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辣椒在种植过程中,疫病和菌核病是很常见的病害,这两种病害都是水状溃烂发白,不好区分,给正常的生长环境带来很多的危害。正确认识这两种病害,在防治的过程中才能直达病害,药到病除。
一、辣椒疫病的特点辣椒疫病是属于疫霉真菌或鞭毛菌感染,它是在土壤中以病卵的方式存活,后期通过雨水流动、灌溉等进行散播,感染后产生活动的孢子菌在内部繁殖生长,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可以快速的生长繁殖,像是在低洼、积水过多、种植密集的辣椒地里容易蔓延。
二、 辣椒疫病的病状
当感染辣椒疫病后,辣椒的叶子、果实、茎部最容易受到伤害。要是幼苗染病,会出现深色软腐斑点,严重后就会倒伏。辣椒生长中期感染,叶片上会出现白色霉状的圆形病斑,果实呈暗绿色积水的形态,干枯后就变为褐色的结晶。
三、辣椒菌核病的特点辣椒菌核病是核盘真菌感染,通过菌孢子传播到植物上,菌孢子通过植物上的伤口,入侵到内部,一般在春季和冬季是高发期,对温度很敏感,温度过高就会抑制繁殖。
四、辣椒菌核病的病状辣椒长到成株期,感染菌核病后枝干和侧枝部位会有浅褐色水渍样的斑点,环绕枝干一周,经过一段时间,会发展成棉絮状的物质,直到病枯而亡。果实感染,表面长出白色的丝状物,再从边缘向果蒂发展。
五、辣椒疫病和菌核病的区别疫病发作的部位主要是在茎部,起初就像被水烫过不会变色,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茎部才会萎缩变为深褐色,空气潮湿,就会长出白霉并向其它部位发展,所以疫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不变色,后面逐渐变黑并发霉,容易发生二次感染,产生恶臭。 菌核病发病起初就是褐色水状,严重以后枝杆由上而下发展,外面是白色的丝状物质并形成黑色的鼠粪状菌核,但里面还没有发生变化。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就变色,后面开始长丝状的物质,但不会产生恶臭。
六、辣椒疫病和菌核病的防治办法1、 在选品种的时候可以选抗病型的,比如海丰6号和都椒1号,播种前种子要在太阳下晾晒再放入45度的温水中浸泡,水里要加1%硫酸铜液,浸泡好捞出后要撒草木灰。
2、在育苗的时候,选择无菌土进行育苗。定植前要对土壤消毒,用40%的福尔马林加2.5升的水喷洒地面,再用薄膜将地面盖住,2~3天将土壤里细菌杀完,把薄膜拿掉通风散气15天再进行定植。
3、及时清洁菜地,水肥要合理分配,辣椒枝苗要做好透光通气,温湿度要掌控在合理的范围。发现病枝死枝及时摘除。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辣椒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因温度、湿度及其它因素,容易发生菌核病和早、晚疫病,给植株生长和生育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由于两种病害在症状表现上的大多相似,又给生产上的精准防治施药带来很多迷盲,因此有必要了解辣椒疫病和菌核病各自的发生规律及症状表现,才能更好的精准施药,不同的病情区别对待施药,发挥各自最大的防治效果。
一,辣椒疫病:
①,症状:辣椒疫病在茎、叶及果实都可以发病,从幼苗至结果都可发生,苗期感染这种病,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导致上部倒伏,定植后叶片病部有暗绿色病斑产生,叶片易脱落,当湿度太大时,病部能看到白色霉层,最终会导致辣椒上端及整株枯死。
②,发病规律:辣椒疫病是由鞭毛菌属的辣椒疫霉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在土壤中或其它病残组织上越冬,在第二年气温升高到10℃以上、降雨开始的条件下,病菌会随水滴、尘粒等飘溅到辣椒苗上引起发病,湿度过大,种植过密,没有倒茬(轮作),都会加重发病。
③: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新土消毒育苗,种子播前也要消毒处理。避免与茄科类蔬菜连作。加强浇、排水管理,小水勤浇,增湿降湿,同时要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湿度,减少疫病发生。发病前,可用30%甲霜铜300倍液喷洒辣椒根部和土表,防止初染,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同时喷雾58%瑞毒锰锌600倍液,一周一次,连喷2~3次。
二,辣椒菌核病:
①,症状:发病初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色或暗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后,病部凹陷收缩,最后枯死,发病中期,病部可见白色菌丝或轮纹状或网状霉层。
②,发病规律:菌核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温度过高,容易诱发菌核病。
③防治措施:避免连作,深翻土地消灭菌源。种子和育苗土要消毒,种子可用0.2%的40%的拌种双拌种。育苗土要保持蔬松,不要踩实,经常通风降温。农药防治:发病初,在拔除病株的同时,可用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一周一次,连喷2~3次,以免病害传染扩散。
三,分析对比:
从以上各自的症状及发病规律来看,相似处很多,但主要特征还是能看的出来:
①,疫病症状多为水侵状,而菌核病多为水渍状。
②,疫病病部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层,而菌核病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的是白色菌丝或轮纹状或网状菌丝层。
③,病源菌不同,疫病为鞭毛菌属,菌核病为子囊菌属。
④,相同点是病菌都在土壤中或地面病残组织上越冬,待来年在适宜条件下侵染辣椒,因此在农业防治方面,方法和措施基本相同,但在农药防治方面,要有所注意,因为病源菌不同,所症对的农药就不同,分清症状,认清病情,选用征对主病情的农药,才能使各病害的防治达到最好效果。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我来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辣椒疫病和菌核病的区别。1.发生的症状表现不同
(1)辣椒疫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茎,尤其是辣椒的茎部,发生病害最严重。辣椒的幼苗多是从茎基部发病,先是出现水渍状的软腐,病的颜色呈暗绿色,辣椒病株倒伏。如果是成株感染之后,叶片出现暗绿色近圆形的病斑,辣椒叶边缘模糊,湿度大的时候出现了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而且病斑扩展很迅速,叶片大部分软腐,容易脱落。
辣椒植株茎部染病时,会出现暗褐色条状的病斑,略凹陷,在潮湿时会出现稀疏的白霉,而且潮湿时,病情会扩展,辣椒的全果软腐,在辣椒果上会密生白色的霉状物,等到干燥后变成了浅褐色、枯干。
(2)辣椒菌核病 辣椒自幼苗至成株期都可以染病,茎秆受害比较严重,它也是危害叶、花、果实和果柄等部位。当茎秆发病时,辣椒分杈处容易发病,初期呈绿色水浸状斑,在这之后病斑绕茎变为黄色或者是灰色,当湿度大的时候会出现白色的棉絮状菌丝体,稍微凹陷,剥开辣椒茎秆可以看见白色的菌丝体和黑色菌核。如果是果实染病,病变处多呈现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逐渐向周围扩展,湿度大时又会长出白色菌丝体,之后形成黑色菌核。
2.病原不同
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属于鞭毛菌门的真菌。
辣椒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属于子囊菌门的真菌。
3.发病的规律不同
(1)辣椒疫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是以菌丝体或者是卵孢子随着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到了第二年萌发形成孢子囊,然后产生了游动孢子,随着灌溉水和雨水扩展,来侵染寄主。当温度低、雨水多的时候有利于发病。
(2)辣椒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进行越冬,。在第二年的时候当温度和湿度合适时,菌核萌发,这时长出子囊盘,会释放子囊孢子,然后借着风雨传播蔓延。湿度是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主要的影响条件,当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时候有助于子囊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所以,辣椒菌核病在早春或者是晚秋湿度高的时候容易发生。
了解清楚了发生病害如何发生,那么就要有针对防治措施。
防治办法
1.辣椒疫病防治措施。(1)选用抗(耐)病的辣椒品种。
(2)要加强辣椒的栽培管理,提倡辣椒轮作,并且注意控制浇水,要降低大棚内的湿度,还要增施磷肥、钾、钙肥。
(3)针对病原用对药剂进行防治,保护地的棚室提倡使用烟剂熏蒸和粉尘药剂防治。
烟雾法,就是在发病前或者是发病的初期建议每亩地用45%百菌清烟剂220克,均匀的放在垄沟内,把棚密闭,然后点染熏烟。要熏1夜,到了次日的早晨通风,每隔7天熏1次,可以单独进行使用,也可以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轮换使用。如果发现中心病株后要喷洒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是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建议7~10天喷一次。
另外还要注意雨后及时的排水并注意土壤消毒。
2.辣椒菌核病的防治办法(1)整地时深翻土壤,深翻土壤可以把菌核埋入到地下深处,能够抑制菌核萌发。
(2)也要实行轮作,还要培育无病的种苗。
(3)要加强管理,及时进行通风降低湿度,要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
(4)同样的也要进行药剂防治。在辣椒植株发病以后,要及时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者是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者是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设施栽培辣椒中提倡用烟雾法防治病害,每亩地用10%腐霉利烟剂250~300克熏8小时左右,建议5~7天熏一次,连续熏2~3次。
提示大家,菌核病前期与疫病症状比较相似,为了准确鉴定,有条件的的话可以采用仪器鉴定,有孢子囊自己孢子的就是疫病,没有孢子的则是菌核病。所以要分清病害,对症下药治疗。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谢谢邀请,辣椒疫病是辣椒种植常见的毁灭性病害,菌核病发生相对少见些,两者均是真菌性病害,都会导致辣椒成株枯死,在生产上往往容易将菌核病误诊为疫病进行防治,防治效果甚微,错过防治适期。
图1: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的症状区别1、苗期:疫病苗期发病,茎基部水渍状腐烂,后猝倒或枯萎死亡;菌核病苗期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渍后变棕褐色潮湿时皮层腐烂,生白色菌丝体干后呈灰白色,最后全株呈立枯状死亡。
图2:辣椒疫病
2、成株期:疫病茎部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环绕表皮扩展至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明显溢缩,引起软腐或茎枝折断,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菌核病成株期染病主要发生在距地面2-3厘米处茎部,病斑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髓部解体成空腔,并可在病茎周围找到黑色鼠粪状菌核。
图3:辣椒菌核病
怎么防治辣椒疫病和菌核病?辣椒疫病:在苗期发病,病害轻的地块可用霜贝尔50毫升加叶面肥兑15公斤水喷施2-3次,隔4天左右1次;病害中后期,可用霜贝尔75毫升加大蒜油15毫升兑15公斤水喷雾2-3次,隔3天1次。发病初期可选用氟吗·锰锌、精甲霜·锰锌、氟啶胺等药剂防治,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发现少量中心病株,可拔除用生石灰对病穴消毒,用甲霜·铜或甲霜·恶霉灵进行灌根2-3次,隔5天左右1次。
辣椒菌核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啶酰菌胺等药剂进行防治,连续施用2-3次,隔7-10天1次。
除用药防治外,应做好种子和苗床的消毒,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合理轮作,不重茬种植或与茄科蔬菜连作套种;科学施肥,底肥多施有机肥,根据辣椒生长规律配比施用氮、磷、钾肥,适量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性;灌水及时适量,少量多次浇水,雨后注意排干积水,避免病菌在田间传播。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我们在辣椒种植中经常会发现多种遇到病害有相似的病状,如叶片褪绿变褐色,茎部感染有褐色病斑,果实染病腐烂等等,这些病害让我们经常分辨不清,结果出现误诊,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甚至绝收,损失相当严重。就如我们常见的辣椒疫病和菌核病就存在相似发病症状。我们大棚基地上的种植户经常因为诊断失误而耽误病害防治。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在植株上发病的症状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相似点】:它们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辣椒根,茎,叶和果实,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条件下均可发生,然后依靠气流,灌溉水,雨水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如果防治不及时,可引起植株死亡20%-30%,甚至造成毁灭性死亡。
【不同点】:辣椒疫病:在辣椒的茎基部感染时有暗绿色病斑,后来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变为黑褐色,绕茎一周后茎基部腐烂,发病部位的叶片由下向上枯萎死亡,在湿度大时有白色霉层。叶片多从边缘发病,呈暗绿色不规则病斑,可使叶片脱落,出现秃枝。果实从蒂部开始发病,呈暗绿色病斑,然后逐渐变褐脱落。湿度大时有白色霉层。
辣椒菌核病:在辣椒茎基部感染时由浅褐色病斑变为棕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后干枯死亡,湿度大时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茎表面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叶片感染后脱落。果实感染时从脐部向果蒂蔓延,而后整个果实腐烂,表面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期随着病情发展变为黑色菌核。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不采取防治可使植株造成毁灭性损害,那么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防治也是我们种植户所关心的。【辣椒疫病和菌核病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辣椒疫病和菌核病都是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传播比较快,都是靠气流,雨水,浇灌水和农事操作传播。二者所用的方法可以通用:我们可以在浇水和雨水过后,注意通风排湿,在高温时注意通风降温,低温时加强保温工作,及时覆盖棉被,坚持晚揭早盖的原则。如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块集中烧毁。
【土壤和棚室消毒】:我们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对土壤进行喷施,或者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对棚室进行熏蒸,每棚摆放8-10个,每隔8-10天一次。
【药剂防治】:辣椒疫病我们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者72.2%普力克水剂500-6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150-250毫升,连灌2-3次。
辣椒菌核病我们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盛花期喷施,每亩喷施60升,每隔8-10天一次,连喷3-4次。也可将杀菌剂兑成50倍液,涂抹在茎部,可控制病情扩展。
辣椒菌核病和疫病均可在整个生长期发病,可使茎,叶干枯死亡,果实发病腐烂并有霉层产生,造成植株枯萎死亡,严重影响辣椒产量。但二者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均可发病,在防治时对土壤和棚室消毒时可采取同样措施,但在药物防治时略有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药剂,才能达到防治效果。所以在防治时我们先要正确区分病害,才能采取正确防治措施,从而不耽误农业生产,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以上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之谈,如有不妥请在评论区留言,如果赞成点击关注并转发。]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有什么区别?怎么防治?
一个是生理性病害,一个是侵染性病害。有本质上的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