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将来中国拍一部抗疫的电影并全球上映,票房能破100亿吗?
首先我们假设这部电影拍的非常好!好的什么地步!思想高度达到《泰坦里克号》,精彩超过《复联》!但是表现的是中国人奋斗的精神,当然为了出国,还加上了一些国际友人前来帮助!然后在国内获得了80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首先这部电影去美国上映,必须获得美国电影协会发放的许可证。美国电影协会通过长时间的搁置,把它放在文件档案里,就不审核!最后不了了之。也许过了几十年,美国会通过审核!这时候就只能采用点映模式给美国人看,通常不会超过50—200场每天!
其次美国可能通过审核,但审核结果是违背美国主流价值观,属于三级电影!只能进行小范围播放。全美每天不过排片500场。与那些动不动几千场排片的电影没法比较。
最后美国电影排片的公司会把它排在早上10:00以前,晚上12:00的半夜场!也许万达会拍一点好时间段。同时美国秉承不宣传,不认可。模糊下去!
这就是结果。
欧洲电影院线也是被美国资本控制着的,下场一样!
当然这部电影也可以这样拍摄:
开头是一段旁边:这是一个叫扁扁的人写的来自一线的真实日记!
然后是一个长镜头:某中国愚昧的农民,满脸灰尘。也许是因为饥饿,也许是在城市无处容身。看见某个山洞有蝙蝠。于是打死几只蝙蝠,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肉。然后中招!
开始进入电影故事了:病人去医院,医院漫不经心,同时传染给了很多人。这时一个留美女医生(留美,女的是重点,画下来,要考的)发现这是与众不同的病毒,向上级汇报。院长则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否认存在。这个留美女医生不得已向美国同行男医生求助。美国男医生医生上报美国政府。光辉的美国政府向中国询问。中国政府发现以后,开始各种隐瞒。期间会有各种中国会议:保经济,不在乎人民死活,撒谎,隐瞒(就是特朗普干的那些事)充斥在中国政府!最后开始大面积死人。那个几千个手机扔在地上的镜头一定要有!(也是要考的)
高潮来了:这个留美女医生在美国男医生医生的启发下,联合美国政府提出方舱医院,隔离呀等等。反正都是她的主意!
为了可以在中国上映,也为了避免说黑中国,给公知们找借口。这个时候一定出现了中国军人开始救人(如同英国拍摄的切尔洛贝利记录电影一样)。而美国男医生也毅然来到中国,和女医生奋不顾身救人!(你看电影很真实嘛!)
最后病毒得到控制,男女主修成正果,有一些不可描述的故事发生!白人男占有华人女精英天经地义!加入旁白:如果没有隐瞒,会少死很多人!大结局前:一个美国人开始在美国咳嗽。
准备拍摄续集!
这个电影马上会通过审核,极有可能获得奥斯卡大奖!
电影就是政治。不懂这点的,别谈什么世界票房。中国人正面形象电影能够在中国获得好票房就行了!
假如将来中国拍一部抗疫的电影并全球上映,票房能破100亿吗?
可以实现,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一本好的剧本是前提。
2、大投资大制作是基础。
3、一名资深导演是必要条件。
4、一批真正优秀的演员是艺术性与人气保证。
假如将来中国拍一部抗疫的电影并全球上映,票房能破100亿吗?
我是靓电影,对于这个问题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如题,我认为:不能破100亿。
通过拆分“中国电影”“抗疫题材”“全球上映”三个关键词来分析
理由主要有三点:
1、世界现有百亿票房电影均不出自中国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球电影票房榜有达到100亿RMB的电影吗?
答案是有的,刚好前十名全部都超过了100亿RMB,而我国目前最高票房的电影《战狼2》屈居第72位,单片总票房为56.39亿,跟100亿的差距是43.61亿,约等于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或者《流浪星球》,也就是中国票房前三需要两部加起来才达到100亿,但咱们每年能出一部这种票房体量的作品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2、抗疫题材不具备爆款潜质抛开团结爱国情怀乃至世界人民对于抗疫的万众一心,仅从一部电影作品本身去看,首先“抗疫电影”类似灾难片,世界上出色的灾难片不少,但无论翻拍自哪种真实题材的灾难,都没有形成过百亿票房的规模,因为相较于其他类型片,它的戏剧冲突较少,不能形成正反两派的对峙,缺乏各种剧情转换的催化剂,从最终的观影感受来看,不太具备形成爆款的潜质,同时,我们还要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亲身经历过灾难的人们,是否都愿意回顾和正视这段“悲惨”的经历,所以凡事都应该从两面去看待。
3、百亿票房的实现难度以上已知《战狼2》总票房离100亿相差43.61亿,乍看之下好像不难,但实际上我们从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数据看,全年票房刚破600亿,也就是100亿的单片票房意味着全国全年电影票房的1/6,观影人次约30亿人次,超过两个中国的总人口,且不论选材,影片质量,观众喜好,海外发行等各种能促成高票房的关键因素和指标,单从数据层面的达成,就可以看出实现难度之大。
结语当然了,中国电影能越来越好是许多人的理想,但归根结底,我认为,电影虽然是大众娱乐的产物,票房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观众的喜爱程度,但中国电影不应该只着眼于百亿票房这种数据层面的影响力,而是应该更重视作品的核心内涵,在广为流传的同时能对人们精神文明层面形成更深远的影响。
假如将来中国拍一部抗疫的电影并全球上映,票房能破100亿吗?
大家好,我是一个头条创作者,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的,它将超过100亿。你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中国是一个大国。面对全球性的灾难,它毫不犹豫地团结起来与这一流行病作斗争,放弃工作,在家里孤立,并从全国各行各业捐赠保护材料,以便牺牲医务人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这一流行病的蔓延。当然,最大的功劳在于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他们的无畏和自我牺牲,就不会有这样稳定的局面。疫情爆发后不久,许多国家就不可能在几天内建造一所能容纳1000多人的医院,也不可能向家人隐瞒那些赶到重灾区的医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仅在流动性方面就超过了其他国家。
第三,我相信除了我们的人民,许多外国朋友也对我们的国家有很高的敬意。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国家之间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对待本国国民的方式的差异。
最后,我要向所有在抗击这一流行病的前线牺牲生命的人致敬。谢谢你伟大的祖国。来吧,中国!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假如将来中国拍一部抗疫的电影并全球上映,票房能破100亿吗?
这也只是个假设吧。我的分析是:
第一,这需要看导演拍出的片子的质量,不是什么抗疫片子都能高票房;
第二,重要的是影片的情节怎么演绎,这也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动人,感人至深的电影不愁没人看。
第三,选取的演员,重要的是演技。前段时间说拍抗疫的电影,钟南山院士的饰演人员的挑选很热门。我个人认为还是焦晃老师更加的符合。从形似,神似都说的过去,我也是他的影迷。他饰演的康熙大帝,经典!
第四,如果是抗疫的片子,希望有很好的剧本再拍,真正的把这次疫情的大面,个人与集体摆正,里面的爱情也好,亲情也好,都希望在大的格局里表现,而不是单一的表现。
最后,希望这一类的抗疫影片真正的起到爱国感恩的教育,影响我们的后辈,永记为祖国拼命的英雄!
假如将来中国拍一部抗疫的电影并全球上映,票房能破100亿吗?
感谢问题邀请。
作为一名曾经职业的影视工作者,单纯票房的话,个人认为不能!原因有三大点:
1、单纯从票房数据层面来说:
倒推形式来算,如果想票房想过100亿,那意味着得有大约30亿人次的观影量,就算疫情题材影片凸显家国及人文情感正能量,那也得考虑实际观影人次和我国人口基数。就算同时进行海外上映,且不论欧美这些大票仓观影喜好问题,就国家体制的差异,估计他们也难以理解对于疫情的控制,我国政策和国人团结处理办法,更多的会出现理解偏差,导致观影曲线的不稳定,多半会进入小众院线积累口碑,所以海外观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2、从电影项目策划层面来说:
对于这种类型题材影片,肯定会得到国家或广电等单位部门大力支持,毕竟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在里面,但就对比而言,《建国大业》的家国情怀不比抗疫差吧,各大影星和制作公司通力合作,仅仅只用了三千万制作成本,它也才创造了4.3亿票房而已。
《建国大业》海报
再举例一个近一点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也只用了1.2亿制作成本,里面阵容之强大,也才创造了20亿票房。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所以说,要想策划一个100亿票房的类型片,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说想尽可能票房靠近100亿,那可能要改一下影片类型:灾难片!疫情确实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真要想从灾难片的角度切入,那就要有宏观的故事架构,就不能仅仅只讲述中国疫情了,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流浪地球》,虽然流量地球它的设定非常宏大,但是它的讲述也是落在了几个中国人身上,这就叫故事的切入点,有人就问了,我们也可以以中国的几个医生为切入点去展开故事啊!对不起,不可以,因为《流浪地球》它的看点是世界观,加上特效,具有较强的视觉观感和深入人心的人文情怀在里面,可是如果拍疫情的电影,那肯定是没有那么强烈的视觉观感,而疫情它的过程往往是比较安静的,只有对待疫情的环境和政策是争分夺秒的,这样很难去表现出来,稍有不慎就塌陷了。
《流浪地球》海报
3、从“人”来说:
毕竟什么电影拍出来,都是要给人看的,主体还是要落在人身上,首先这样的疫情肯定是不容丝毫的故事化改编的,必须要考虑疫情后活着的人心里感受,所以就以灾难来说,很多事情和细节并不能记录的那么详细,最终必须是以真实来体现出来,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何其的惨烈,也只拍了一部记录片来彰显,并不能像《唐山大地震》那样来故事化讲述出来,毕竟牵扯到一个时间久远问题,人感受的问题,疫情对于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阵痛,如果在伤口还没长好的时候去再揭开,会不会有些许的残忍。
《唐山大地震》海报
当然如果未来需要改编的话,主体也只能落在小众的几个故事上,毕竟追思之心难以割舍。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