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悼公?

所谓的春秋五霸,有凑人数的嫌疑。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加上了打酱油的宋襄公或越王勾践。

其中宋襄公纯粹是酱油,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能影响到楚国就不错了,根本无法影响世界(当时的)。而且吴国是晋国扶持对付楚国的,越国是楚国扶持对付吴国的,属于旗子性选手。

所以他们都不是霸主,剩下四霸呢?

齐桓公成功最早,可谓开启霸主第一人,但富国而不强兵,留下隐患。

晋国崛起后,特别是晋文公的出现,春秋格局变成晋国稳坐霸主,其他国家来找茬。齐国第一个败下阵来。

下一个是秦穆公,在多次失败后,终于打败晋国一次,取得十年霸主。

此后发生一件影响春秋战国走向的事件“赵盾弑国君”,从此的晋国国君,再也不是绝对权力拥有者,而是一个权利仲裁者。

作为南蛮子的楚国经过多年发展,趁着晋国不稳,向霸权挑战成功,被天下认可。由于这是中原以外势力挑战成功,楚庄王功绩堪称“春秋第一霸”。

至此,按照能力排名,楚庄王第一,晋文公第二,秦穆公,齐桓公第三。

此后晋国和楚国发生多次交锋,虽然晋国胜利,却无法压制楚国。因为内讧太厉害,国君管不住,大家族你杀我,我杀你。赵家,郤(xi)家等前后灭族。

直到晋悼公以14岁的年龄入主晋国。入主当天,逼各家发誓效忠晋国(那时候发誓可不像现在,要玩真的)。

广开言路,自我反省,开明伟岸,惩乱任贤,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贤臣,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就是各家族不内讧了,一致对外)

史载凡晋之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尽附。(就是北方国家全唱“征服”)

悼公矫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十年之功,以靖外难。(以周天子的名义,把南方楚国打趴下)。

其权力正在逐渐收到手里,可惜死的太早了,年仅26岁。很难想象假如他再活十年,天下还剩几个强国,晋国是否不会分裂。可惜!历史没有可惜!

晋国在其治下,国势鼎盛,军治万乘。与楚之庄王,堪称“春秋双璧”。

我的春秋五霸:(同级别不分先后)

第一霸:楚庄王,晋悼公。

第二霸:晋文公。

第三霸:秦穆公,齐桓公。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悼公?

说晋悼公之前,说说他之前的君主。

从晋献公开始,为了巩固新兴的晋国政权,走向改革之路,剥夺宗族势力的权力,大胆启用异姓人才,实际上就是使晋国的权力集中到中央王庭手里,使国家安全地生存下来。

晋文公,被称为“春秋五霸”,晋国还处于内乱不休、社会矛盾尖锐、强敌威胁的国情。由于前任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他坚持改革措施命令能得以顺利实施。主要改革措施是:整顿吏治、任人唯贤、奖励农耕、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改革军制。长达五十年的晋文公时代,让晋国初步繁荣。

晋襄公、晋景公、晋厉公时代,虽然继续坚持推行改革的措施,特别是在国家行政、刑事、民事、吏治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法家治理方略,但在改革规则的制定上,触碰到了异姓卿大夫和王族公室的核心利益,自此晋国又陷入上层内斗之中。

现在说说本题的主人——晋悼公,晋悼公即位后面临的国家形势是:政治改革初见成效、国家权力多家分争、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军队建设亟需精简等问题。这些国计民生的问题,已是前朝积弊已久的问题,年轻的晋悼公韬光养晦、逐步解决。具体措施是:

一、政体上,没有采取暴风骤雨的方式,而是和风细雨地逐步均衡公卿大夫权力。

二、经济上,坚持轻徭薄赋,辅助农民的办法,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三、外交上,晋国地处华夷混杂处,对狄戎缔结盟约,对诸侯国温和,制定好朝聘纳贡数量,不过多掠夺,给条件不好的所属诸侯国留出一定生存空间,以保持国境线的安全。

四、军事上,改革军制,合并+精简,注意充实野战兵力,重视骑兵训练、严整军纪。

 先启历史头条号认为:晋悼公是晋国承上启下的领导核心。春秋时代晋国在晋文公治理下取得强盛后,在晋悼公时代再一次走向了强盛。晋悼公坚持了改革创新的国策,同时他也目光敏锐地察觉到国家统治阶层在权力和利益上的纷争,他能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和平衡。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本号评价晋悼公为一代明君。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悼公?

一个“悼”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悼”这个是晋悼公(姬周,也叫晋周)的谥号。谥号分为褒谥、恶谥和平谥,而“悼”属于褒谥。从字面上也可以看的出来,死后为何需要悼念?因为他值得人们的回忆,因为他有功于社稷,因为他于国有功、于民有益。

晋悼公的前一任晋国国君为晋厉公,晋厉公在位时,取得了春秋三大战役之一的“鄢陵之战”(公园前575年)的胜利,晋国再次称霸,后来则被栾书、中行偃弑杀,晋悼公在这样的背景下继位为晋君(公元前573年)。

公元前572年,一代功勋栾书告老,晋悼公任用韩厥为元帅,并推行新政。大力提拔魏氏和赵氏(赵武)等新兴势力,抑制卿族势力。

韩厥没干几年,也退休了,之后的元帅便是智罃,智罃曾经在邲之战中被楚国所俘,后来在其父亲(智首,曾任晋国亚卿,晋国的二把手)的努力下,智罃回到晋国,之后,智罃便研究起对楚的作战方针,最后此战略名曰“三驾疲楚”。其中细节不明说,最后直说结果,晋国如愿取得霸主地位,并且稳如泰山。

智罃之后是中行偃,也是位能臣。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突然去世。晋国大都是这样,明君命短,权臣命长。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悼公?

晋悼公多活50年,不能一统天下,我死了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