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成功的几率已被证明为零,为什么最后成功了?

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谁说成功了。已经失败了!

点火以后,离最终距离还差5000公里。这时,吴京做了一个也是本电影唯一一个不理智的决定。用太空站去点燃最后的5000公里。如果失败了,意味着人类全玩完。所以“鼠标mouse”禁止他这么做,这是不理智的行为。但吴京烧了mouse,释放了救援仓,自己驾驶太空站去点燃了木星。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成功的几率已被证明为零,为什么最后成功了?

《亮剑》里有个情节,李云龙率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周边的孔捷,丁伟所部都纷纷出动了,甚至连楚云飞的国军也出动了。

所有人都不觉得李云龙这么干不合常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赢,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不配合他,那就完全没有任何赢的希望。如果配合了,万一他赢了呢?

《新宋》第四部燕云里有个情节,宋军抗击辽军的时候,有几个将领根本搞不清楚友军是什么情况,也知道对面的敌人很强大,自己死拼就是死路一条,但是仍然选择了死拼。

和丁伟孔捷楚云飞支援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一样,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有没有意义,能不能改变必败的命运,但是仍然这么做了。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这么做,一点机会都没有,如果这么做了,也许还有一点机会。最后确实牺牲了很多宋军,但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宋军的胜利。

作为电影的《流浪地球》其实就是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所有人都认为已经没有机会,也不清楚自己的牺牲是否还有意义的时候,仍然有人选择自我牺牲,最后拯救了地球。

这个片子很容易让人看上去像是一个俗套的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拯救地球的故事,但其实他不是,这是一个关于牺牲和拯救的故事。

救援小队在救援的路上损兵折将,结果在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前,目的地已经完全被毁灭了,但救援小队队长仍然选择了继续前进。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但确信自己继续向前走就一定会有意义。

最后他们真的发挥了作用。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拯救了地球,而是因为还有无数的人做出了和他们同样的选择,在已经宣布没有希望的时候,仍然选择了继续努力,才最终修复了行星发动机,点燃了木星。

吴京在知道MOSE得决定就是叛逃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当一回孤胆英雄,但最终他发现不是他一个人在这么做,还有其它控制舱的人也在试图反抗和改变MOSE的决定。

在所有人都已经绝望,决心放弃的时候,当听到女主的广播后,仍然决定返回去,帮助救援小队。就像有个救援小队对象说的,地球都要毁灭了,还害怕失去什么呢?

在最绝望,最黑暗的时候,能够从中看到希望,并且努力的去把这个希望实现,甚至不惜自我牺牲,以成就这个希望。这是非常中国的故事,很不好莱坞。

如果是好莱坞的套路,比如《星际穿越》,那么这个故事的合理情节应该是,吴京一个人杀出空间站,返回地球,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顺便拯救了地球。但《流浪地球》并不是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亮剑》虽然也是抗日神剧,但他却能打动人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开头提到的这种情节,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牺牲是否还有意义的时候,总有些中国人选择自我牺牲,去点亮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刘慈欣的《三体》其实也是类似主题。虽然最终仍然不能改变地球被降维打击消灭的结果,但是仍然有无数的人选择了自我牺牲,试图在黑暗中找到一点光明。

也可以举两个本来并没有到完全没有一点点希望的时候,但所有人都直接选择了放弃,从而直接向最坏的结果策马狂奔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国军将领的普遍心理状态。当时国军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是在关键时刻需要做出决断,需要自我牺牲的时候,所有人都选择了无所作为,坐视最坏的结果发生。结果就是最坏的结果提前到来了。

第二个例子是英国脱欧公投。所有人都觉得肯定不会脱欧,自己投票支持脱欧只是表达自己对英国政府的不满,结果却是投票结果真的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投票支持脱欧的英国人觉得完全和自己的那一票无关。

这就是女主最后在广播里说的希望在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含义。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成功的几率已被证明为零,为什么最后成功了?

确实是0吧 地球唯一的获救办法就是点燃木星气体可最后发动机上天还是差了很多距离 这一点莫斯作为人工智能应该是计算过的 概率为0 但是莫斯自动排除了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牺牲空间站去点火 因为莫斯第一优先级是执行火种计划 为确保空间站里人类的最后希望能安全撤向新家园 所以绝口不提这唯一的办法 因为是科幻电影脑洞再大点 我觉得也有可能人工智能进化了 想保全自己 所以一计算发现地球获救概率太小 搞不好还要搭上空间站 干脆脚底抹油 叛逃了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成功的几率已被证明为零,为什么最后成功了?

其实《流浪地球》在我看来剧情还是比较严谨的,这个零是成功点燃木星的概率,而不是点燃木星后能否拯救地球的概率。

在电影中期的时候男主突然提出点燃木星计划,当时我感觉怎么那么多科学家没想到这个方法,却被一个普通人发现了,说实话,当时对剧情的严谨性略微失望。

但差不多十分钟后,才知道原来早就有以色列科学家提出这个计划,但被认为成功的几率为零,后来经过主角团的努力虽然实行了计划,但距离引爆点还差五千公里,想必这也是科学家们认为不会成功的原因所在。

空间站里有三十万吨燃料,不过它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显然没有计算在内,所以说按照理论是不可能成功点燃木星的。

吴京选择带着空间站点燃木星的举动,其实是不被联合国和电脑莫斯支持的,这是属于个人行为,而空间站爆炸范围超过五千公里,所以最终才能成功点燃木星。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用空间站点燃木星,还费那么大的劲,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了,空间站有人类的种子,所以最初没考虑在内,到后面显然已经来不及,所以才选择用空间站自爆来点燃木星。

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是挺严谨的,唯一不喜的是感觉女主好像没啥用,就算删了也丝毫不影响剧情发展,而且最后韩朵朵全球播报时的强行煽情也让人很尴尬。

不过总体来说,这点瑕疵完全不影响它的观感,剧情新颖,特效”好莱坞”,全程紧紧抓着观众的神经,的确是中国科幻电影中难得的神作。

看完不禁感叹原来“好莱坞式特效”不仅仅只有好莱坞才能做得出,我们也可以呀。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成功的几率已被证明为零,为什么最后成功了?

我觉得最大的硬伤是发动机这么重要的东西,火石竟然不知道备用,一旦发生问题,远在印尼的竟然需要北京去送火石…当然,也有人会说是饱和救援,各地都会派人,但是这样重要的东西难道不应该在当地备用一两个以防不测吗?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成功的几率已被证明为零,为什么最后成功了?

你好,我是ParentClub Amida,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这是证明AI人工智能电脑认为几率为零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是不一定的。现实世界更多像一个量子世界,满足测不准原理的所有描述,也恰恰切合中国哲学所传达的“命自我立”。

第二,个人的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命运怎么能完全依赖一台电脑的运算,如果电脑可以算出“命运”,那也像算命先生一样,只能是当前一刹那,所有已知条件恒久不变情况下的结论。但现实世界中一切都是可变的,人的精神状态,客体的演进状态等等。所以佛家说,境由心生;量子力学说,物质的呈现状态,由被观察者的当前意识决定。

第三,电脑测不到人类的牺牲精神,正如莫斯电脑被引燃消灭前的最后一句话,电脑永远不能理解也不能改变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即吴京的自我牺牲。

第四,具体操作原理上就很简单了,前面来自地球的喷射火焰,喷射不到木星大气层,但也只差5000km,吴京扮演的宇航员发现空间站储存了30万吨燃料,如果被点燃正好产生5000km的火焰,两者相加,刚好够到木星。于是奇迹发生,木星点燃。

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很希望更对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观看这部影片,我在头条发布了一篇文章《全家看《流浪地球》,家庭教育开启中国科幻模式》,里面有一位爸爸的感受,恰恰跟你这个问题有关,他的原话是:

“补充一下,这部影片带给孩子不仅仅是现象力,最重要的也不是想象力。当吴京驾驶空间站冲向必死之地时,看着一年级的儿子第一次不是因为家长的责难或是心愿不能满足,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动而流泪时,作为父亲心中真是满满的欣慰。这不仅仅是孩子想像力的启航,更是孩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启航”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