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脱胎于歼7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最早生产歼7的沈飞?
歼5我们就不说了。
解放以后中国的重工业核心在东北。我们的大名鼎鼎万年战机J6就出自沈飞。
我们得到大名鼎鼎的米格21时,首先负责组装的就是沈飞。这批靠着零件组织起来的米格21是中国使用的最好的米格21。
但随着中苏矛盾越来越深!东北成为了前线,国家不得不考虑把重工业转移到男方。随后选择了成都。这就是成飞的起因。随后沈飞也将米格21生产线给了成飞,这就是J7。而沈飞则继续生产J6。
由于基础薄弱,加上本身米格21,都是散件组装。不像J6,苏联提供了全套生产线。所以J7生产由为艰难。军队完全不接受,导致中国本土基本上没有歼7,只有J6。
在随后的J8和J9等一系列的操作中,成飞作为备胎一直备胎着。沈飞当之无愧的中国大佬。
这一切随着一个金主的到来开始改变:巴基斯坦。
中国飞机业务在80年代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得巴基斯坦,得天下。
教练机:巴基斯坦和洪都合作,于是贵飞玩完了。
战斗机:成飞和巴基斯坦合作,沈飞麻烦了。
其实就是巴基斯坦有钱。
巴基斯坦从没有把J7当主力战机,但对印度的米格21印象非常深刻。于是要求合作。这时成飞手里的J7算得上是一个大半成品。而随着巴基斯坦的资金介入,为了巴基斯坦改J7成了成飞的重中之重!巴基斯坦有F16,不需要中距能力。好我就改进一款格斗不逊于F16的战机。这就是著名的J7—2系列。这一系列为成都赚的盆满钵满!让成飞成为80—90年代,世界战斗机出口市场三甲(数量)。而沈飞的J6太老,J8系列太贵,处处碰壁。成飞把起跑线拉倒一条线上。备胎开始有一战的实力!
随后就是J10vs苏27,J20vsJ31。成飞一步一步超越沈飞。备胎成为了原配,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这其中,穿插了巴基斯坦的二次合作,枭龙计划。枭龙从不是中国空军的计划。巴基斯坦需要一款可以发射中距弹的战机,机动要好,有改进的潜质。成飞也先后提出超7等一系列计划,直到枭龙修成正果。
枭龙一开始就是一架轻型战机,这方面本身就不是沈飞擅长的。而且巴基斯坦早就和成飞是战略合作伙伴了。更不可能让沈飞插一竹杠!
枭龙脱胎于歼7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最早生产歼7的沈飞?
“枭龙”战斗机是巴基斯坦、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611所和成飞公司联合投资研发的,应该是巴方选择了与成都的厂所合作。
枭龙脱胎于歼7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最早生产歼7的沈飞?
说起枭龙战机,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该机是我国成飞为巴铁特别定制研发的一款轻型三代战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性价比极高,所以特别适合巴铁这种对战机性能有一定要求但是军费却不宽裕的国家。
而枭龙战机其实也算不上成飞全新研制的一款机型,从该机的历史发展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巴基斯坦军方认为其装备的战机性能已经老旧,而对手印度当时装备了性能先进的米格23的同时还装备引进米格29战机,所以为了缩小双方之间的军事装备差距,巴铁找到了我国,希望我国航空企业能够为其定制一款性能先进的同时价格又便宜的三代战机,由于此前巴铁装备过成飞生产的歼7战机出口型号,所以成飞也接下了这个任务。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沈飞正在歼8项目上全面升级攻关,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为巴铁定制战机,而成飞在自行研制的歼9战机因为性能太过于先进败给沈飞更为成熟可靠的歼8战机后,成飞就被指派负责歼7出口型战机的研发生产任务,所以在这个时候没钱、没背景的成飞就只能利用自身的实力来研发各种客户要求的歼7战机了,就这样成飞通过为国外客户生产各种版本的歼7战机,不光见识领略到了很多国外先进战机的研发经验,而且还利用出口各种型号的歼7积攒了大量的战机研发经验。所以在巴铁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成飞也算是遇到了伯乐(当时成飞的歼10战机研发还未正式进入轨道,所以还是有时间的)。
按照巴铁的需求来看,其需要的是一款性能先进但是价格低廉的战机,而对于研制厂家成飞来说,现阶段生产的歼7足够便宜,但是歼7再怎么改进也是一款二代战机,所以对于成飞来说,就算是将歼7的性能提升到巴铁要求的三代机性能,也只能卖一个歼7二代机的价格,所以成飞决定对歼7进行一次全面的重大升级改进,而这个项目就是当初和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的超7战机项目,只是后来超7项目因为制裁而夭折,但是成飞和格鲁曼公司合作时期研发的很多先进技术都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因为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在中国引进战斗机选型中,自家的米格29战机落败于苏27,所以为了挽救市场,米高扬设计局希望加入当时已经走下坡路的超7战机研发项目,而借助米高扬设计局的设计经验加持,超7战机整体气动布局更加成熟,发动机也选择了米格29战机使用的RD33发动机改进版本,至此超7项目研发完美落地,而这个产物命名几经改变成为了如今我们众所周知的枭龙战机。
不过初期的枭龙战机并未赢得巴铁的青睐,毕竟其更多算是基于歼7战机魔改而来的一款先进战机,虽然相比歼7战机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巴铁仍然没看上。所以在同期歼10战机已经首飞成功后,枭龙战机的总设计师也开始利用一些新技术对现有的枭龙战机进行改进,所以后面出现了枭龙02、枭龙03架次,直到使用了现如今依然领先的DSI进气道设计和气动布局大改后的枭龙04架次下线后,该机才真正赢得了巴铁的订单。
所以对于枭龙脱胎于歼7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最早生产歼7的沈飞,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沈飞的歼8战机击败成飞的歼9战机后,整个歼7战机的生产改进任务已经交由成飞,所以这也是成飞能够在歼7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改进,最终研发出了适合巴铁的枭龙战机。
枭龙脱胎于歼7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最早生产歼7的沈飞?
可以说是一架全新设计制造的飞机,它并不是二代机的简单测绘复制,而是基于三代机的架构来做的,完成的也是三代机的任务治标,只是用了一些老飞机的模具,这主要是成本的考虑,而不是做不做得出的问题,仅此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