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发动机是工业王冠上的明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生态建设。

你说航天事业发达,就说航天发动机吧!航天发动机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短,一次性使用。很多发动机使用寿命只有短短的30分钟。以至于很多国家研究陶瓷发动机。这样对国家工业底蕴要求比较低。反而对国家意志要求比较高,有意志的基本上都成功了!

而汽车发动机制造工业原理本身很简单,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汽车发动机潜力的挖掘越来越难,对工业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好的发动机通吃了整个市场,哪怕差一点的发动机就容易被市场淘汰。中国现在发动机早已国产,但是基于口碑等因素,还是没有很好的销量!

这就是你的答案!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跨入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列,可以自豪的讲我们的航天技术和综合实力已紧随美国、俄罗斯,挤身世界前三名的行列。如果要深究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因,这首先要归功于毛主席、周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英明决策,在我国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下果断决策,全国人民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二弹一星”,发展航天事业。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非常重视航天事业,在领导力量、组织机构、经费保障、科研人员、保障资源等方面长期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航天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以及一大批海外留学的赤子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毅然回国,把他们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是他们所学的知识带动和引领了国内的航天科研领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教学、科研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再有,我们的航天事业发展也遵循了毛主席、党中央确定的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道路的原则,在苏联背信弃义的情况下,突破了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走出了我们中国特色航天研发道路。

直到今天,我们的航天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我们的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各类卫星已经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神舟飞船已经可以往来于地球与天宫号空间站,开展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秘密;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将进行更为广阔的深空探测;国庆阅兵时受阅的各类各型导弹成为保卫祖国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利剑。我们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长期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们的拼搏奉献;在某种意义上也得益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和制裁,逼使我们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相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较为缓慢,这也在情理之中,航天事业发展所依赖的条件与所处背景,汽车行业的发展都不具备,汽车行业所处地位和重大意义与航天事业也不可同日而语,关键是美国和西方大国在航天等国防高科技领域始终对我们实行封锁和禁运,但对汽车等民用技术却对我们敞开大门,这些年来我们引进了许多条欧美日韩汽车整车生产线,这就势必影响了我们对汽车发动机及汽车技术独立研发的积极性和紧迫感。这些也可能就是我国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不如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吧。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的确,正如前面朋友所说:“中国航天事业事关中华民族国力和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之大事。”必须以举国之力攻坚克难,必达目标。这正如开国领袖所预言的那样:“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中国有今天的大国地位,得益于上世纪50、60年代艰困岁月起步的“两弹一星”工程。

至于气车发动机相对于航天工程应该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当然,汽车发动机技术的研发对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汽车作为一种重要运输工具,除了部分军用外,各行各业都要用到。那么是否汽车发动机技术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应该与“两弹一星”排在同等重要地位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呢?其实,这与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不相符的。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连年三年自然灾害,国际环境非常不利。有限的资金只能安排国之重器先行。其它行业逐步待经济好转后顺势而为。现在看当时“先重后轻,先军后民”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改革开放后汽车发动机自主与合资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取得了重大进步。汽车发动机的技术攻坚克难,在最近未来10年内将有重大技术突破。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说到航天技术和车辆发动机包括飞机轮船发动机技术,要从这些技术的最终产品了说。航天技术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先说火箭,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只要保证在本次使用中稳定可靠的发挥性能就行了,有问题下一个再改进。再说卫星,要求稳定耐用,不刻意(不是一点都不考虑)考虑体积,经济性,主要是把它发射上去它能稳定可靠的工作就可以了。反正都是高能耗的一般人也玩不起。汽车发动机就讲究多了,首先你要可以经济性,不能说人家2.0的发动机油耗8-10个油耗你的2.0发动机10-20个油耗,这样没人买。然后就是耐久性,你不能一台发动机用个3-5年废了吧,成熟的发动机都可以15-20几年以上的。关键技术难点就是材料 你看着都是一堆铁,但是还有在这堆铁里面添加其他材料而且不止一种,每种辅料加多少,什么时候加,怎么加。这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得到的。就像大厨告诉你这盘红烧肉里面用了那些调料用了多少你一样做不出大厨的味道。冶金技术中国跟欧美日本还是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应该说主要是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的。现国产最为先进的歼20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其研发成本号称300亿人民币(好多资料说是25亿美元),而美国F35第五代战斗机研发费用是330亿美元,仅就投入上,我们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当然更早的战斗机的投入上,我们就更是以省为主,所以我一个爱好军事的朋友都经常说,我们的哪款型号对应苏27什么的,意思就是通过逆向工程搞出来的。

汽车发动机其实也差不多和航空航天一个套路在发展。汽车行业投资也是非常 巨大的,刚过去的2019年,大众的研发费用投入了1620亿元,本田都达到1066亿,奔驰、宝马和标致都超过500亿。想想本田作为一个中低档车品牌,投入如此巨大的研发费用,虽然我们不知道其“地球梦”发动机究竟花了多少研发成本,但肯定要占总研发投入很大的比例的。而国产车由于营收的有限,虽然投入研发的比例也不低,比亚迪的6.87%比本田的5.4%还要高一些,但绝对数上就可怜了,只有37亿人民币,更高比例的海马只有2.5亿,就算绝对数上最高的上汽也只有62亿人民币;而国产发动机做得最好的奇瑞的研发费仅有1.5亿左右。仅就这点资金研发发动机都不够,何况还要请国外的大师来做外观这些呢。于是就陷于研发投入不足营收起不来,然后继续没钱投入的恶性循环中。

要说比原型发动机部分先进,我是信的,要说全面超越,相信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但是军事上的需求和民用不一样,只要有这些战斗机,就能形成真实的战斗力,性能略有差距也可以通过操作专业性、严格的训练和好的飞行员来补充一些设备的不足。

但是汽车就不一样了,必须要消费者买单才行,不可能由公共资金来无限的补贴。而技术换市场换回来的利润却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投入还要解决中外员工需要缩小的收入差距和各种其他的投入,所以发动机的研发就只能放一放,基本靠引进为主了。

但是现在电动汽车,好像一下缩小了在三大件中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上与跨国巨头的技术差距,所以新势力造车势头不错,应该也是一个机会吧。但是还是得实在搞技术才行,如果一味的注重外观和营销,可能过不了多少年,差距又摆起了。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航天事业属于军工事业,第一不存在技术专利限制,不管方式方法只要你搞的到就是你的,第二航天事业涉及国家安全,他可以不计成本只要好用就行。这两条放在民用领域的汽车行业都不可接受,正如华为受到的限制一样,没办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