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败血症怎么防治好?
草鱼是比较传统的经济鱼类,养殖的人也很多,败血症是危害草鱼生长严重的疾病,给养殖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败血症也是值得大家学习。
草鱼感染败血症的症状此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形成,在池塘、水库的养殖场所都可以发病,有的池塘高温降暑工作没有做好,很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刚发生时,草鱼吃食、活动方面都很正常,很难早期发现进行治疗。细菌感染以后,会造成鱼体内的红细胞减少,鱼鳃的内部发生腐烂,鱼身上会出现出血点,最后摄食减少,行动力下降,很少在水里游动,贫血造成肌体组织缺氧,最终窒息而亡。
造成败血症发病的原因有的养殖户为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放养密度,鱼在水里活动空间不够,溶氧不足,容易造成鱼缺氧,体质下降就会感染细菌。上一季养了鱼,捕捞之后,没有进行清塘消毒就放了鱼苗,一般在放鱼苗前要将池塘里的淤泥清除干净后才能进水。高温季节,没有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高温的条件下,败血症病毒更容易繁殖,加大了患病的风险。
败血症的防治措施- 草鱼败血症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再加上水质恶化引起的细菌感染,预防措施还是要从改善环境入手。像养鱼养了好多年的池塘,在放苗前一定要对池塘进行改底,将淤泥清除,用生石灰消毒杀菌,避免以后细菌滋生。
- 到了炎热的夏天,要做好降温措施,可以在水里种一下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既能起到降温的作用,还可以改善水质,加快分解水中的氨氮,改善水质。
- 放鱼苗的时,要结合池塘的使用面积,合理控制密度,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要符合草鱼生长密度的标准,只有生存空间改善了,草鱼生长速度加快,减少了疾病发生的可能。
- 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可以在饲料里添加一些药物进行预防,如肝肠利科和海联科都是不错的药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草鱼的败血症前期的病症虽然不是很严重,如没有发现任其发展,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类细菌感染的疾病主要还是与草鱼的免疫力下降有关,平时在喂养的同时要注意全方位的管理,加强多方面的营养补充,改善养殖环境和水质,增强草鱼的抵抗能力。
草鱼的败血症怎么防治好?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及细胞毒性。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尤以水温在28℃以上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是危害草鱼养殖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1、主要症状
发病早期对鱼类吃食没有影响,但会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健康鱼体后进入鱼的肌体组织,造成红血球溶血,体内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过多投喂后鱼体消化饲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会因组织肌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后期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最终直至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肝、肾、脾脏肿大,颜色较淡,脾脏呈紫黑色,肝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肌肉和鳔壁充血。
病鱼有时突然发生死亡,眼观上看不出明显症状,这是由于这些鱼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
草鱼败血症主要症状:
2、发病条件
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里常在,在数量不是特别多、水环境比较好和鱼体质比较好的时候不发病。也就是说,草鱼细菌性败血症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
(2)特别是高温季节,长期不关注水质调控,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
(3)突然地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
鱼体体质下降是网箱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广西网箱养殖每年3~4月份都会爆发小瓜虫,在此期间鱼因为寄生虫感染及投喂控制导致体质严重下降,而每年5月份是网箱草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3、日常预防
(1)池塘淤泥较厚时,有条件的应该进行清淤,无法清淤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00~200斤进行底质改良。
(2)关注日常水质情况,有问题时及时使用海联科3101、3102、底倍康等进行底质改良、调节水质。
(3)疾病高发季节,每月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消毒一次,网箱建议使用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进行吊瓶。
(4)定期使用海联科3505(每包可用5000斤鱼)+3103(每瓶可用5000斤鱼)拌料内服或者投喂肝肠利健(每包可用40000斤鱼),每15天保健3~5天。
(5)疾病高发季节,使用海联科康力沙(每包可用3000~4000斤鱼)+海联科3505(每包可用5000斤鱼)或者海联科蚌毒灵散(每包可用5000斤鱼)拌料内服3天进行预防。
(6)小瓜虫爆发期间,尽量保持投喂,同时投喂肝肠利健(每包可用30000斤鱼)增强鱼体体质。
4、治疗
第一步:消毒
鱼塘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3亩/包.米)或者聚维酮碘(4亩/瓶.米)进行1~2次消毒;网箱使用聚维酮碘(1箱/瓶)进行吊瓶消毒1~2天。
第二步:拌料内服
每1万斤鱼使用海联科康力沙5包+2包海联科3505或者海联科蚌毒灵散2包+1包海联科维生素C50拌2包膨化料一餐投喂,内服5天以上。
疾病得到控制后,缓慢加料至正常投喂量,在此期间混料投喂肝肠利健5天,恢复鱼体体质。
草鱼的败血症怎么防治好?
防止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源头做起,严格做好检疫工作,防止从疫区引种,保证鱼苗的质量。
清理池塘过多的淤泥,改善池塘水质,并且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消菌杀毒,改善池塘的总体环境。
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注意规格不一样的鱼苗的量把控好。还可以使用浸浴法进行人工免疫。
给鱼苗口服大黄粉,注意分量,可以将大黄粉拌入饲料中投喂给鱼苗,也可以制成饲料颗粒投给鱼苗,两种方法都可以。
加强对饲养的管理,定期加入清水,保证池塘水质和水温,定期消毒。
做好池塘的越冬工作,调节好池塘的ph值,在鱼病的高发期,尽量减少或降低池塘的养殖密度,尽快将死鱼打捞清理掉。
草鱼的败血症怎么防治好?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及细胞毒性。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尤以水温在28℃以上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是危害草鱼养殖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1、主要症状发病早期对鱼类吃食没有影响,但会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健康鱼体后进入鱼的肌体组织,造成红血球溶血,体内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过多投喂后鱼体消化饲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会因组织肌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后期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最终直至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肝、肾、脾脏肿大,颜色较淡,脾脏呈紫黑色,肝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肌肉和鳔壁充血。病鱼有时突然发生死亡,眼观上看不出明显症状,这是由于这些鱼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草鱼败血症主要症状:发病条件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里常在,在数量不是特别多、水环境比较好和鱼体质比较好的时候不发病。也就是说,草鱼细菌性败血症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1)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2)特别是高温季节,长期不关注水质调控,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3)突然地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鱼体体质下降是网箱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广西网箱养殖每年3~4月份都会爆发小瓜虫,在此期间鱼因为寄生虫感染及投喂控制导致体质严重下降,而每年5月份是网箱草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3、日常预防(1)池塘淤泥较厚时,有条件的应该进行清淤,无法清淤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00~200斤进行底质改良。(2)关注日常水质情况,有问题时及时使用海联科3101、3102、底倍康等进行底质改良、调节水质。(3)疾病高发季节,每月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消毒一次,网箱建议使用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进行吊瓶。(4)定期使用海联科3505(每包可用5000斤鱼)+3103(每瓶可用5000斤鱼)拌料内服或者投喂肝肠利健(每包可用40000斤鱼),每15天保健3~5天。(5)疾病高发季节,使用海联科康力沙(每包可用3000~4000斤鱼)+海联科3505(每包可用5000斤鱼)或者海联科蚌毒灵散(每包可用5000斤鱼)拌料内服3天进行预防。(6)小瓜虫爆发期间,尽量保持投喂,同时投喂肝肠利健(每包可用30000斤鱼)增强鱼体体质。4、治疗第一步:消毒鱼塘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3亩/包.米)或者聚维酮碘(4亩/瓶.米)进行1~2次消毒;网箱使用聚维酮碘(1箱/瓶)进行吊瓶消毒1~2天。第二步:拌料内服每1万斤鱼使用海联科康力沙5包+2包海联科3505或者海联科蚌毒灵散2包+1包海联科维生素c50拌2包膨化料一餐投喂,内服5天以上。疾病得到控制后,缓慢加料至正常投喂量,在此期间混料投喂肝肠利健5天,恢复鱼体体质
草鱼的败血症怎么防治好?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等多种病原菌。细菌适温范围4~40℃,最适温度25~37℃,最适pH为5.5~9.0。
1.症状:阴雨天或连续阴天后,天气突然转晴,草鱼在池塘中呈不规则跳跃,捕捞出的病鱼尾鳍内有气泡或发白坏死,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或发黄,鳃内有气泡。解剖可看到肝脏变色,胆肿大发黑、胆汁充盈,肠内无食物。
2.预防方法:①定期调节水质,控制池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②定期泼洒消毒药物,如杀灭海因II、聚维酮碘溶液等。
3.治疗方法:①发病初期,全池遍撒大粒盐(粗盐)10千克/亩,该病可痊愈;②发病中期(得病后的2~3天),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连泼2次,每天1次,同时内服克瘟灵II、肝胆利康散、维生素C钠粉,3~5天后可痊愈;③发病后期,开始大批量死鱼时泼洒含三硫二丙烯的消毒剂2次,中间加1次二氧化氯,连续3次用药,有较好效果;④投喂的饵料量减少至正常量的1/2或停食。
草鱼的败血症怎么防治好?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及细胞毒性。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尤以水温在28℃以上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是危害草鱼养殖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1、主要症状发病早期对鱼类吃食没有影响,但会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健康鱼体后进入鱼的肌体组织,造成红血球溶血,体内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过多投喂后鱼体消化饲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会因组织肌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后期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最终直至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肝、肾、脾脏肿大,颜色较淡,脾脏呈紫黑色,肝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肌肉和鳔壁充血。病鱼有时突然发生死亡,眼观上看不出明显症状,这是由于这些鱼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
2、发病条件
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里常在,在数量不是特别多、水环境比较好和鱼体质比较好的时候不发病。也就是说,草鱼细菌性败血症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
(2)特别是高温季节,长期不关注水质调控,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
(3)突然地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
鱼体体质下降是网箱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广西网箱养殖每年3~4月份都会爆发小瓜虫,在此期间鱼因为寄生虫感染及投喂控制导致体质严重下降,而每年5月份是网箱草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3、日常预防
(1)池塘淤泥较厚时,有条件的应该进行清淤,无法清淤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00~200斤进行底质改良。
(2)关注日常水质情况,有问题时及时使用海联科3101、3102、底倍康等进行底质改良、调节水质。
(3)疾病高发季节,每月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消毒一次,网箱建议使用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进行吊瓶。
(4)定期使用海联科3505(每包可用5000斤鱼)+3103(每瓶可用5000斤鱼)拌料内服或者投喂肝肠利健(每包可用40000斤鱼),每15天保健3~5天。
(5)疾病高发季节,使用海联科康力沙(每包可用3000~4000斤鱼)+海联科3505(每包可用5000斤鱼)或者海联科蚌毒灵散(每包可用5000斤鱼)拌料内服3天进行预防。
(6)小瓜虫爆发期间,尽量保持投喂,同时投喂肝肠利健(每包可用30000斤鱼)增强鱼体体质。
4、治疗
第一步:消毒
鱼塘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3亩/包.米)或者聚维酮碘(4亩/瓶.米)进行1~2次消毒;网箱使用聚维酮碘(1箱/瓶)进行吊瓶消毒1~2天。
第二步:拌料内服
每1万斤鱼使用海联科康力沙5包+2包海联科3505或者海联科蚌毒灵散2包+1包海联科维生素C50拌2包膨化料一餐投喂,内服5天以上。
疾病得到控制后,缓慢加料至正常投喂量,在此期间混料投喂肝肠利健5天,恢复鱼体体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