,建玻璃钢大棚养黑鱼能保持鱼塘里的水温。黑鱼生长最佳水温是摄氏二十七八度左右,在玻璃钢大棚里养殖,哪怕是冬天,水温也可以控制在20度左右,这十分有利于黑鱼的生长。

  目前,王春红的黑鱼养殖技术在干国际水产养殖界也是小有名气,日前,匈牙利的一位水产教授是专门来到他的养殖基地取经,而王春红也是给出了专业的只是讲解,这让外国友人很是敬佩。

  王春红的黑鱼养殖计划很成功,他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更多机会,也希望他让搞大棚养鱼的农民,一亩地就可以让5个人过上很好的生活的理想实现。

什么鱼适合大棚养殖?

您好,我是牧海,非常高兴能帮您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正如题主所问,什么样的鱼适合大棚养殖?

在这里先给出答案:从大宗淡水鱼到高端特种水产都可以进行大棚养殖。但是我本人更建议进行特种水产的养殖。

对于品种的选择,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

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大棚养殖主要是为了控制温度、减少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养殖水质的直接影响。如果题主是想通过建立大棚来控制温度,从而延长鱼类的养殖周期,增大商品鱼的规格,以更高的价格占据市场优势,那这种思考方向确实非常明智的。

关于养殖品种的选择,您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环境来确定具体的品种,建议还是要到水产市场上看一看什么样的鱼比较受欢迎,什么样的鱼市场前景大、利润高。因为有一些鱼是比较小众的,只有在部分地区有市场,出了省或到了外地消费者就不认可了,因此只有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才能够确定出最佳的养殖品种。

举两个例子来说。雅鱼在四川有很高的知名度,还被称为“雅安三绝”之一,而到了东部沿海地区这条鱼的名气就比较小了,因为雅鱼只生活在雅安市及其周边的水域,市场因此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再比如黄河鲤鱼,虽然贵为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也只是在黄河流域认可度很高,而在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就不那么“吃香”了。

▼▼上图为雅鱼,下图为黄河鲤

也就是说,每个地区都有比较火的养殖品种,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市场需求端才是最好的风向标。

最后再推荐两款我个人认为比较看好的养殖品种,仅供参考。

加州鲈(南北方都有养殖)是一种全国范围内都很火爆的品种,市场价格一般在16元/斤左右。在养殖产量逐年升高的大背景下,能够保持这样坚挺的价格已经实属不易了。可以说,加州鲈鱼的红利期还没有过去,抓住机会还是很有可能大赚一笔的。

▼▼加州鲈鱼苗

▼▼加州鲈商品鱼

黄颡鱼也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特种养殖鱼类,消费群体分布很广,特别是在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等很是火爆,由于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黄颡鱼市场价格在11-13元/斤左右,因地区和产量的不同,具体价格会有一定浮动。

▼▼黄颡鱼

这两种鱼都比较好养,抗病力强、生长快,养殖起来风险也相对较低。如果题主想采用大棚养殖模式,可以考虑一下这两种鱼!

我是牧海,专注于特种水产的研究与分享,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牧海 !

什么鱼适合大棚养殖?

大棚养殖黄鳝的技术

1、建饲养池。①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一个与池底等高,一个高出池底5厘米,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成一个单元。每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②封闭循环过滤式饲养池。适宜在大城市或缺乏水源地方应用。其优点是池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池,配备一些净水、抽水、加温设备。

2、大棚建造。养殖黄鳝的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普通大棚相同,最好一个单元建在同一个大棚内,以便于管理。

3、投放鳝种。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池水浸泡5~7天后再将水放干,然后将池底的排水孔塞住,再注水保持每个池内有微流水,水深5厘米,这时即可放养。鳝种在放养前需要进行消毒。用硫酸铜、漂白粉混配液消毒时,按每立方米水体投入硫酸铜8克、漂白粉10克的比例将药料投入水中,充分搅拌,待溶化后将鳝种置于药液中浸洗20~30分钟(设定水温为10~15℃),可防治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隐鞭毛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多种病虫害,可消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

黄鳝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前面所讲的投饵外,还有防水质、防暑、越冬、鳝病防治等。这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全年的产量和效益。

1.防逃。 防逃工作是日常管理中首先应注意的一个方面。雨天,尤其连续大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止逃鱼,要经常检查排水孔。排水孔应有可靠而坚实的拦鱼栅,以防鳝鱼从排水孔逃逸。

2.水质管理。 要保持池水稳定和水质清新。鳝池水深一般保持在15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雨转晴,天气闷热时,水体往往容易缺氧,凡在这种天气的前夕都要灌注新水,以免黄鳝过多的将头伸出水层,露出水面呼吸,不利生长。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夏季高温,应每天换水,有时因残食变质,池水发臭,更需及时换水。气温正常,水质如无明显恶化,也可1—2天换1次水。

3.防暑和越冬。 水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黄鳝的摄食和生长速度。通常水温在10℃以下,黄鳝处于休眠状态,不出洞也不吃食;当水温上升到12℃时,开始出洞觅食,但活动力弱。最适宜黄鳝生长的温度为15℃—28℃,当水温在28℃以上时,摄食量下降。因此在饲养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以利黄鳝的摄食生长。

在炎热的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要勤换新鲜的清凉水,如发现黄鳝头部露出泥沙外或全身卧于泥上,反应迟钝,则需赶紧冲水或在泥里加清凉淤泥,一般可避免死亡。用井水、泉水冲凉时,进水速度不能过快。

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应投喂优质饵料育肥,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将池水排干,为保持池泥湿润和温暖,可在上着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以避免结冰而使黄鳝冻伤致死。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老鼠和畜禽的危害。如能利用工厂余热水,使池温保持在25℃左右,则可延长黄鳝的生长期,加快鳝的生长,提高产量。

什么鱼适合大棚养殖?

大棚养鱼肯定是可以的,在植物当中我们可以运用,因为我们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当然在动物养殖当中也可以,在去年的时候湖北地区就有探索,他养的不是鱼是小龙虾,我们国内的小龙虾大部分都是在5、6、7月份价格特别便宜,尤其是今年,80%的养殖户都亏本了因此去年就有人探索大棚养虾,只不过效果并不是特别好。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鱼适合大棚养殖呢?

大棚养殖

什么是大棚养殖呢?其实也就是我们为他创造了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在很多保温箱内、双层玻璃保温池内养殖也应当属于大棚养殖。因为我们为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合适的生存条件这样的养殖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大棚养殖。

一、环保下的新模式

如果你从事了水产养殖这个行业,你就应当了解目前我们国内水产养殖环境治理是多么的迫在眉睫,在两广地区差不多有几百万亩的水面不能养殖,现在生出来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那就是————集装箱式水产养殖。

①鱼没有泥土味,这个其实是大棚养殖的升级化,大棚养殖一般是建立在大的水池塘旁,还是基于池塘这个基础之上,然而集装箱却并不是,没有泥土。

②分离养殖:这个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更加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就是说我这边即使是感染了传染病,不会立马传染给整个池塘。

③反季节也可养殖:这个集装箱养殖的模式,一个大的集装箱下面上面可以有双层的塑料薄膜大棚来对他进行保温,无论是反季节养殖,还是正常季节养殖都是可以的。

但是他的要求技术非常高,目前只有在我们国内的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才有,而且这个技术已经获得了科技一等奖,以及新产品的补贴,是将来发展的最具有潜力的一个养殖模式。因为不用担心水体污染,买一个集装箱大概是需要5万块钱,其他的成本就不多说,特别贵。

大棚养虾

夏天的时候小龙虾大量的上市,你也知道我们今年小龙虾价格非常低。然而一到寒冬腊月价格飞速上涨,因为都进洞了很难捕捉,因此需要培育出反季节的小东西。当然有需求就要有创造,现在冬季小龙虾可谓是有多少人家就要多少。技术当然非常重要,因此有人就投资了大棚养虾。

我跟你说一下,这一个只是说有人在探索,真正养殖成功的没有几个。有些人宣传只不过是为了获取补贴而已,现在湖北地区确实有人探索,有那么个别的成功了,但是人家成功了会教你吗?

目前大棚养殖的还是比较少,这主要是为啥呢?因为我们水产养殖主要是在南方,而那里的环境和气候基本上都是适宜的。如果是北方大面积养殖有可能需要探索这个大棚养殖技术,但是北方的水少、水产少,又不太适合孕育出来新技术,而南方又不太需要这种技术,因此目前大棚养殖模式还在探索当中,目前正在探索阶段的主要是大棚养虾,还有一些大棚养黑鱼等。

什么鱼适合大棚养殖?

一、加强温室大棚鱼的管理:现在温室大棚里养殖的主要是罗非鱼、胡子鲇、淡水白鲳苗种及成鱼养殖罗非鱼,要注意做好水温保持及水质管理工作,防止因其头部出现冻疮而影响销售,平时水体消毒可选用二氧化氯,尽量选用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颗粒料。养殖胡子鲇,平时对水体消毒也可选用二氧化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要防止腐皮病的发生,平时投喂鸡肠等动物下脚料时要注意保持饵料新鲜。养殖淡水白鲳与养殖罗非鱼的基本原则基本相同,不同处一是严禁使用有机磷类药物,二是为了给淡水白鲳提供维生素,平时可以在水体一角投喂一些新鲜菜叶。

二、待价而沽 目前,许多农副产品都在逐步恢复到理性价位,唯有淡水鱼的价格还处在较低水平,这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结果。当然,随着其他畜禽产品价位的逐步回升以及新年佳节的来临,商品鱼价格肯定会有所上涨,有经济实力的养殖户可以不必急于出售。

三、做好苗种投放工作: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病菌活动能力不强,鱼的鳞片较紧不易受伤,故冬季又是投放鱼种的大好季节。但同样是因为气温、水温较低,鱼体一旦受伤,很容易患水霉病,可以在水体中投放食盐水进行防治。另外,实践证明,如果在投放草鱼鱼种的同时搞好草鱼疫苗的接种工作,可以大大减少日后草鱼病害的暴发。

大棚养鱼越冬保种技术

越冬前的准备

1、越冬池塘的选择及准备

越冬塘要求选择地势较高、保水力好、背风向阳、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6亩以内为宜,为东西走向,跨度不宜过大。越冬塘在越冬前半个月要将池水抽干,清除塘底杂鱼、杂草、杂物等,并严格修补塘埂和排水口,特别是排水口滤网。有条件单位可让大塘暴晒至龟裂,然后回水10-15 厘米进行消毒,消毒时可用生石灰和茶粕相结合,消毒范围包括塘底、塘埂,以彻底杀灭杂鱼和细菌,回水时最好采用清新的外河水或井水。越冬塘水不要求培育肥水,因水质较肥不利于越冬期间管理,加大了管理难度,消毒回水后5-7天,便可试水放鱼。

2、越冬材料的准备及搭建

主要是做棚拱架,在大塘中间用木桩搭成一排支撑架,然后在上面架小钢丝,塘边用木桩固定,盖上薄膜后在上面加压钢丝绳,用小铁线固定好上下钢丝绳。盖薄膜时要拉平,防止下雨时雨水积聚在大棚上面,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薄膜是否有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越冬设备的准备

根据不同的越冬方式,对越冬期间所需的加温、增氧、排污等设备应在越冬前准备好,如加热器、锅炉、控温仪、水泵、增氧机等。

越冬鱼的进塘前准备

1、越冬前催肥

越冬前一个月将要越冬的鱼集中专池囤养,进行加强培育,促使其膘肥体壮,增强越冬抗寒能力,使之逐步适应越冬期间的生活环境,将部分体弱或受伤的鱼提前淘汰。

2、越冬鱼的选留

越冬鱼有亲鱼和鱼苗两种:

(1)亲鱼:亲鱼进池时要按生产苗种的要求进行严格挑选,确保每尾亲鱼都符合要求。亲鱼的雌雄比例按3:1或4:1选留,并将雌雄分塘越冬,便于来年杂交繁殖时配组操作。留选数量根据生长鱼苗计划量再加上15%-20%,以确保来年苗种生产的顺利进行。

(2)鱼种:越冬鱼种以4-6厘米为好,一般苗种越冬要求进池时在同一规格,过大会使越冬塘利用率降低,过小的鱼种在越冬过程中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及会出现同一塘越冬苗规格大小不一的现象。选留的鱼种还要注意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表光滑、无冻伤的个体。

无论是选留的亲鱼或鱼种,选留时操作都必须轻快细致,以免碰伤鱼体,并即选即入池,鱼种在分级过筛时不宜长时间密集于网池中,一般在网池中吊水两个小时后即可进行分筛、计数入塘,最长时间不宜超过五个小时,更不宜进行高密度长途运输,否则会造成鱼体严重受伤,导致越冬成活率低。

3、鱼体消毒

越冬时亲鱼,鱼种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进池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可用2% -3%食盐溶液(不加碘)浸泡鱼体5-10分钟才下塘,待全部鱼种入塘后,可用0.3 ppm 二氧化氯进行全塘消毒,以防疾病发生。在入塘后一个星期内,要密切注意入塘鱼种活动情况,特别是水温较低时操作的鱼种伤口是否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入塘一个星期后,鱼种的情况才基本稳定,进而进入越冬期间管理。

越冬鱼进池时间和密度

1、进池时间

应在水温18-20 ℃时进池为宜,要赶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结束,一旦水温低于16℃时,起捕的鱼就不能作越冬鱼种,因为水温会使鱼体冻伤,进池后会陆续死亡。捕鱼进池时宜选择在天气稳定,有较强阳光,一般在上午九点半后才开网捕鱼,至下午四点半前结束,因此段时间水温较高,有利于操作。

2、放养密度

越冬鱼进池密度根据越冬环境条件,鱼体大小和管理水平而定。在薄膜越冬大塘,静水增氧,一般每立方水可放亲鱼5-8千克,但由于亲鱼在越冬后期要在原塘进行产苗前强化培育,所以有条件单位应减少亲本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500-600 尾,规格为500-600 克/尾。如在原越冬大棚进行配对产苗,还要考虑雌、雄亲本的数量、重量等因素。越冬鱼苗的放养密度为3-4厘米规格,每亩10-12 万尾;4-5厘米规格,每亩8-10万尾;5厘米规格以上鱼苗7-8万尾。小规格苗种越冬,因为较小,成活率较低,所以应适当提高入塘量,扣除成活率后达到一般越冬水平,在加强培育后出池时能达到5-7厘米规格;而作为大规格苗种,因入池后成活率较高,所以在入池时大规格苗密度应放密些,以保持规格统一,稳定在5-7厘米规格最为合适。

越冬期间饲养管理

罗非鱼越冬期较长,一般是10月中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约有半年时间。在生产中,一般将越冬分为三个阶段管理,在进池早期和即将出池的水温都较高,应适当多投料,调节水质;中期温度较低,应适当减少投料,防止水质恶化;越冬晚期的管理尤为重要,在出池前要加强饲料的数量和质量,促使体质恢复健壮和亲鱼性腺发育,这样能保证出池后苗种质量。整个越冬期间要有专人负责,做好各项记录,控制水温,调节水质、投料、防病等工作。

1、水温的控制

越冬鱼进池10天内,应把水温控制在20-25 ℃间,这样有利于鱼体伤口尽快愈合,抑制水霉病发生。情况基本稳定后,可以将水温控制在18-20 ℃间。水温切不可忽高忽低,不能突然降温,也不能长期控制在20℃以上,长期高温不利于越冬管理,而且还会增加饲料的投入,因为水温高,鱼的活力较强,消耗体力较多,摄食量也会增加。如用超薄料薄膜大棚,由于白天太阳光照增温,池内气温有时高达30℃,此时应将薄膜翻开一部分,让空气流通,将棚内气温控制在21℃左右,水温控制在18-19 ℃,如遇天气突变或寒流,应及时将薄膜盖回,以防突然降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