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学一年级,全托好吗?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加上家里人是心理科的护士。
我的结论是非常不好!
1.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小学一年级孩子心理完全不成熟。如果托管在学校,每个星期只有星期六.日才能见到父母亲,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和孤儿院的孤儿没有什么区别。很多孤儿院还不是认了一个爸爸,妈妈。对孩子来说如果从小与父母分离,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托管教师好则罢,如果托管教师严厉孩子埋下心理阴阳可能性极大。
2.从身体发育来说不合适。学校饭做的再好吃,毕竟是大锅饭。一般不如小锅饭。当然如果你读的学校是贵族学校有可能不错。但托管类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非常少。晚上的散步,看新闻联播,逛超市,买衣服,带着孩子玩。都是让孩子长身体的一部分。在托管学校基本不可能。
3.教学来说,是完全放手了。这种学校从教学来讲只有两个结果。要么非常好,孩子适应了托管生活。要么非常差,孩子完全自我放弃了。所以,托管教师要求很高,好的班上均分超过一般班好几分。差的,就是一个羊圈。
综上所述:托管从身体,心理对孩子没好处。从学习来讲,就要看老师了。
我反对托管。
小孩上学一年级,全托好吗?
我不赞同让一年级孩子全托,下面我分几方面说说我的理由:
第一,一年级孩子是从幼儿期向儿童期过度阶段,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别看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但是从心理上仍然有很多方面都有幼儿认知和行为特点。过早把孩子送去全托,不仅无助于孩子完全向儿童期过度成长,相反还会让孩子成长速度跟不上同龄儿童。如果家长意识不到这点,你可能就会埋下隐患。
第二,亲情关系会随着全托慢慢变的冷淡,让孩子感觉失去父爱和母爱。孩子在童年和父母的亲情依赖关系非常重要,过早把孩子送去全托,会让孩子感觉爸爸和妈妈不要自己了,当他(她)看到别的同学都能上学有人送,放学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接回时,孩子内心是非常羡慕的。当孩子渴望亲情得不到时,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一年级是孩子品质与习惯培养的最佳开始阶段,离不开父母亲力亲为。很多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往往容易忽略从孩子一年级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识字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结果导致孩子认知和分辨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甚至在基本学习能力方面也得不到有效培养,极容易让孩子能力滞后。
第四,过早把孩子送去全托,会对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有很多留守儿童特别渴望能在爸爸妈妈身边,那是父母为了生计万不得已才会离开孩子。而过早把孩子送去全托,相当于把父母人为把孩子剥离家庭,使孩子在童年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极容易让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时间久了,孩子和父母的亲情关系会变得非常冷漠。有些孩子可能一生都和父母关系一般,恰就是童年没有得到充分的爱与陪伴导致。
综上所述,希望打算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要注意了,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不要考虑这样做。因为你是孩子第一教育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监护责任。
小孩上学一年级,全托好吗?
我觉得小学一年级上全托不是很好。具体原因如下:
1.习惯需建立。一年级的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全托易使学生养依赖别人,模仿其他同学的坏习惯。
2.缺少关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家长的陪伴才是真正所需要的东西,过早全托是不是有点残忍。
3.影响成长。全托班的学生过度,老师不能关注每个家庭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一年级,如果没时间,尽量只午托。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够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亲自教育。
小孩上学一年级,全托好吗?
本人观点是不太建议家长全托。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一年级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而在这关键期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 。
一、 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脑发育的营养
对于6岁孩子来讲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因为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截然不同。从脑科学来讲,孩子在6岁之前,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基本都以右脑为主 。所以幼儿园教育重视的是动手、观察、运动机能建设等方面;而小学一年级更加重视全方位教育。从脑科学角度来讲,小学更加重视学生左右脑开发与建设。而学校教育提供的是基础教育,是针对于整体学生而言的。而要想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还是需要家庭教育进行配合完成。例如:6-12岁,是阅读能力促进脑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研究表明,一年级的孩子,每年需要的阅读量为4-8万字,每天的阅读量不少于150字;虽然学校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相应的阅读量,但是这只是基本数字,相对全国一年级小学生平均阅读量而言的。而对于城市小朋友来讲这个数字就相对少而又少了。研究表明大城市的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量已经达到每天阅读量不少于1500字左右。多出的1000字阅读量是需要家庭提供的,是需要家长陪伴的“亲子阅读”。“亲子阅读”的时间就是每天放学后在家时间。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人家小朋友……. 吧啦吧啦.”可是这样家长想过没有,孩子是需要每天陪伴阅读的。孩子整托后 ,这个亲子阅读美好时刻,对于孩子与家长都是一个情感沟通的缺失啊!
二、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契机
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截然不同。从时间上看,学校是全天需要上6节课;从学习内容上看,学校是多学科融合学习;从质量上看,学校对学习质量是有检测标准的;从行为要求上看,只要是上课时间不允许做其他事情;从人数上看,每个班约40人,而班主任只有1名。 差异这么大,就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配合,才能帮助小朋友度过适应期。进入一年级后小朋友还会遇到许多处理不好的关系。如怎样处理好与老师之间关系,与学习内容之间关系,与良好习惯之间关系,与环境适应之间关系等等。对于6岁孩子来讲怎样处理好这么多的关系——-太难了!虽然学校有老师会帮助处理一些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家长的帮助协调与指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能够每天与家长聊一聊学校内发生的事情,聊一聊自己需要家长协助协调的事件,孩子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逐渐就明白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需要与人沟通,哪些是需要扛起责任等等。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孩子的价值取向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步。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一年级家长,由于家长一周见一次孩子,家长怕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就给孩子买了一块带录音的电子网络手表,让孩子上课、下课都要把录音开着,以便了解否受到老师批评,是否收到同学欺负。开学仅仅两周,该家长就气势汹汹的找到学校,指责任课老师严厉批评,班内学生经常欺负该学生。经过情况了解得知,该学生每天上课松散,不听讲,下座位,在地上爬;课间经常与同学打闹。由于家长听了录音就武断是老师和同学都对该生不友好。 老师和同学也委屈。从此之后,老师不敢批评该生,同学不敢与该生一起玩儿。因为该生周末回家后,家长要听一遍该生在校一周情况的录音,然后再根据理解去责问该生情况,为了讨家长欢心,该生经常撒谎。于是家长就会在周一一早到学校闹,家长一闹,学校了解情况,该生又推翻与家长说的话。 该生经常对家长与老师撒谎,在校经常不完成作业,在家经常出走。该生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刚进入一年级大门时候,缺失了家长陪伴成长,缺失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缺失了家长正确引导 。
陪伴是最常情的告白!孩子成长需要家长陪伴!请不要整托!
小孩上学一年级,全托好吗?
不知道问题当中的全托是指寄宿制学校,每周五天全托,只有周末回家?还是指在校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的短暂托管?如果是第一种,强烈建议尽量不要,除非实在逼不得已,例如家中父母双方常年出差等等。太小年龄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其本身的心智模式还未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感也未脱离,寄宿式一方面对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有影响,让孩子缺失爱和陪伴,成人后容易与父母疏离。另一方面孩子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还未定型,需要父母的引导。最好能初中以后再考虑寄宿问题。如果是第二种,只是中午晚上在学校短暂托管,个人认为要视情况而定。中午托管在学校很好,不出校门,午休午餐时间更有保障,下雨天也不怕,路途安全问题也避免了。而且很多家庭中午也压根没有时间还去接送孩子准备午餐等。放学后的晚托,看情况,家长确实没空,下班很晚来不及,那在学校晚托写作业也可以,当然,有条件的情况下,父母接孩子放学并在家辅导作业是最好的,方便更清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并及时纠偏。
小孩上学一年级,全托好吗?
一千个家长就有一千种的想法。吴老师认为解决此问题必须抓住以下核心点:1.如何解决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问题,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衔接的问题,3。孩子的生活独立性问题,4.老+幼和缺少“生育情感”教育之间等问题,如果未能解决三代人的共同教育观问题,必然令影响家庭和谐和吵架的导火索。
一。从孩子的成长周期来看。
0一3岁,是孩子“血缘+亲情”成长期,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孩子的生活半径,也叫孩子的世界。围绕血缘关系和亲情转,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亲六姑血缘亲情小社会等等,没有我们的成人社会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老板”社会关系。
3一5岁,是孩子首次由“血缘社会”进入“老师+同学”小社会。这时“老师”“同学”成了“孩子在家庭成员之外的认识的值得信赖的第一熟人”。事实证明很多小孩不想上幼儿园,啼啼哭哭很多,其原因孩子对生活半径扩大或者“出远门”短期的不适应的强烈生理反应。短时间(2小时一6小时)看不到亲人,就会啼哭,在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很多家长都很不放心、担心自己孩子生活能力的独立性,蹲学校门口观看孩子半天或者一天。直至孩子幼儿园放学才一起离开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
二。全托学校是否满足家长要求吗?
但事实上,一线大城市出现“全托式的幼儿园”。如果按全托幼儿园的要求:孩子周一早上入校,或者周日下午入校,周五下午放学才离校回家。这样计算来让一个只有3一5岁孩子独立生活周期实际超过“24x5天=120小时”的时间,我相信有很多家长过不了心理关、亲情关、学习关、成长关等等,家长担心的实际问题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是学校基本标准。孩子发育成长问题,比如学校食堂提供餐饮是否卫生、健康、营养、口感,还有菜式搭配、奶类、水果供应是否科学。厨师、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是否健全,学生食品营养标准谁来制定,谁来监督,谁来负责。其次。孩子在学校睡眠质量如何保障?体系是健全科学完善。房间布置、床具安排,智能求助系统是否到位、房子装修风格乃灯光设计是否符合孩子的性格。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还有孩子特别生理期和幼儿性别看护问题,防止生活心理老师对女童、男童性侵犯的问题,也是家长最担心的事情。
三。未来幼儿或者小学教育将学习、生活、作业辅导、心理看护等等的全托时代。家长应该作好心理准备。吴老师认为全托学校是社会文明进步,教育现代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分工的需求。有需求就有服务,存在必然有合理的。社会上,特别大城市出现全托幼儿园、小学,说明我们家长的对孩子享受全程美好教育服务的需求。
为什么要送小孩(小学)去全托学习呢? 不就是孩子作业辅导问题,孩子的午饭乃至一日三餐及一日四餐、午休等没有人解决,孩子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或者接送孩子上放学回家问题。这些问题最容易发生于都是双职工家庭,单位公司离家或者离学校较远,肯定不能自由时间,接送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加上经常出差的话,社会竞争激烈和工作压力下,更抽不出时间了。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没有时间看护,孩子的吃喝拉撒玩乐需要人照顾。社会发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代人辛苦一辈子,退休后,需要自己的娱乐节目、继续工作和自己生活,比如上老年大学、学习画画、唱歌跳舞、摄影等爱好兴趣,出国旅游等高品质的养老生活。
再讲现代社会进步一日千里,已进了5G时代,很多爷爷婆婆级的知识信息体系处在2G还是3G时代,教育孩子的成长知识可能跟不上时代,对小孩只有看护能力,没有现代教育知识,教不了孩子。当然包括我们父母级(80后85后)的与现在孩子认识世界的体系相差30一35年,出现知识层的断代和叠代问题。特别小学教育、教材、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加上现在孩子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孩子全托,让大人更安心的工作。经济好的家庭,家长工作大忙的无法辅导孩子的作业,上一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自己高品质的养老方式的话,建议送孩子条件好全托学校学习、生活。家庭作业问题迎面而解。(吴新坚老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