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选择sub6,而不选择更厉害的毫米波?
未来肯定是以厘米波为主,个别特需的地区采用毫米波。
原因太简单了:毫米波基站根本就不是人可以想象的。
目前毫米波理论距离是150米。这还是理论距离,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稍微大一点的小区就必须安装好几个基站。如果要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栋楼一个基站。
而厘米波则和现在4G基站数量相差无几。要知道目前世界只有中国算是全国完成了4G建设。这都逼着三大巨无霸合作请一个铁塔公司搞基站建设。
如果使用毫米波基站,基站数量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而且一离开城市信号马上没有了!这完全不符合成本建设!
为什么中国选择sub6,而不选择更厉害的毫米波?
题主你好。
中国选择sub-6G,美国选择了毫米波,这与这两种频谱波段技术特点和目前现状决定的。
5G两大方案:Sub-6G和毫米波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 V15.0.0版TS 38.104规范,5G NR的频率范围分别定义为不同的FR:FR1与FR2。第一种(FR1)的重心放在6GHz以下的电磁(EM)频谱上(“低到中频段频谱”,也称为“Sub-6”),主要在3GHz 和4 GHz频段。第二种FR2侧重于24~300GHz之间的频段(“高频频谱”或“毫米波”)。
根据谷歌对于相同范围内、相同基站数量的5G覆盖测试显示,采用毫米波部署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可以覆盖11.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盖3.9%的人口;而采用Sub-6频段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网络可以覆盖57.4%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盖21.2%的人口。
谷歌测试结果对比,上为毫米波覆盖,下为Sub-6覆盖。可以看到,在Sub-6下运营的5G网络覆盖率是毫米波5倍以上。而且建设毫米波基站,需要大约在电线杆上安装1300万个,将花费4000亿美元,如此才能保证28GHz频段下以每秒100 Mbps速度达到72%的覆盖率、每秒1Gbps的速度达到大约55%的覆盖率。而Sub-6只需要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装5G基站即可,大大节省了部署成本。
目前因为美国政府尤其是军方将大量3-4GHz范围内的频段用于军用通信和国防通讯,迫使美国只能选择押注毫米波。
中美5G建设状况中国计划部署第一个广泛使用的5G网络,其首批Sub-6网络服务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先发优势可能会推动智能手机和电信设备供应商以及国内半导体和系统供应商的市场大幅增长。因此,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将为其国内市场开发基于5G速度和低延迟性能的服务和应用程序。随着5G在全球以类似的频段部署,中国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应用及服务很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即便它们被美国市场排除在外。中国在5G领域的发展,将重现美国在4G领域的辉煌。而美国还在思考如何完全解决毫米波的缺陷,目前美国试图通过大规模MIMO和波束赋型改善毫米波的传播效率。
因此,中国选择sub-6G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建设现状上,都有利于中国5G通信的快速发展。希望回答对题主有帮助,谢谢!
为什么中国选择sub6,而不选择更厉害的毫米波?
中国还可以选择毫米波,5G是全频段的,只有规划好,及时关闭2G3G网。美国是没有办法,军方占用了sub6,5G无望啊
为什么中国选择sub6,而不选择更厉害的毫米波?
感谢邀请!高通最近喊出了支持毫米波才是真5G的口号,我相信很多朋友现在一定在说毫米波有多好多好,5G手机芯片必须要支持毫米波云云,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高通没有高端5G SoC芯片的时候,他只能宣扬毫米波的优势,这个是高通的策略。
事实上我们看到,华为、三星、MKT,所有的厂商的5G SoC,都不支持毫米波,包括三星的Exynos 980,以及最近很火的联发科的天玑1000,第一个商用的华为麒麟990 5G,全部是不支持毫米波的。
所以目前支持毫米波的只有高通的5G芯片,所以高通才有华为芯片不支持毫米波的是假5G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其他芯片企业不支持毫米波,是因为暂时没必要支持,而高通芯片支持毫米波,是不得不支持。
因为全球几乎都是以Sub-6为部署标准的,只有美国选择了毫米波,因为美国自己把Sub-6留着作去军用了,高频的毫米波留作民用,所以美国没办法用Sub-6,这不是美国运营商不想用,而是不能用。所以高通作为美国企业,很明显只能支持毫米波,而且华为根本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用毫米波没有任何意义。
Sub-6G和毫米波是5G技术的两个方向,为何全球绝大多数的运营商都考虑Sub-6G呢?这因为毫米波的优势和问题都一样明显。毫无疑问,毫米波的短波长和窄光束特性让信号分辨率、传输安全性以及传输速度得以增强,但传输距离大大缩减。
也就是,毫米波的带宽的确更大,但是毫米波信号的衰减太容易,穿墙、覆盖啥的都是大问题。甚至在高通的演示中,如果手挡在信号发射器与手机模型中,就能够让毫米波的传输速度直线下降,更别提平时我们在办公室和家里使用手机了
谷歌的测试结果显示,采用毫米波部署的 5G 网络,100Mbps 速率的可以覆盖 11.6%的人口,在 1Gbps 的速率下可以覆盖 3.9%的人口;而采用 Sub-6 频段的 5G 网络,100Mbps 速率的网络可以覆盖 57.4%的人口,在 1Gbps 的速率下可以覆盖 21.2%的人口
也就是 Sub-6 下运营的 5G 网络覆盖率是毫米波 5 倍以上,运营商要是部署毫米波,运营商的投资要比原来翻好几倍才能达到Sub-6G的覆盖效果。而且这仅仅是投资,毫米波的基站可能几百米就要有一个,这么复杂的组网,从维护和能耗上都是运营商不可接受的。
举个例子,如何中国选择毫米波,可能真的在每隔几个路灯部署5G基站了,而且一些偏远的地区覆盖更难,这对于我国实现全面5G覆盖以及绿色节能社会都不可接受的,通信最终还是为人民服务的,要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技术。
也就是对于运营商而言,毫米波的特点就是贵、耗电大、维护坑爹,用于作为大规模的通信部署对运营商只有坑爹,运营商是考虑投资收入比的,所以明显Sub-6G是最好方案。那么为何美国选用毫米波?不是因为美国运营商良心发现,美国运营商自己心里也苦,没得选啊!
结论:Sub-6G是目前移动通信的黄金频段,支持中高速移动,传输损耗较少,基本没有雨衰,支持非视距无线通信,更适合民用通信的覆盖,而mmWave毫米波频段,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民用通信
要知道,移动通信最终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毫米波阳春白雪,奈何曲高和寡。如果中国选则毫米波,带宽是更大了,但是在覆盖上很难实现大规模覆盖让大部分群众享受5G服务,那有什么用呢?
所以,在大规模建设5G阶段,中国运营商选择Sub-6G是必然的。我国要实现快速部署5G的计划,尽早基于5G实现万物互联,Sub-6是最佳选择。至于美国,当年WiMAX实现了第一次被坑爹,我觉得选择毫米波说不定是会被坑第二次。
但是毫米波也没有用呢?当然有用!毫米波我觉得未来主要在To B场景使用。例如某些企业或者工厂,需要建设5G工业网络,那么就可以部署微基站,通过毫米波实现企业工业互联,这个不涉及覆盖问题,而且肯定是专业5G接入设备了,采用外挂模组,华为的巴龙5000也支持毫米波。
为什么中国选择sub6,而不选择更厉害的毫米波?
许多人吹捧高通毫米波技术技术!可是这个傻逼忽视了几点!第一,华为毫米波通讯技术世界领先!第二,高通只是基带支持,高通不生产基站!华为是从基站到基带!你说气人不气人!!!!!
为什么中国选择sub6,而不选择更厉害的毫米波?
5G网络布置选用两种频段,FR1或者是FR2。
FR1频段也称Sub6,频率规模是450MHz到6GHz,它的优点便是掩盖面积大,传输距离远。
FR2的频率规模是24GHz到52GHz,
中国移动分配到的频段号是N41(2515MHz-2675MHz)和N79(4800MHz-4900MHz)。
中国电信的频段号是N78(3400MHz-3500MHz);
中国联通也是N78(3500MHz-3600MHz),电信和联通的频谱不同。
建造毫米波基站,需求大约在电线杆上装置1300万个,将花费4000亿美元,如此才干保证28GHz频段下以每秒100 Mbps速度到达72%的掩盖率、每秒1Gbps的速度到达大约55%的掩盖率。而Sub-6只需求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装5G基站即可,大大节省了布置本钱。
FR1频段是主要的5G网络布置方式。我们国内光纤入户率高。在Sub6下运营的5G网络(FR1频段)只需求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装5G基站即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本钱。
相同规模内、相同基站数量的5G掩盖测试显现,选用毫米波布置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能够掩盖11.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能够掩盖3.9%的人口;
而选用Sub-6频段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网络能够掩盖57.4%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能够掩盖21.2%的人口。
假如直接运用毫米波布置5G网络,本钱高套餐就贵,估量很多人用不起。结合我们实际情况,5G初级阶段,运用Sub6来布置5G网络。5G掩盖面积大,更多人用得到,更多人用得起。对顾客而言是最友好的。
Sub-6与毫米波各有各的好,5G初期,为了处理信号掩盖问题,它俩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从规划来看呢,国内运营商最快会在2022年完成毫米波商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