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枭龙是“二代半”战机?
说二代半是因为枭龙源于J7,米格21。米格21是世界经典的二代机,他们认为2代机怎么改也只能叫二代半。
下面我来讲一下二代机,二代半,三代机的区别。在讲之前,学几个名词:静安定设计,手动控制,发动机采用涡喷发动机、推比重。
一、静安定、静不安定设计。
静安定设计就将机动性设计成两个正方体上下贴在一起,只要不动飞机非常平稳,但如果要机动,需要手动非常差!
静不安定设计就是将机动性设计成两个球上下贴在一起,必须随时调节下面这个球,才保证上面的球不掉下来。人类已经无法做到手动控制,必须靠电传帮助。
二战后期德,美,英,日都设计了鸭式部局飞机,因为是静不安定设计,结果飞是没问题,就是不敢做机动)
二、手控与电传。
手控又叫机械传动。即通过机械将驾驶员操作输入的飞机的机翼,尾垂呀!等等。
电传操纵(Fly-By-Wire,FBW)是航空领域中一种将航空器驾驶员的操纵输入,通过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或电子控制器处理,再通过电缆传输到执行机构一种操纵系统。电传本身是为了操控方便,但静不安定飞机因为太灵活,必须靠计算机辅助,才能保证飞机的操控性。
三、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推比重。
这个大家都熟悉了,涡喷耗油,涡扇省油。涡喷高空性能好,涡扇高空不错,低空更好。
推比重容易混淆。因为同一个发动机有时候是:1有时候是5。为什么?
A、推比重是衡量战机性能的关键数据,就是发动机推力与战机空重的比值。该值越大,战机性能越好。这个数字可能达到5-6,甚至10吗?不可能。这个数值达到1算不错了。
B、还有一个就是发动机推力和发动机重量之比。该值越大,战机性能也越好。如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F119。发动机重量是1360kg,推力15880开工,这个推重比是11.7。
三代机出现时,当时能达到7-8算不错了。
二代机:世界著名的二代机有:苏联的米格21.23;美国的F104.F5.F4;法国的幻影3.5;中国的歼七,歼8。
其共同特点:静安定设计,手动控制,发动机采用涡喷发动机、推比重5-6左右。
三代机:世界著名的三代机有:苏联的苏27,米格29改;美国的F14.15.16.18;法国的幻影2000-5以后机型,阵风。中国的J10.11.15。
其共同特点:静不安定设计,电传,涡扇发动机,推比重7-8左右。
二代半:世界著名的有米格29(为啥?后面会讲的),F4EF,幻影5改,幻影2000,超7。
这些飞机共同的特点:要么是用三代技术改进的二代机。如:F4EF。
要么是飞机按三代机设计,但没有完全达到三代机标准。
米格29,作为前线战机,展演非常唬人,开始把它放在三代机,而且在苏联的体系下,也可以当三代机使用(这就是体系的威力)。但是一对一,其非电传设计,导致其机动性极差。后期改进成电传的米格29M和米格35才叫三代机。
幻影2000,这个飞机开始也唬人。美国一家杂志是这么说的:“靠幻影2000,法国勉强进入了三代机国家”。勉强就是发动机推比重只有6.5太差。
但这两架飞机是按照静不安定设计的,如果说是三代机也行。
写了这么多,终于到枭龙了。
看看枭龙数据:
气动外形
FC-1“枭龙”战斗机采用中等展弦比边条翼常规布局,机身采用超音速面积律,梁式与半硬壳式混合结构。单垂直尾翼,差动水平尾翼,双腹鳍,全翼展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
是三代机的设计。
动力系统
采用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配合FC-1的研制工作,研发新型涡扇发动机,即WS-13(RD-93型的仿制型改进型)。该发动机推重比7.8,加力推力86.37千牛。
三代机发动机。
电传操纵
枭龙设计了新一代的四冗余度纵向电传操纵系统,该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采用了混合体制,既采用了传统的液压传动,也采用了电传系统。后期将改为全电传。
事实上的三代机设计。
中国的枭龙在之前叫超7的时候,因为只改进了外形,可以叫二代半。但枭龙已经是妥妥的三代机了。
为什么有人说枭龙是“二代半”战机?
“枭龙”近日在国外搞得挺热闹,不免有人要关心它的战力,第一桩事,它属于几代,是否二代半的范畴,当初的设计,给它的定义,就是一个准三代,问题是经过了这多年升级,还使用了五代机的鼓坠式进气道,四代的航电,如果换发了国产新中推以后呢?可能多数人的心里便没底了,已经是3+的范畴,也没什么问题吧?是三代还是二代半,是三代半还是正宗三代,这两天没人理会得,只想一件事,就实战性能而言,它能搞赢哪些飞机,能否打得过幻影-2000,是不是可以苏-30对阵,等等,也许这才是关键。无论平时如何评头论足,毕竟能拔出脓的才是好膏药呀。魂舞大漠也是这么想的,顺着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来看看,它究竟有几斤几两,是劲舞苍穹的“枭龙”,还是威驰南亚天空的“雷电”?上得阵来,能斗过哪些机型呢。
▲是龙一条。我们知道,空战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不再是单打独斗,双方拼的是体系,打的作战节点,再难有单打独斗的情况。所以,飞机战力的生成,不仅要靠单机性能,更依靠体系支撑。当年的空战,巴铁歼-7,自身雷达性能不佳,但靠地面雷达引导,将三代机打得疯狂逃蹿,便是明证。如图,我们且看一眼枭龙可以挂载的这一堆零碎,真个令人眼花缭乱,从电子吊舱,到小直径炸弹,中近距的导弹,几乎要风得风,更加之其是开放式航电,想挂载西方任何吊舱和导弹,想挂则挂,大为方便,成为典型的多用途性轻型战机,平台非常优秀,不似印度研制几十年的LCA“光辉”,发射以色列空空弹,发射瞬间在空中抖动得如树叶一样。一架轻型机,能做到如此水准,不是已经羽化为龙,又是什么?总之它使用,非常灵活。仅以其性能来说,气死三代,灭了四代,正可自由自在。
▲“雷电”有威。电光雷射的一瞬,可以洞见它的身躯,可以说它是种轻型机,不那么高大,载弹不是很多,航程中规中矩,但是几乎没有它完成不了的任务,想怎么使用,载弹和吊舱,都可灵活而自由地搭配,关键在于不缺项,想单独使用,想与其它机型编队,无论速度,升限,机动性,都可满足要求。以前没有空中加油能力,那么说加就加。初如型使用火控雷达,Block3据公开资料分析是加装了相控阵雷达的。以前俄制航发RD93中规在矩,要在性能非常可靠,如果换装更大推力的涡扇13,性能上还会有大的提高。总之,这样的“雷电”真正气死个人,说有就有不含糊,几乎要什么有什么,要说它还是二代半的话,也不跟任何人置气,关键是怎么使用都可以。用得好,有人甚至设计出隐身版“枭龙”,这种跨越太大,从2.5直接过渡到5,不只现实性不强,又严重脱离了当初设计的初衷。
▲龙之一跃。来自歼-7,歼-7脱壳于米格-21,仅米格-21疯狂生产了万架之多,国际上一时满眼都是米格-21,当米格-21成为休止符嘎然而止,歼-7又继之,外销30多个国家,自1990一直生产到本世纪初,特受追捧。当歼-7变得并不美丽,成飞人在歼-7基础上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地改造,打造出两款机型,都有出口,一为“山鹰”,是一种教练机,当然也可成为战斗型号;再就是“枭龙”,龙之一跃,腾空而去,正是满满的高大尚,在零配件使用方面,匠心独运,与歼-7,包括此前米格-21,有较高的通用化,维修服务着实方便。拆个旧机型的螺丝,拧上去就能用,这便是设计时的初衷,凡装备米格-21和歼-7的国家,可以从二代自然过渡到三代,要想成为四代也没什么不可以,这便是“枭龙”的高明,有着非常高的性价比。
WS-13结构图
为什么有人说枭龙是“二代半”战机?
“低端”战机的名声掩盖了枭龙是一款标准三代机的事实,但是低端三代机那也是三代机啊。
有很多中国军迷对于枭龙有一种相当矛盾的看法,一方面认为枭龙与我国自用的歼10系列相比是“二代半”的低端战机,另一方面又臆想枭龙能压制印度的双发重型苏30MKI战斗机---苏30MKI都摸着三代半的门槛了。这样的神经错乱实际上都是源于对枭龙这款飞机本身定位的错误认知。
说回题目中关于对枭龙“二代半”战机的说法,有些人得出这样的观点无非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
1、枭龙的出身。枭龙的前身是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利用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搞的超7项目---顾名思义,就是在歼7基础上搞得改进升级版。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引进西方较为成熟的航电、气动方案,解决歼7最大的两个缺点:近视和腿短。
超7项目有中国、巴基斯坦、美国格鲁门公司共同参与,是在歼7M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上图就是超7的效果图,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歼7系列的机头进气改为机身两侧进气,为在机头部位安装大口径雷达提供了条件。虽然在很多方面作为了脱胎换骨的改进,但是超7确实在整体方案、机体结构等方面继承至歼7,所以说超7是二代半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国际关系的沧海桑田中,超7项目无果而终,后来的枭龙在技术路线上与超7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了。
2、枭龙算是为巴基斯坦方面定制的一款战斗机,为了照顾囊中羞涩的巴基斯坦,在满足主要的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枭龙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一些保守的设计,比如纵向飞控还是用的机械式飞控,机身采用传统的铝合金、符合材料比例不高等。
虽然枭龙在个别技术指标的选择上比较保守,但是枭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飞行性能方面:三代机放弃了二代机高空高速的要求,重点优化了空战发生的典型音速区域——高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三代机一般都采用翼身融合、变条翼或鸭翼等放款静不稳定的气动布局,配合以电传操纵系统。枭龙采用翼身融合的梯形机翼配合增升能力极强的哥特式大边条翼,机动性能与F-16在同一水平。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枭龙只有在纵向采用电传操纵而横向仍是采用机械式。
枭龙的气动设计非常优秀,翼身融合和大型边条拉出的气流非常稳定,与F-16、超级大黄蜂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巴基斯坦方面有声音认为枭龙的机动性能可以与F16相媲美。
二是航电方面,三代机普遍装备了以先进多普勒脉冲雷达为核心的综合航电系统,普遍具有超视距空战系统和多用途能力。枭龙装备一具KJL-7多模脉冲多普勒(PD)雷达,可同时显示视场内的4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两个目标同时发动攻击。采用了基于1553数据线的综合航电系统,具有对空、对地的多用途能力。
枭龙在后续升级改进中预计将装备KJL-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70公里,多目标、多用途、、抗干扰能力更加出色。改装这型雷达后,枭龙将是一款入门级三代半战机。
三是动力系统。与二代机使用的涡喷发动机不同,三代机普遍使用推力大、耗油率低、推重比高涡扇发动机,配合更搞笑的气动布局,有效提升机动性和载荷航程性能。目前枭龙采用一台俄制RD-93涡扇发动机(RD33的单发版),最大军推49.4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该发动机性能一般,但是胜在便宜可靠。为提高枭龙的动力表现,我国设计师为枭龙选择了先进的蚌式进气道,当时仅有美国的F-35使用这一技术。而未来枭龙可以换装更加先进的国产中推,就看巴基斯坦舍得不舍得掏银子了。使用国产发动机还能有效提升枭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EJ200、F414同级别的国产先进中推,不仅是中型四代机/四代舰载机的理想动力,用在枭龙上也可以使其脱胎换骨---但是笔者觉得以性价比为卖点的枭龙没必要搞的这么高大上。
四是机体结构方面,三代机采取了更科学的机体结构设计规范和指标,机体寿命更长,允许的过载更高,且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也较二代机有所提高。笔者觉得这是枭龙跳出超7范畴、作为一款真正三代机的关键因素。枭龙是一款全面采用美国军标、美国军机设计规范进行研发的战斗机,而超7仍然是苏联体系。枭龙战机结实耐用、机体寿命高到6000小时以上,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也非常高。时至今日,枭龙仍然是国产战机中可靠性最高的机型。
综上,枭龙虽然定位“低端”,但是仍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机。而且枭龙还在不断改进、系列化发展,性能不断提升,甚至会成为一款三代半战机。
为什么有人说枭龙是“二代半”战机?
谢邀,如果你把F/A-18E/F超级大黄蜂归为二代半的话,那么是可以把枭龙归为二代半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也同样扶不起膝盖扎根大地的人。关于战斗机划代标准是什么?如何区分二代机和三代机?有什么硬指标?美国空军在划代方面选择的是Sophisticated Avionics(先进航电设备)、Improved Precision(改良攻击精确性)、Enhanced Radar(高性能雷达)、Improved Maneuverability(高机动性能)
美军的划代标准,注意红线处,美国空军划代标准里面明确把枭龙(FC-1)归为第4代战斗机行列(三代机),下次再强行装逼者说二代半的,可以用此图糊他脸
这些标准太过于模糊,缺乏硬指标。所以个人觉得战斗机划代,最大硬指标的就是空战战斗力,空战中足以碾压对方,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下一代战斗机。F-14A的推重比只有0.86,但是两伊战争中屠杀了伊拉克将近70个目标,仅米格-25就有12架,自己空战损失只有5架(其中两架还是伊朗防空部队自己打下来的)。F-15A还是机械增稳,F-16A没有超视距攻击能力,但是贝卡谷地刷出82:0的战绩。F-16与F-4在1.2马赫情况下转弯半径对比。三代机能碾压掉对方,最大依仗就是机动性能,两者是包线图级的碾压。当年我国空军喊着歼-6万岁,喊口号大造一万架。但是观看了F-16后,也明白要换天了。改进后的二代机,二代半们在航电和雷达上可以进行改进升级,可以更换最新的空空导弹,但是在机动性能上始终无法与三代机相比,也无法发挥先进雷达和航电的战斗力。题外话,为什么F-35被喷是二代机的机动力,看这张5G时的包线图就知道了,F-22是完全碾压F-15,体现了跨代战斗机的概念,而F-35盘旋性能还不如F-4E鬼怪,展现的是二代机的层次……
而关于枭龙战斗机的战斗力方面,实际上巴基斯坦空战在准实战性质的空战演习中用过很多次,一是与我国空军的“雄鹰”系列军事演习中,我军派出苏-27扮演印度空军的苏-30战斗机,与枭龙进行空中对抗。对于此,巴基斯坦空军JF-17项目副主任的哈立德·马哈茂德接受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采访时表示“在中巴联合军演中几乎可以与中方苏-27进行对抗。”
除此之外,因为巴基斯坦身为穆斯林逊尼派国家的便利性,以及海湾诸王爷国的空军教头兼佣工,在与阿联酋的联合军事演习中,与阿联酋的幻影2000-9对抗过(对方扮演印度空军的幻影2000H),在与沙特举行的军事演习中,枭龙也与沙特的F-15和台风对抗过(台风假想印度空军即将获得的阵风)。虽然战斗结果不知道,但是巴基斯坦对枭龙产量在这些过程中,一再增加,对抗结果如果是被碾压,可能吗?枭龙在沙特,旁边是沙特的F-15。实际上枭龙已经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异型机对抗经验丰富程度恐怕歼-10还远不如对方。
还没完,最后补刀,技术分析。
从气动布局来看,枭龙采用的中等展弦比梯形后掠翼,再加上大边条布局,这种机翼布局与美国的F/A-18如出一辙。两个边条翼可以拉出非常强劲的边条涡流,对于改善大仰角和低速升阻比有非常好的效果,这是典型的三代机布局。枭龙的边条涡流
枭龙的飞控系统之前受到诟病,之前为了省钱,采用横向电传操控,纵向机械的单轴电传操控。到2013年的枭龙 block 2版本时已经完全升级成三轴四度余数字电传操控,这已经是90年代中后期战斗机标准。巴基斯坦枭龙生产线
在航电方面,更是枭龙的特长,由于采用PPC一体式处理器,枭龙整体航电架构模式是与阵风,歼-10的三代半航电架构模式。巴基斯坦自己声称枭龙的数据处理能力是F-16的20倍。枭龙的座舱
如果硬要说枭龙有二代半机特征的话,那就是枭龙的机体结构,因为枭龙之前来自于成飞在上世纪80年代与巴基斯坦合作的超-7项目,该项目是歼-7M的综合改进升级型,其机体结构部分保留着当年超-7项目的成果。歼-7M,佩刀-2和超-7。枭龙前身为超-7,超-7前身为佩刀-2,佩刀-2前身为歼-7M,歼-7M是二代机。但如果这样就找爹成功,可以一棍子打死的话,那么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就倒霉了。因为超级大黄蜂的前身为F/A-18 大黄蜂,F/A-18的前身是与F-16竞争的YF-17,YF-17前身为诺斯罗普P-530方案,而P-530是来自诺斯罗普F-5E战斗机,F-5是二代机,看!也找爹成功。P-530到F/A-18
诺斯罗普F-5E,F-5是其在50年代设计的一款非常成功的廉价战斗机
与YF-16竞争失败的诺斯罗普YF-17,可以看出很多F-5身上的影子,其与F-5的关联性要比枭龙与歼-7不知道强多少倍。
如果超级大黄蜂也是“二代半”战斗机的话,那么枭龙的确也可以说是二代半战斗机。
为什么有人说枭龙是“二代半”战机?
毫不客气的说,是因为他们不知,或者他们不懂。
说他们不知,是说他们对FC-1“枭龙”的了解还停留在2003年首飞的01架原型机上面;说他们不懂,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战机的划代标准。
FC-1的01架原型机
其实3代机并无严格的划代标准,就像目前的4代隐身战机一样。一般来说,人们认为,3代机应该具有良好的亚跨音速机动性、良好的航电系统(多目标打击、下视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良好的多用途能力、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推比7以上)、空战推比达到1以上、更大的“最大使用过载”(9G)、电传操纵系统等。
但其实这些并非强制性的要求,就像目前的4代机的“4S”标准一样。上面的一些要求,美国、俄罗斯的许多早期型号的3代机,也是不完全具备的。比如电传操纵系统方面,苏27使用的还是模拟式的电传,而F-15干脆使用的就是控制增稳。在空战推比方面,有几个典型的空战推比在1以下,最多接近1的战机,比如早期的F-14、幻影2000、JAS-39等。
受很多人喜欢的F-14“雄猫”战机,早期空战推比相当的差
FC-1之所以被人诟病为二代半,一个01架相对保守的气动设计,一个是电传,一个是最大使用过载,一个就是空战推比了。而其他方面,枭龙已经“完全”达标了
但FC-1实际使用的却是“纵向数字电传,横向控制增稳”,虽不是很好,但有F-15在那里放着,谁也没理由再说什么。FC-1在01架的时候,最大使用过载为8G,但在04架时,就达到了8.5G,已经接近了3代机普遍的9G标准。其实,美国3代舰载机最大过载一般限制在7.5G;3代机在航展表演中,一般最大使用过载也只有7-8G。所以,枭龙的8.5G也基本够用了。空战推比方面,更没得说了,JAS-39还曾经号称3.5代呢,空战推比还没枭龙高。
2006年,枭龙的04架首飞,气动布局、航电系统进行了大改,进气道由常规进气道变成了类似于F-35的DSI进气道,边条变成了类似F/A-18E/F的大边条,加强了翼身融合设计,对机翼进行了修型处理;而航电系统,则采用了许多比歼10航电系统还要先进的技术。04架以后的FC-1,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枭龙。
严格来说,根据共识,战机真正的划代标准,应该看的是气动设计理念,比如一代的超音速,2代的高空高速,3代的强调亚跨音速机动性,4代的隐身、超机动等等。而枭龙在气动设计方面,强调的恰恰是亚跨音速的机动性能。为了加强这个能力,还升级了DSI进气道和大边条设计。
根据歼10S、歼10B、歼10C、FC-1、歼20总师杨伟的原话,FC-1就是“标准的3代机”。那些说FC-1是2.5代或者准3代的人,再“大”能有杨伟大吗?其实就是他们不知,或者不懂罢了。
在后面,枭龙还会继续升级;2021年达到3.5代标准的Block3型就要交付了。到那时候,看还有谁再说FC-1只是2.5代战机!
作者:晨曦
为什么有人说枭龙是“二代半”战机?
“枭龙”战机的任何技术特征都符合三代机的要求,肯定是属于国标三代机(俄标四代机)的范畴之内的,之所以有人认为“枭龙”不够先进,是因为受到了其前身”超七”的影响。
现在枭龙的主要用户是巴基斯坦,另外缅甸和尼日利亚对枭龙战机也有部分采购。巴基斯坦空军事实上原本是一直沿用法国产的“幻影-3”型战斗机的,但是随着印巴局势的走差,再从欧美获得战机购买订单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从上世纪末中国开始援助巴基斯坦并协助其在国内建立一条独立的战机生产线。
最初的方案是,通过改良歼-7M机型,更换F404涡扇发动机至机身两侧,并换装更具备俯视能力的APG-67雷达改良型,代号为歼-7 CP(P指的是巴基斯坦的英文名:Pakistan的首字母,C为中国China)。但是在当时歼-7 CP很多零部件和核心技术要依靠波音、格鲁门等公司的援助,加之巴基斯坦计划购买美国的F-16,所以歼-7 CP计划破产。为此,格鲁门提出替代方案,即以歼-7 CP为蓝图基础研发新型战机,代号Super 7(即超七计划),使用中等后掠角的主翼替代歼-7 CP上计划安装的三角翼,而随着上世纪末中美关系结束建交以来的蜜月期,美国冻结了所有和中国合作的军事项目,包括“超七”。
虽然超七受挫,但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借用了当时米格-29的发动机RD-33来发展超七的改良型发动机,1995年巴基斯坦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始合作研制代号为FC-1的新战机,巴方称其JF-17。
FC-1与F-16 A的气动布局极为相似,经过“超七”以来的几经演变,FC-1已经趋于成熟,其进气口内倾,采用宽边条设计,是一款妥妥的俄标四代机,只不过在某些硬件性能上略输于主流四代机。
枭龙使用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在某些关键机体部位更是应用到了航空用合金钢甚至钛合金,过硬的机身让枭龙的使用寿命长达近30年,在其改进的Block 2版本引入了复合材料并大幅降低机体重量。用枭龙比较F-16,单价还没有F-16的一半,并具备相当高的费效比,即使F-16的加力推力比枭龙优异30%,但是配上枭龙更轻更优秀的气动外形和阻力系数,枭龙世纪空战能力不会逊色F-16太多。
除却2017年巴基斯坦空军用枭龙击落一架伊朗“见证者129”无人机之外,首次对敌方空军载人战斗机的战绩取得是今年2月27日,当时枭龙使用霹雳-5型空对空导弹,击落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和一架苏-30 MKI战斗机,一时间枭龙威名传遍四海。
为了打开国际市场,枭龙可以相容挂载东西方武器装备,中国的、法国的、美国或者俄罗斯的,这为未来枭龙取得市场有利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