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去查查文件源头。找错发文件的人了。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支持学校的制止过洋人节的做法,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应不断发扬光大,应让洋人学习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才是祖国强大的标志之一。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00

无名静静静静静静静静

刚刚

坚决支持,对于节日,咱们国家并不少,但是现在咱们国家的节日越来越冷淡,洋节却越来越隆重重,为啥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1.娱乐圈这类没有文化素养的人从国外带来的,卖国求荣,还说自己思想开放,其实是性开放,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外国好的东西一点都没学会,再加上21世纪初咱们国家娱乐至死社会现象特别严重,出现了好多不可思议的追星现象,从而被娱乐圈把这类人同化了,2.就是有些人已经跪倒了,总觉得外国的所有文化都是好的,总打着包容,学习的口号,从国外回来学了一些低俗易懂的垃圾文化,好让别人知道自己多见多识广,多厉害,引领时代随潮流,实则一弱智,人云亦云,没有一点主见,三观有问题

如果教育行业从业者是上面一类人的话,真的很可怕,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不成熟,极易引导,如果让这类人当老师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三观和心理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

做出禁止外来垃圾文化的决定,真的绝对的英明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才能不断繁荣发展,才能永运屹立于世界之林。但是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主要是吸收外国的先进科术和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而不是去照搬国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节日的确立,都是根基于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像西方的圣诞节,来源于对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在中国信仰这些教义的是少数人,中国绝大部分人信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因而组织性地去过圣诞节这样的洋节,的确是错误的。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塑造孩子心灵的地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个严肃的问题,不然会把孩子们引入歧途。

学校师生之间送平安卡、圣诞礼物、到外聚餐等,搞的学校专门发通知禁止,说明校内有人在组织,问题已成普遍现象。这种风气的形成,一是受社会的影响,二是有些老师思想有问题,教育理念有问题,在误导学生,已称不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本民族的文化,盲目地崇洋媚外是可悲的,这样的人看起来洋气十是,其实心灵是卑微的。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大家好,这里是小学者。一个喜欢了解国内军事,喜欢国际政治,一个喜欢了解国内风土人情,喜欢了解社会的一个小学者。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

小学者从各种角度给大家分析下小学者的理解。

随着我们国家不断的发展,我们的人民开始生活富足,走出国门,了解,体验世界文化,自然,有一些国外节日也开始进入我们国家的社会生活。

可是呢?

对于喜欢通过各类国际报社文章,各类国内文章加上社会活动中了解一些国内人等等的总结中。

小学者觉得,实际上对于洋节日,我们的主观意识形态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

对于标题,小学者要分多个步骤是讲解。因为它包含的信息,可不是一丁点儿。

从标题图来看,这是一个当地禁止学生进行圣诞节活动的做法。

可是呢,大家可能过忽略一个问题。

这是乌兰浩特。

对,没错,是自治区的管理,是少数民族自治管辖。

为什么他们要禁止呢?

我们看看他们少数民族处在的地区。

除了宁夏,几乎都在国家陆地边沿。

也就是说,如果外国人想要对国内进行分裂活动,进行煽动,不就首先从少数民族区域下手么?

这是从远的进行观察。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走进世界的中国,肯定会遇到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不断交互了解,不断地有一定的简单融合。

为什么说会有一部分融合?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跟西方人是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的融合方式,是以中国人的方式去融合,而不是被动接受。(小学者写过有关中西方人的意识形态不同的问答文章,看官可以翻阅查看。)

我们中国人,更是年轻人一代,他们喜欢过很多种节日。

但是,只是“节日”。

什么意思?

年轻人,很多对圣诞节的来源只知道片面,就过圣诞节,也就知道一个耶稣诞生而已。

可是他们中,除去宗教教徒(有些自治区有些少数民族是有宗教信仰的。)以外,他们过圣诞,就是因为,“它是个节日”。一个外国的节日而已。

而实际上国际社会是把圣诞节当做一个国际节日的。

从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角度,过圣诞节,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没什么错误。

甚至可以说,这个圣诞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它的节日是没有灵魂的。

只是个空架子。

因为它的含义,中国人并没有想要去了解,更没有觉得它是个宗教节日。

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普及而进行的手段。

可是在中国,那就呵呵了。

中国人大部分不信佛,不信基。一般宗教对中国人来说,最多只是一个文化而已。可以去了解一下,不怎么深入。

而从学生角度去看。

学生想去过圣诞节,不过是因为学习的氛围太严谨,对于学生们来说。

圣诞节的国外人的过法,送苹果等等,都是一种美好祝福,也是一些孩子们对待青春期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小的寄托。(这里小学者就用小小的比喻,实际上80/90后以至于00后,你们看了都懂。)

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国人过圣诞节,是以它的美好的一部分来过。而不是它的宗教信仰。

可是文章标题的区域,确实很敏感。

因为是自治区。

因为自治,国家对于他们的管理不能有太多的进入,所以才会尽量让自治区的孩子们禁止,毕竟是自治,国家还是很担心出现分裂分子的温床。

任何牵扯到国外的习俗,对于自治区,国家都会严格。

这并不是区别对待,而是需要时间。

中华文化有兼容其他文化的能力,可是它需要时间。

当自治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进入中华文化中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有这样的做法了。

因为他们那个时候对于想国外文化,想要分裂中国,基本上都是,来一个,融化一个,变成中国的文化。

这不是贬义。

因为我大中华文化,确实太强,上千年的沉淀,或许大家并没有切身体会到,它已经融入生活,变成了理所当然。

比如,清明。

比如,春节。

比如,七夕。

更别说我们文化下,自己随应新时代出现的教师节,应国家诞辰而出现的国庆节。

所以说,你要说这些地区禁止过圣诞节吧,没什么错,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对于年轻人来说,圣诞节,他们只是过那种“节日”,好玩而已。

学生嘛,好玩的节日,他们知道了就会用奇特的方式变相的好像是在过七夕一样,虽然没有假期,但是用来做一些美好的祝愿罢了。

实际上当地的老师,可能是担心早恋问题罢了。

你想想,圣诞节,平安夜。

给你一颗苹果,希望你能平平安安。

这不就是一种传达美好祝愿,也有可能是传达青春懵懂时的爱恋么?

也许这就是大部分中国人过圣诞的一种方式。

我们只不过是拿它有美好祝愿的一样儿东西来过圣诞节而已。

实际上,按照圣诞节平安夜的主体,也是这种美好祝愿的意思。

但不会要它的宗教这方面的东西。

最后回归标题。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我们只需要站在一旁,等时间一长,这些规定就会慢慢消失。

但是目前,无论是从教育角度,还是其他角度来说。

禁止,肯定还是会禁止。

但是,学生有学生的办法。

有的放学后,接着过,该送谁就送谁。你难道放学后,还盯着么?

真正应该让孩子们意识到的是,为什么要禁止。

实际上学校对孩子进行有关外国分裂中国企图的方式,方法,花一节课就可以做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从小知道有国才有家,国破,家破的道理。

只需要一节课,一节对国外分裂国内的课,就足够让他们大多数明白。甚至就算那极少数不懂的,他们也会明白一些。

哪怕就是那明白的一些,也会让他们在今后处理类似的敌对国家宣传的什么东西,也会有抵制。

这里是小学者,喜欢的话,请多多关注。

如何看待有些学校禁止教师、学生过洋节的规定?

洋节可以不倡导,但是不可以禁止

下面这个所谓乌兰浩特教职中心发布的《严禁我校学生过洋节的规定》不管是真是假,首先涉嫌违法。

第一,禁止过洋节违反宪法。就以圣诞节为例,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我国那些过圣诞节的人,有些并不信奉基督教,过圣诞假是为了欢乐,为了好玩。但是也有一些是真的基督教信徒,因为信基督教而过圣诞节的。

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可见,禁止过圣诞节的规定相当于剥夺了部分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是明目张胆的违宪。

第二,禁止过洋节打击面太宽。什么是洋节?洋节不仅仅是指的圣诞节,应该是指洋人过的节。洋人就是外国人,就是外国人过的节和从外国传到我国的节,我们要禁止?这一下子就打击面过宽了。那么我们罗列一下传入我国还有哪些洋节,其中很多都是我们政府正式列为节日或者纪念日了。难道都要禁止吗?

---- 元旦,西历的1月1日新年,辛亥革命后才传到我国。是典型的洋节。(而我国的新年是阴历1月1日,又叫春节)

----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是典型的洋节。

---- 5月1日国际劳动节。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是典型的洋节。

---- 6月1日国际儿童节。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儿童节从起源到设立都是与洋人有关,也是典型的洋人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中国也有纯属自己的儿童节,那是四四儿童节,民国时期的儿童节。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建议将每年的4月4日确立为儿童节”的提案由上海市政府转呈国民政府,获得批准。到目前我国台湾地区还在过四四儿童节。)

---- 还有我们已经使用习惯了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那不就是源自基督的礼拜吗?也来自洋人,难道也要不过了?

第三,禁止过洋节与我国全球化的进程不符。人民过什么节都是有其历史的渊源,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听说过圣诞节,但是对圣诞节没有感觉。这些年有感觉了,实际上是一种中西方文化交流冲撞的结果。一次同时每年在全球各地,受到中国人的影响,中国的春节也在逐渐地深入民间。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或者政府因为不喜欢春节,就禁止中国人过春节。有些国家华裔较多的城市甚至要求春节放假。在改革开放40年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世界已经分不开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对于这种文化交融现象我们不应当阻拦,应当顺其潮流。我们不喜欢的可以不过就是了,但是不能禁止别人喜欢过。

而且有一些看上去是纯粹的中国的纪念日,比如七一党的诞辰日,实际上究其起源,也还是中西方融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是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那么七一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难道不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吗?

禁止过洋节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